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构建方案探索

2022-11-07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共课冰雪思政

陈 佳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国家提出“三亿人上冰雪”的战略目标以期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遴选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指出,要分阶段、分年限增加冰雪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融入冰雪运动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也是深化高校体育改革的呼唤。为了响应国家在学校中全面贯穿冰雪运动特色教育的政策,本校在新时代对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下,将冰雪运动作为近期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提炼出具备冰雪运动精神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融入体育教学中,达到体育育人的教育效果。当然,冰雪运动在南方大学的体育教学推进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找准问题所在并针对冰雪运动精神的认知与技能掌握方面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大力推广。

1 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南方高校冰雪运动推广的必然性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全社会掀起了冰雪运动的热潮,尤其是作为冬奥会人才遴选后备军的高校,更是承担着以冰雪运动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在冰雪运动精神下推行与体育教育融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冰雪运动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体育精神教育功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一次全新尝试。早在冬奥会申办成功之际,“三亿人上冰雪”的全民健身计划,就以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面向全校各专业大学生展开了冰雪运动认知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在融合实验。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后,全校三千多名大学生在冰雪运动素质测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对在南方高校体育教育中贯穿冰雪运动的教学方式普遍认可,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冰雪精神育人的效果。

从冰雪运动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精神文化层面来看,冰雪运动对于南方高校的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因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南方的大学生没有北方天然雪场的便利,在生活中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因而当学校引进这一新兴运动教学的内容,同时配以相应的冰雪运动场地时,学生在认知中的浓厚兴趣会调动其所有的注意力并且持续保持运动热情,促使学生更倾向于参与冰雪运动项目的学习当中。另一方面冰雪运动相对于传统校园体育的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身体的平衡性以及柔韧性和速度的控制方面,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替代的绝对优势,能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非常好的锻炼作用。同时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冰雪体育精神理念,将冰雪运动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与思政元素建立内在联系,总结出二者的共通点:爱国、责任、果敢、刻苦、担当、勇敢、乐观、合作等高尚品质。因此,在南方大学生当中全面开展冰雪运动教学,并且实现思政元素与体育技能的巧妙融合,将对国家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和健康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在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中推广冰雪运动项目的困境

2.1 缺乏有针对性的冰雪运动教学设计

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为冰雪运动进入高校校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没有确定针对冰雪运动的明确发展目标,整体来看因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没有灵活设置从而让体育公共课的实施缺失了对学生进行冰雪运动锻炼的方向感。加之长期以来南方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较于北方而言缺失了豪放的风格,学生普遍不具备冒险精神,如何依据南方学生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设计出适用于南方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案,是摆在南方高校冰雪运动推广的难题之一。另外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开展,确实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运动喜好,因此教学的设计方面就无法顾及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在冰雪运动的同一教学内容下,不同的大学生对冰雪运动技能的掌握高低有别,单一的考核制度不能让学生从冰雪运动的体育基础理论、动作要领以及运动效果三个方面均衡考核,容易影响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甚至对冰雪运动产生消极心理。

2.2 缺乏对冰雪运动精神的认知培养

在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中实施冰雪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冰雪运动技能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对学生冰雪体育精神的认知培养。冰雪体育观念的渗透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导与熏陶。然而现实中,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冰雪体育运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安排的锻炼内容。但是如果没有对冰雪运动文化的了解,单凭学生自发的理解会很难对冰雪体育运动投入更多的热情,这属于教师在高校体育公共课中对于学生冰雪运动精神渗透与培养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部分教师自身对冰雪运动精神的认识还比较落后,认为只要每节课都能按时完成技能教学的内容板块,学生就会在这种连续性的学习之下建立起冰雪运动的意识。这些因素都让冰雪运动在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的推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2.3 缺乏冰雪运动的专业师资

冰雪运动专业师资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在南方高校中推广冰雪运动的教学实施。当冰雪运动在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大环境下,真正具备专业冰雪教学经验的老师屈指可数,尤其在南方这个整体运动环境中都缺乏冰雪项目的情况下,专业冰雪教师更无法满足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需求。即使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关于冰雪运动的专项培训,也因为整个南方区域的体育项目局限性,让这些拥有冰雪运动教学能力的教师无法摆脱传统南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教法影响,在思想观念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不适应性,冰雪运动的南移就无法体现北方运动的特色,不能形成具有北方运动优势又符合南方体育运动发展特征的教学风格。

3 冰雪运动在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的构建方案

3.1 完善冰雪运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作为高校教师,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找寻冰雪运动教学与思政的相通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是完善冰雪运动在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冰雪运动训练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优秀运动人才,需要教师以切实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其他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开展提供优秀的范本。

在当下多元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加大冰雪运动在南方高校的推广路径,一方面要以师资的培养为主,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冰雪运动专项培训,从而以教师的专业能力来完善冰雪运动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以开放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3.2 优化冰雪运动的教学内容

首先,加强冰雪运动的教材研究,坚持教材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创新相结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授课内容。例如对北京冬季奥运文化的讲解、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解析以及对体育制度等内容的讲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以课堂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集体比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创新体育公共课教学内容。

其次,冰雪运动的教学内容安排要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现在网络时代教学背景下,教师可将冰雪运动的体育技能知识分类别做成慕课,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这种线下互动的形式可以使教师精准地掌握学生对冰雪运动项目类别的喜好,然后在线下课堂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喜欢的冰雪运动体育项目,设计出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冰雪运动教学内容,不断满足学生需求。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尽量选取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不以教学难度作为课堂主导,而是把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作为首要任务。例如,在学习冰雪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先将冰雪运动的发展史以及理论技术介绍给学生,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全球赛事,让学生了解冰雪运动的各种技巧,直观赛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冰雪运动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剪辑好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到什么动作就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冰雪运动技术动作要领。

3.3 构建冰雪运动精神文化

冰雪运动进南方高校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冰雪运动的技巧,而是从这项运动中领会运动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教学的具体做法有“融入式”与“挖掘式”。“融入式”表现在冰雪运动与思政元素的共建融合,主要是在冰雪运动教学训练中融入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冬奥会精神文化,或是冰雪运动的先进人物、历史与事件等内容。例如笔者在进行冰雪运动实践训练之前,不是一味地讲解运动教学要点,而是先行铺垫冬奥会历史背景知识,向学生传达爱国思想与民族精神,在冰雪运动与思政课之中建立起了自然而有效的连接。“挖掘式”是在冰雪运动教学进行中或者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教学总结,挖掘冰雪运动的精神与品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总结冰雪运动的精神和思政元素相通的方面。例如对冰雪运动精神的归纳与总结,大学生给出了这样的阐释:“强者精神、积累自信”,的确,冰雪运动精神体现的自信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谋而合,冰雪运动的教学与实政紧密相连,加深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知识点的实践认同感。

以本人在南方高校体育公共课中实行冰雪运动教学训练为例,每次的实践操作开始之前我先进行技能理论方面的铺垫,从心态和体能进行运动储备,其中心态的建立运用上述融入与挖掘的方式,将冰雪运动的体育技能技巧与思政元素进行了有效的融合。接下来在引导学生进行冰雪体育运动实践训练环节时,为学生建立矢志不渝的信念,加大基础训练量,并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力量突破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冰雪运动的实践环节非常辛苦,学生会有难以坚持的现象出现,这时候思政教育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内容,通过对优秀冰雪运动人物的事迹介绍,让学生树立冰雪运动精神品质,从思想上为学生的坚持不懈训练做好了准备工作。在这样的精神文化指引下,大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训练更有兴趣,这样的学科构建方式,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有效融合,让体育课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3.4 增加冰雪运动公共课理论课时

高校体育公共课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从冰雪运动进入南方校园的长远发展来看,体育公共课应当承担向学生传授体育精神理念的任务,只有充足的理论课时,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南方高校的体育公共课开设四个学期,其中关于冰雪运动仅占一个学期,而关于理论部分的教学总课时仅有2学时,很难将冰雪运动的精神文化与技术理论对学生进行完整讲授。当然,大部分体育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不是集中理论授课,而是在实践课中穿插理论教学的学习,保证了一定的体育理论基础。但是对于在南方高校中推行冰雪运动的教学任务来说还远远不够,这都是可以进行改进与补充的部分。另外,在实践课中可以结合当前国际冰雪运动体育赛事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整体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

猜你喜欢

公共课冰雪思政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