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2022-11-07许国华
许国华
白丝鱼
什么时节吃什么时鲜,吃货食客最为讲究,流传下来很多品尝佳话,比如“清明螺蛳谷雨虾”“黄梅过后白鱼跳”……黄梅天,正是长江白丝鱼最为肥美的季节。
据说,黄梅季节捕捞出水的白丝鱼,会从鳞下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液体,其色雪白如银,其汁黏稠如奶,故而肉质洁白细腻,鱼味鲜美细嫩,“赛蟹肉”。其时又逢农村稻田莳秧,故又称为“莳里白”。白丝鱼鳞下脂肪丰富,绒刺较多,酷似鲥鱼,是名列河豚、鲥鱼、刀鱼“长江三鲜”后的“第四鲜”。
虽然白丝鱼学名为翘嘴红鲌,可是民间根据它的外貌特征,起了若干形象的别名:因其嘴巴微微上翘,故得名翘嘴鱼;又因其首尾俱昂,体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又得名白鱼、翘白、鲌丝、浪里白条。
白丝鱼生性好动,性情凶猛暴躁,善于跳跃,在民间有“翘嘴白丝豁虎跳”的说法。相传,施耐庵寄寓杨舍斜桥时,一边在斜桥许姓大户教书谋生,一边创作《水浒传》。当时的斜桥,地处“江尾海头”,是远近闻名的鱼市。一天,施耐庵为写梁山泊故事,乘上一条打鱼船出江寻找灵感。渔夫一网捞上来,网住了不少白丝鱼、黑鱼、杂鱼。拉网时,一条大白丝奋力一跃,“飞”越三尺多高的网栏,重回江中。另一条大白丝在网中挣扎,竟将丝网冲出窟窿后逃生。起网后,渔夫把鱼都放进了鱼篓。说也奇怪,鱼篓中,这一白一黑两种鱼怼斗上了,弄得鱼篓的水“哗啦啦”直响。一条黑鱼竟然跳上船舱打滚翻转,刮起了一阵“黑旋风”。施耐庵灵机一动,这白丝鱼不是又叫“浪里白条”吗?他才思喷涌,《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桥段“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就这样诞生了。
施耐庵中过进士,是天上的“文曲星”。这“文曲星”出江,成群结队的鱼儿追逐过来。这下渔夫格外高兴,捕捉了比平时多几倍的江鱼。一高兴,就送给了施耐庵几条白丝鱼,但这种“浪里白条”性子刚烈,出水后很难存活。渔夫送的白丝鱼多,且天热炎热,一时半会吃不完,施耐庵只好用盐“腌”了。晚上,施耐庵用“暴腌”过的白丝鱼清蒸,一边与渔夫下酒,一边讲着新编的“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故事。嘿,这“暴腌”过的白丝鱼竟然比鲜鱼更入味。从此,这个吃法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白丝鱼是一种水面鱼,喜欢在水面中上层穿梭抢食,是条“运动达鱼”,肉质特别紧致、腴美。如此人间鲜味,唯有清蒸,方能蒸出它的原汁原味,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其肉质的细腻白嫩,味道的鲜美多汁。
白丝鱼“暴腌”后清蒸食用,带有一股特殊的鱼香。所谓“暴腌”,就是快速地腌一下,让白丝鱼充分入味。先将鱼剖肚洗净,去掉鱼肠鱼鳃,在鱼身上斜切几刀花刀,洒些白酒、粗盐,放些葱姜,腌制起来,使调味容易渗入,然后再放入容器或冰箱“醒”上两三小时。
长江白丝鱼个头较大,烹饪时,根据餐盘及鱼的大小,将鱼切成半条或者段,用刀刮去鱼鳞片,洗净了就可以清蒸了。清蒸时除了家常的盐、葱姜、料酒、红椒丝,其他调料一概不用,一切都是原汁原味。
“满目皆为膳,唯独白鱼鲜”,白丝鱼清蒸十分钟便可上桌,入口肉质细嫩,肥美鲜洁,一种鲜滑四溢开来,游离在唇齿之间。
鳑鲏鱼
朋友约吃长江鲜,煞有其事地点了一盘椒盐鳑鲏鱼。老赵眼尖,点了一个超级赞:“细鳑鲏,搭老酒,来忒好哉!”
一句地道的方言,把大伙都逗乐了——这不就是小辰光的猫鱼鸭食吗?真是世道变了,啥都成了美食。
“小辰光,水栈头,覅忒多。”老赵又一句带有澄东拖调的方言,使我忽然想起,已经有很多年没看到过鳑鲏鱼了。
恍惚间回到了小辰光,又看到一群细鳑鲏,绿晕晕,红绰绰,扭着各种悦人的身姿,似翩翩蝶舞般地嬉游在水栈头……
水栈头淘米时,我用手在淘米筲箕里上下搓几下,一股乳白色的淘米液,便在清莹莹的河水中荡漾开来,一群雪亮的穿条郎(即穿条鱼)就前赴后继涌上来,“吧唧吧唧”地吮吸淘米液。穿条郎一点也不怕生,我用手驱赶它们,它们只是尾巴一甩,灵巧地躲闪一下,然后又大胆地继续吮吸。而跟在穿条郎后面的细鳑鲏,很是腼腆,虽然也是成群结队游过来,但我只要在水中轻轻一摇晃,细鳑鲏便乖乖地沉下水去,过好一阵子才敢探头探脑地冒出水面,又小心翼翼地游过来。
小辰光,听爷爷讲老洋话,穿条郎是勇敢调皮的男儿郎,长得英俊修长。细鳑鲏则是害羞腼腆的姑娘,因在鳊鱼家做婢女,所以又叫“鲂婢”。细鲂婢长得蛮体面的,红红的眼睛,亮亮的背鳍,所以又叫“红眼鳑鲏”。穿条郎在鳊鱼家做长工,日久生情,便大胆追求鲂婢。一来二去,就有了爱情的结晶。聪明的穿条郎找来河蚌做“代孕”妈妈,将爱情的结晶寄养在蚌体,直到长成幼鱼,才离开蚌体。因为穿条郎与细鳑鲏触犯了水族禁规,被龙王爷惩罚,永远长不大了。
传说归传说,细鳑鲏需要与河蚌“合作”才能生育后代,是科学事实。自然界中,鱼类的繁殖方式千奇百怪,鳑鲏鱼与河蚌“易子而育”的现象,也只是千奇百怪中的一奇而已。
捉鳑鲏忒容易,在水栈头用淘米筲箕沉下去,一歇歇辰光就能捉半筲箕。小的撮到竹篮里,拿回去当鸭食、猫食。大的放到提桶里,晚上油爆爆。
鳑鲏鱼的烹制方法,最具特色的要数椒盐鳑鲏鱼,也就是小辰光讲的那种“油爆爆”。用指甲除鳞,挤出内脏,然后洗干净,沥干水分,再放进烧至七成熟的油中,炸至金黄色,捞起稍后复炸一次,沥干油,拌上葱末及椒盐,装盘即可。一盆香酥松脆、清香四溢、色香味俱全的农家小菜,就上席了。
过去,细鳑鲏极普通,生活在淡水中,江河、湖泊、小溪、渠沟中都有。虽然是一种普通不过的小鱼,但对水质的要求却异样高,必须生活在比较清亮透明的水中,一旦水质恶化,就会很快死去。因此现在比较稀少了。
“椒盐鳑鲏鱼,蛮脆爽的,现在难得吃着了。”老赵第一个举箸尝鲜。大伙也纷纷跟着品尝。嘿,柔滑爽脆,清香扑鼻,味道果然顶刮刮。
“细鳑鲏,搭老酒,来忒好哉!”这才是真正的野生鱼,既美味又补钙,是一道极其难得的绿色开胃好菜。
长江鲈鱼
“西风起,鲈鱼肥”,秋末冬初,正是鲈鱼最鲜美的季节。鲈鱼秋后始肥,开始蓄积脂肪,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此时的鲈鱼肉质鲜嫩、清香,腥味不重,故有“西风斜日鲈鱼香”的说法。
妻子从菜市场上买回一条长江鲈鱼,让全家尝新品鲜。我们那一带常见的鲈鱼,既有长江鲈鱼,也有海鲈鱼。论鲜美,长江鲈鱼体小肉厚、肉质细嫩,远胜于海鲈鱼。
鲈鱼是一种洄游的鱼类,每年四月前后从大海洄游到长江产卵,孵化的小鱼,当年十一月左右返回深海过冬,次年四月春暖花开又洄游到长江。
鲈鱼的吃法很多,宜清蒸、红烧、煮羹、炖汤,尤以清蒸为佳。深知此味的妻子擅长清蒸鲈鱼,用她的话来说:“越是鲜美的鱼类,越要清蒸,才能品味出自然的鲜美。”
妻子将鲈鱼放在案板上,去鳞洗净,然后横切鱼肚,剔出内脏,洗净后放到特制的鱼形玻璃盘子,葱、姜、料酒倒入其中,浇上蒸鱼豉油,放入铁锅以中火慢慢清蒸。
葱姜调料的配制比例,也十分讲究,妻子靠她的口感和悟性暗自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姜片和料酒主要除去腥味和泥土气,葱和蒸鱼豉油在清蒸过程中慢慢地融入鱼肉之中,增加鲜美的滋味。清蒸鲈鱼,把握火候至关重要。若是蒸得时间长了,鱼肉松散,就显“老”了;若蒸得时间不够,鱼肉不但夹生,还腥气十足。
渐渐地,一种淡幽的鲈鱼香味便飘溢出来。妻子凭这气味就能推断鲈鱼的熟透程度。“好了!”妻子一边说一边打开蒸锅的盖子。一阵浓浓的鱼香味扑鼻而来。端出鱼盘,妻子倒掉了部分多余的蒸鱼汤汁,重新铺上新的葱段,洒上蒸鱼豉油,然后将精心熬制的香油浇入,“刺——”的一声,勾引着全家的食欲。响油后的鲈鱼,更是晶莹剔透,鱼肉细密白嫩,一片片好似蒜瓣,上面铺了绿油油的葱段,让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
“故乡甚爱鲈鱼美”,有妻子这样的手艺,自然是全家的口福。秋冬时节,一盘上佳的清蒸鲈鱼,飘溢着家的温馨,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