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11-07张婷婷洛阳师范学院

灌篮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课程体系

张婷婷 洛阳师范学院

随着体育教育专业不断进步,体育教育专业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也在持续推进,近几年来,相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随着师范认证理念的普及,体育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指导,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更加注重以教学质量为基础,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落实师范认证理念,拓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空间,让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有新认识,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情操,成为适合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教育型人才。

一、师范专业认证的相关概述

从概念发展来看,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依照专业的认证标准、由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的质量评价过程,主要是针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证明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时间内,人才培养状况达到标准,符合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既定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确保在师范生毕业时,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专业素质能够符合国家既定的人才培养指标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动师范类专业发展,强调师范类专业注重培养内涵,从外在培养转移到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师范生人才培养机制,确保高校师范专业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师范专业人才能力,促进师范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就业岗位需要,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特别是师范毕业生的社会实习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1)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学生中心(SC),从“教”向“学”转变,扭转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师范生成长成才为目的,遵循规律,以个人发展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配置教育资源,并以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准,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2)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产出导向(OBE),从“学到了什么”转向“能做什么”,依照社会人才需求,明确学习产出标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开设教学活动以学习效果为导向,设计教学体系,安排教学环节,从人才培养实际所需配置师资队伍,并予以资源条件的协调,为培养优秀的师范人才提供保障。

(3)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持续改进(CQI),从师范生培养质量,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以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全方位开展教学活动,全过程参与并跟踪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教学反馈体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培养高质量、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范类人才。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

体育教育专业由来已久,是高校师范类专业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也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贯穿体育教育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逐渐落实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

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强调要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将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转变新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按照具体学情,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长成才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教学活动安排,以师范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按照人才培养规格,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境,全方位的进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跟踪,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为监测人才培养质量,将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

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从关注教学活动中“学到了什么”,转变为教学活动后“能做什么”,按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配置师资队伍,以师范生的发展成效为导向,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所需,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自身技能和专业能力能够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校内学生教育与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衔接工作,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体育界所需要的专业竞技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天赋特长、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采用分层式教学法,秉承因材施教方针,例如对于擅长和爱好乒乓球或者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学生采用分层式教育方法,让他们不断发挥个人天赋,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某一专项人才。

聚焦师范生毕业要求,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和质量保障机制,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特点,不断的改进、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和评价,改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体育教育专业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重点

(一)认识课程本质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并非是关于理论的教学,而是一门关乎技能培养的教学。在高校开展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关注体育教育技能比关注体育教育理论更重要。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当前课程的本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并非是让学生学会多少运动知识,而是是否能掌握体育教育理念,能否利用理论知识培养自身实践技能,这才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本质,认清楚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本质,发挥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优势,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人才。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内在因素,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人才,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配置学生适合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重视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科学教学环境,创造“以学为主”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1.教材分析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材并不十分统一,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教学节奏,只有教师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后,才能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进行教学重难点筛选,选择合适教材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制定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目标,安排好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需要教师优化教材内容,符合大学生学习经验,尊重大学生心理诉求,从而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2.备课

对教师来说,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通过充分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备课,是培养学生技能与知识的重要过程。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前提设计教学活动、定制教学风格,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明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体育在国民心中关注度持续增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念也从“增强体质”转变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教育专业在大学开课以来,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类中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这个分类和归属,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专业技能。尽管每所高校的办学理念有所侧重点,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发展要求,不断地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毕业时符合国家师范类资格认证的相关要求,使得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体育领域的高质量人才。

(二)制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转变,受学校办学的性质和要求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略有差异。对体育类院校而言,根据学生就业倾向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侧重于实践、创作,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特色;对师范院校而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于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体育教师。根据院校定位不同,在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制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还要立足社会,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择技能训练类课程提高专项技能,使其符合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的人才标准。

(三)构建完善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发展,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持续改进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计划都要以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课程体系这个大框架,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实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对指导和决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包括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课程四个大类,按照课程实施目标,展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人才培养要点,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完善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应用型课程设置,积极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要求,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主辅双修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按照实际所需以及兴趣倾向选择主修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要求安排辅修,比如学生在主修体育教育专业所需的基本课程时,选择其他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的课程作为辅修,在这种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并重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培育出体育教育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范类人才。

(四)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里,还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实践教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利于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从学生的具体课程安排上进行强化实践活动,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需要在学校的支持,当学生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后,由学校集中方案,实施教育实习或者顶岗实习支教。让体育教育专业在课堂所学理论与实际实践活动相结合,从理论走向讲堂,适应工作环境,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自身技能和专业能力能够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将教育见习这样的实践教学贯穿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能力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体育教育特长,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在师范类认证背景下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持续质量改进。

五、结语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要求高等教育的各级院校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此举不仅可以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明正确的改革方向,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自身价值,为科学稳定的社会发展奠定人力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