APP下载

林业种植与病虫害综合治理分析

2022-11-07党昕玮

新农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营林树苗种苗

党昕玮

(青海省林业工程监理中心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推动林业长远发展,就要加强林业栽培种植,做好林业建设的所有环节,当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构建生态林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也可以保证经济发展,所以,应该强化宣传,发挥整个社会公众的力量,鼓励更多人投身到林业建设中。但是,在实际的林业建设中,林业建设主要依靠林业和草原局的规划和引导,林业栽培和种植依靠的是千千万万个植树人,而林业栽培方法直接决定林业质量,因此,要重视林业栽培的所有环节,做好树种选择,强化日常管理,实施长期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才能推动林业健康发展。

1 林业栽培种植方法

1.1 造林方法

播种法:将种子直接播撒在造林地上,播种法可以形成自然、匀称、完整树木根系,种子发芽后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但是播种密度不易控制,也正是种苗竞争大,可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这一技术简单、成本低廉,省时省力。但是,种子发芽对土地环境要求较高,如果营地自然条件处于干旱、寒冷等恶劣自然环境下,种子发芽率较低,且种子容易受到鸟兽影响,后期管理难度大。应用播种法应在土地条件较好,杂草少且病害轻的地方进,同时也应该科学选种,选择质量过关、颗粒较大且易发芽的树种。

分殖法:将树木的干、枝、根等器官作为造林材料,分殖法造林较为高效,可以节省育苗成本,且造林技术较为简单,易上手,树苗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幼树在前期阶段生长较快,在性能上能够保持母树优良性状。利用分殖法对营林条件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材料受到树木数量、分布的限制,比较难采集,这种方法适合杨树、柳树等树种的种植。

植苗造林:直接选用种苗进行栽植造林,种苗造林移栽的是整株植物,所以,对营地环境的抵抗性不足,植苗造林的树木初期生长快,用种量相对小,适合在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造林,可以提升造林效率。但是,前期的育苗工作较为复杂,移栽种苗时,要保证苗木的根系不受损伤,且在移栽成功后,要重视缓苗期的管理,造林比较费时费工,适合用在大部分树种的栽培上,尤其是部分珍贵的树种,对营林条件的要求不是很高。

1.2 科学选择树苗、种子

不管是采用播种法,还是分殖法、植苗造林,都要保证林业种植水平,都要选择健康无病害的树苗、种子、材料,因地制宜,对种植地进行分析和考察,对种植土壤、肥力分析,科学选种苗。除了解营林地的土壤条件,还要分析营地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因素,选择适合营林地气候、自然条件的树木,例如,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且干旱地区,应选择耐寒耐旱的水种,如松树、白桦等。在对自然条件进行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对种子、种苗、营林材料的规格、大小等进行全面考量,选择大小、规格符合种植要求的种子、种苗、营林材料,在种植前对土壤要进行清理,做好土壤翻新,提高土壤的含氧量。

1.3 优化种植地条件

在林业栽培种植前,应重视对营地条件的改良,以提升树木的成活率,为树木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从生态高度对林业种植进行优化,改良了营地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保证地理条件更适合树木的生长,大幅提高种植效益,降低栽培成本。具体方式是,平整土地,加强地理改造,通过水土保持、施肥、灌溉等方法提高土壤耐受力,提高土壤养分,最终实现优化营地生态的目的。

1.4 科学灌溉

林业栽培种植过程中,要重视灌溉工作,科学控制水量,保证种苗有充足的水分,才能让树木得到健康生长,一般而言在灌溉过程中,要控制好几个需水期。第一是春季,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期,也是林业栽培种植的最佳时期,春季温度趋于平稳,在此时进行林业栽培种植可以防止低温损坏树苗,同时做好栽培后的灌溉,为种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对于部分较为干燥的地区,在春天更要做好灌溉,以防春旱,初春时期气温起伏不定,倒春寒会导致树苗被冻死,在林业栽培时要在温度平稳后实施。播种移栽后,根据树种需水量灌溉,并对移栽的树苗加以固定。第二,林业种植后的第二个需水期是在夏季,这一时间段温度急剧升高,如逢夏旱,要及时灌溉。第三,林业的第三个需水期是冬季,此时做好灌溉,有利于预防冬寒,并能达到预防虫害的目的,因此这一时期的灌溉工作要重视。

1.5 栽培管理和施肥

林业栽培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从前期的栽培到后期的管理都应该重视,前期管理以林业培育工作为主,借助科学栽培技术提升林业种植效益,在栽培工作完成后,后期的管理多为日常管理。一方面,通过定期施肥、除草,提升林业质量,在施肥过程中应针对性选择肥料以提升土壤抗性,为树木补充营养,一般林业的肥料多选用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的除草保证林业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除草方式可选择人工拔除,可提升土壤耐性,并达到预防虫害的作用。

2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1 建立病虫害预测系统

目前,我国林业面积不断扩大,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逐年增加,在林业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性防治策略,才能保证林业健康发展,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前期的科学预防才能达到高效的治理效果。建立林业病虫害预测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林业病虫害预警监测中,可以保证林业相关单位及时了解林业发展动态,一旦发现林业病虫害,可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切断病虫害感染路径,防止病虫害造成更大的损失。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林业病虫害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林业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发生特点,为病虫害治理提供了基本参考。

2.2 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重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侵害,林业建设中,病虫害发生概率极高,一旦发生,应采取综合治理技术,并做好全程化病虫害治理的心理准备,针对性的治理。在实际管理环节,应加强日常巡视。将更多治理技术应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第一,可应用物理防治手段,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借助控温技术破坏害虫生存环境,也可将红外线技术应用在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防止森林生态受到破坏,且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第二,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在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手段是借助病虫害的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在森林中引入灰雀等鸟类遏制病虫害。第三,还可以借助化学防治手段,适用于病虫害范围较大、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林区,对生态破坏性较高,所以,选用药剂时,应选用低毒药剂。

2.3 提高病虫害预防意识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仅依靠一方的力量难以达到可观效果,所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应结合社会不同层级的力量,建立林业病虫害防治网络,全面提高公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才能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逐步形成稳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林业和草原局为主导,相关部门为主体,群众为基础。通过不同渠道加大林业病虫害的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林业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鼓励当地企业研发病虫害治理技术,并呼吁公益企业投入资金,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林业种植不仅关乎民生和经济,也影响着生态建设,所以,应重视林业建设,科学栽培,强化病虫害防治,才能推动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营林树苗种苗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巧栽树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三棵桃树苗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