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逢恶必斗的报界“独角兽”

2022-11-06高善罡

环球人物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军阀白水白话

高善罡

林白水(1874年—1926年)

1926年8月6日凌晨,北京《社会日报》负责人林白水被军阀张宗昌杀害于天桥,此时距《京报》社长邵飘萍在此罹难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正如当时北京《自立晚报》报道所言:“萍水相逢百日间。”

“萍水”二人,都死于军阀的屠刀之下,甚至连追悼会也开在一起。但二人去世后的待遇却有不同:邵飘萍1949年4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林白水则在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提及,直到1986年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当时,甚至有新闻史专家在列摆二人的区别后说:“从大处看,林白水并不足称道。”其实,林白水与不少历史名人一样,有其不堪的一面。但是,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依然可以见到一个旧时代报人献身于进步与光明的身影。

林白水,名獬,又名万里,号少泉,笔名白话道人,1874年生于福建闽侯县青圃镇。从1901年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遇害,他参与过《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民主报》《时报》《公言报》《平和日报》《新社会报》等报纸的创办、编辑和撰稿等工作。其间,他曾先后与宋教仁、孙中山等人结识,以报纸为阵地,宣扬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他25年报业生涯中的传奇经历,在报界传颂不绝。

林白水(前排右一)与孙中山(前排右三)等同盟会主要负责人合影。

为百姓办白话报、写白话文以启民智,是林白水办报固守的信条。担任《杭州白话报》主笔之初,他就说过:“朋友们商量想开报馆,又怕那文绉绉的笔墨大家不耐烦看,并且孔夫子也说道,动到笔墨的事情,只要明明白白,大家都看得懂就是。”这份平民化的报纸,社会影响很大,发行最多时达每天5000份。1903年,林白水又在上海创办《中国白话报》,在发刊词中,他再次强化了平民化理念:“倘使这报馆一直开下去,不上三年包管各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孩子们、妇女们,各个明白,各个增进学问,增进见识……”

以白话文办报,并非林白水不善于文言。他聪颖好学,14岁时就已遍读十三经,作诗填词常常得到闽中名士的夸赞。20岁出头,他就赴杭参与创办求是书院。他之所以倡导用白话文写作,就是为了让更多普通民众能读懂报纸。

林白水参与过多份报纸的创办、编辑和撰稿等工作。

为开启民智,他的报道选题紧贴民众生活,大力宣揚新政,包括破除迷信、禁食鸦片、鼓励妇女放足,等等。很多女性正是在这些内容的激励下,烧了裹脚布,纷纷放足。全国第一个“妇女放足会”,就是受到《杭州白话报》影响最早在杭城成立的。一天夜里,林白水乘坐人力车回家,途中和车夫闲谈,第二天发表报道《东洋车夫之生活》,轰动一时。《国闻周报》评价说:“苍头异军突起,报界风尚为之一变。”

林白水的白话文独树一帜,纵笔所至,畅所欲言,文章中不时夹杂着新名词、民间口语及方言词汇,读来活泼上口,在读者中颇有人气。辛亥革命之前的几年,他以投稿和写书维持生活,每篇文章均收大洋5元,在当时抵黄包车夫一周的收入。有意思的是,他往往是把钱花光,才再写下一篇,所以常常生活窘迫。一次,家中来客,他无钱买酒买肉,马上伏案赶写了一篇文章,并找人送到报社,当即换到钱,然后请朋友吃饭,成为报坛美谈。

有人说,近代中国以白话文做大众传播工具始于胡适,其实胡适之前已有陈独秀的《安徽俗话报》,而陈独秀创办这份报纸所受的最直接的影响,则来自林白水的《杭州白话报》。林白水也说过:“说到《杭州白话报》,算是白话的老祖宗了……中国数十年来,用白话语体做革命的宣传,恐怕我是第一人了。”

作为报人先驱,林白水一直站在反满拒俄的前列。1903年春,为反对俄国沙皇侵吞中国领土,东渡日本留学的林白水亲自参加了拒俄活动和留学生义勇队,参与组织以“鼓吹、起义、暗杀”为革命手段的团体——“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夏天,他返回上海,并利用《俄事警闻》《中国白话报》宣传反满拒俄。

在《俄事警闻》发刊词中,林白水说,“我把俄国占东三省的事件一一打听出来,登在报上,使大家晓得现在中国十分危险得很,现在有东三省的兄弟这样受苦,这样可怜,将来瓜分的时候,我们全国百姓都要做东三省的人民呢……”随着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林白水还向国民敲响警钟:对日、对英法列强的侵华野心也要有所警惕。

在《中国白话报》上,林白水呼吁颠覆满清,推翻政府:“与其饿着肚皮做道学先生,倒不如大家学着法国人,冒点险,冲开天罗,打破地网,大家把中国弄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坚守独立不羁的新闻立场,写文章大力宣扬暗杀的好处,在当时的热血青年中影响很大。

笃信暗杀的林白水,还参与了一桩“锄奸行动”,轰动全国。当时,广西巡抚王之春以出让铁路和矿山开采权为代价,请驻在安南的法国军队镇压农民,并接受贿赂把粤汉铁路让给俄国,百姓对此恨之入骨。林白水等人决定在王之春来上海之时约其吃饭,宴会中相机将其杀死。但刺杀行动失利,没有把卖国贼杀死。结果不仅执行刺杀的同志被捕入狱,黄兴、章士钊等十余人也因探望被捕的同志而被扣押。侥幸逃脱的林白水,去被捕同志的住处打探消息,也被守候的警探捕去,后因证据不足才得以释放。

1904年11月,清廷大肆庆贺慈禧太后70岁寿辰,想尽办法筹备“万寿庆典”。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长对联,对丧权辱国的慈禧太后进行讽刺和调侃: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这副对联在《警钟日报》发表后,一些报纸进行了转载,在上海乃至全国多个省份传诵一时。

1910年,有朋友找林白水筹款到南京发动起义。他当时一贫如洗,于是闭门三天三夜,撰写了一部名为《中国民约精谊》的书稿,并刺破手指写了一封陈词恳切的血书,希望书局将书款立刻给他。书局收到书稿后,当即付给林白水1000大洋。当他一文不留地把钱全部交给友人后才发现,家中已三日无米了。

辛亥革命后的5年,报人林白水也曾在政界活跃过。但是,眼见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以及官场的政治腐败、尔虞我诈,他自忖“不是做官的料”,便于1916年8月弃官办报。他在这一时期的报道夹叙夹议,酣畅淋漓,常常“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猛烈抨击祸国殃民的各路军阀。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林白水故居。

在段祺瑞執政时,林白水主理皖系军阀的机关报《公言报》。虽为皖系军阀做事,也从政客手里拿钱,但他骂起人来毫不留情。他抨击时弊、为民请命,文风犀利,敢怒敢言,被誉为逢恶必斗的“独角兽”。

《公言报》第一个揭露的是皖系议员陈锦涛贿赂其他议员拉选票的丑闻,不久又揭露段祺瑞结拜兄弟、原交通总长徐世英在津浦租车案中贪赃舞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陈锦涛锒铛入狱,许世英畏罪辞职,把段祺瑞搞得十分被动。林白水不无得意地说:“《公言报》出版一年内颠覆三阁员,举发二赃案,一时有刽子手之称,可谓甚矣。”

1923年,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把总统黎元洪逼出北京,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林白水立即在《社会日报》刊出《吴大头之进项》,披露了曹锟送众议院议长吴景濂3万元、送副议长张伯烈1.1万元等丑闻,大骂吴是“塞外的流氓、关东的蛮种”。不久,《社会日报》又发文披露曹锟以“津贴”为名义给每个议员每月600元、每张选票5000大洋等内幕。此举惹怒了曹锟,报馆被封3个月,林白水也被囚禁了3个月。

1926年4月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军阀杀害,一时间新闻界人人自危。林白水则勇敢地站出来,在《社会日报》发表《敬告奉直当局》《代小百姓告哀》等文章,断言“讨赤事业必无结果,徒使人民涂炭,断丧国家元气”,“军既成阀,多半不利于民,有害于国”。

当年8月5日,林白水在《社会日报》发表题为《官僚之运气》的讽刺性文章。文章首先指斥吴佩孚“头脑简单,不谙政治,其思想陈腐”。然后,他笔锋一转,点题写道“狗有狗运,猪有猪运,督办亦有督办运,苟运气未到,不怕你有大来头,终难如愿也”,矛头直指张宗昌及其心腹潘复,并将潘复喻为张宗昌的“肾囊”:“某君者,人皆号之为某军阀之肾囊……此君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因是有口皆碑,而此次既不能得优缺总长,乃并一优缺督办亦不能得……甚矣,运气之不能不讲也。”此文一出,见者都为之大笑,但也激惹了张潘二人。潘复责令林白水在报上更正谢罪,林白水则以言论自由不容暴力干涉为由,拒绝认错。8月6日凌晨,林白水被捕,清晨4点即被押赴天桥,以“通敌有证”的莫须有罪名被杀。

对林白水后世的遭遇,其同乡、同为报人的邓拓感到十分不平。上世纪60年代初,邓拓在《燕山夜话》发表《林白水之死》一文,提出林白水是“为反抗封建军阀、官僚而遭杀害的”,建议“在编写中国近代报刊史的时候,适当予以应有的评价”。但由于他后来去世,这一建议不了了之。改革开放后,随着关于林白水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评价也更加全面客观。1986年,林白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猜你喜欢

军阀白水白话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模仿天才
Kiss and Ride
白水洋一日游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白水煮生活,笑料跑不掉
白水煮生活
余光中说文言是白话的润滑剂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