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下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22-11-07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运动

曹 琪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学校教育由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四部分共同组成,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美育特点,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并将德、智、体、美进行有效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啦啦操是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艺术类项目,其遵循美的规律,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与元素,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美学价值。啦啦操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美感,及其运动量及强度与大学生的运动需求相符合,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大学生对美的探索。同时,随着我国对学校美育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啦啦操教学已经成为实现美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啦啦操理论与教学方面,啦啦教学对大学生美育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从美育角度探究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美育与啦啦操教学的有机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啦啦操教学美育的实质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啦啦操是运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了完成一定的审美目的,教师将美育教育融入到啦啦操教学中,其教学成果必然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啦啦操项目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其美育功能的实质在于通过极具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审美认知,明确审美结构,并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美,进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和谐的审美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及价值

2.1 对大学生身体美的影响

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美具有一定的影响,啦啦操的运动量及强度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运动需求,其对大学身体形态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身体表现、身体素质2个方面。

2.1.1 身体表现

良好的身体表现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的自身气质,对于啦啦操而言,形体美是评价身体表现的重要指标。形体美包括姿态美、体型美和行为美,体现着啦啦操运动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要求。啦啦操运动以“时尚、团队、活力”为宗旨,研究表明,一定周期的啦啦操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表现。啦啦操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身体挺拔、头部稍仰、腹部收紧,能够塑造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外在气质,进而展现出健康活力、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行为美,这不仅是大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追求的目标,更是啦啦操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的青春美和健康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2 身体素质

啦啦操运动强调速度、力度与运动负荷,结合转体、跳步、支撑等难度动作,并通过空间、方向与队形的变化展现出啦啦操运动独特的美,因此对参与者的柔韧、力量、平衡具有一定的要求。有学者选用坐位体前屈、纵跳、仰卧起坐、闭眼单腿站立4个指标对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6周的啦啦操教学,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纵跳、闭眼单腿站立成绩显著提高,表明啦啦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柔韧素质、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

2.2 对大学生技巧美的影响

2.2.1 规定套路技术的完成度及艺术表现力

啦啦操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表现及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对规定套路技术的完成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段时间的啦啦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流畅性及完整性,进而显著提高学生技术动作得分及规定套路得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啦啦操技巧美的展现至关重要,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对大学生的乐感、技术动作、心理素质等进行针对性教学及训练,其能够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审美情感融入到肢体动作中,进而使动作艺术化,形成简洁、深入的美感。

2.3 对大学生精神美的影响

精神内涵是体育蕴含及追求的最高价值,啦啦操教学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身体美和技巧美上,对学生内在的精神美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啦啦操运动的审美主体,在具有良好审美感官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心境、审美修养及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主观地创造美并传递美。本文将从团队精神、意志品质以及审美能力3个方面探究啦啦操教学对大学生精神美的影响。

2.3.1 团队精神

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啦啦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团队精神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集体意识、合作竞争、交流沟通、自我发展4个方面。啦啦操是一项集体项目,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团体为主要组织形式,并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进取心为主要情感目标。团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共同的目标,长时间的啦啦操教学能够使学生间彼此关怀与信任,互相尊重,学会服从、懂得合作。团队精神因此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等内在精神也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

2.3.2 意志品质

啦啦操运动传递着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等精神力量,其属于难美类项目,队形变换的高度统一、难度动作的完美配合等是啦啦操运动的基本要求,啦啦操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突破自我、克服困难,学生在训练磨合中逐步磨练自我、提升自我,进而使得学生积极性及创造性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

2.3.3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三个部分,即感觉美的能力、想象美的能力、理解美的能力。学生作为啦啦操教学课堂的主体,其是啦啦操运动的表演者,啦啦操的运动美与形式美通过学生得以体现,因此啦啦操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鉴赏力及审美创造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旋律、优美动感的舞姿动作以及彰显个性的口号,不断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想象,促使学生对啦啦操元素的整理、加工及改造,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真正理解啦啦操的精神与魅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啦啦操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过程,啦啦操的审美要素多而杂,美学的原理通常在套路讲解及组织创编过程中渗透给学生,学生在啦啦操教学生过程中不仅能够进行实践性的训练,还能够获得丰富的美学理论知识,二者的相互结合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审美意识及审美鉴赏力的提升为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啦啦操教学使得学生对啦啦操的认知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下,审美情感得到调动,表达美与创造美的欲望与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 高校啦啦操教学审美设计策略

高校啦啦操课堂教学中包含师生、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5个要素,从审美的角度设计课堂能够将表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等美学元素充分地融入到啦啦操教学中。本文从教学前期、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部分对啦啦操教学的审美设计进行探究。

3.1 教学前期审美设计

在教学目标方面,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审美目标;其次,分析审美视点延伸内容,达到审美感知目的;最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及思想,针对性地将审美教育融入啦啦操教学中。审美设计主要是通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知识点,来实现学生各项审美能力的提升。啦啦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审美特征,可从身体表现美、运动形式美、艺术风格美、精神内涵美4个方面进行设计。

3.2 教学过程审美设计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从审美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旨在通过美的教育,完成审美知识及审美能力的传授及培养。在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首先要在制定和执行课堂常规中融入美的元素,其次要在练习队形、示范位置、组织练习形式方面进行美化,最后要在课堂教学节奏上进行美学设计。教学方法是完成知识教授及能力培养所采用的手段,啦啦操教学内容中的美学知识需要借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传递,教学中能够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师的运用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及艺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也体现出了教学方法独特的美,高校啦啦操教学可采用形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3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氛围是保障啦啦操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具有创造美的教学氛围能够赋予啦啦操课堂活力,赋予学生以激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如舒适的场地、效果良好的音响及多媒体设备等)、建立良好的审美关系等方式实现教学环境的美化。

3.3 教学评价审美设计

合理的教学评价对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的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啦啦操教学评价的审美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感性评价与理性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认知、技能和审美多方面的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近年来,国家出台众多美育相关政策,美育已经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啦啦操教学通过独特艺术形式显现出啦啦操运动的思想内涵,对大学生的身体美、技巧美及精神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形成和谐审美的人格。高校啦啦操教学的审美设计,可从教学前期、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方面进行。

4.2 建议

当前啦啦操教学美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促进啦啦操教学美育功能与价值的充分发挥,国家层面应给予更多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学校层面应加强对美育的重视,为学生拓展美育渠道,教师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运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不正经运动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