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梁:蛋雕达人的方寸华章
2022-11-06隋萌
隋萌
雕刻在我国是一门传统技艺,除了常见的玉雕、石雕、木雕、砖雕以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蛋雕近年来也颇受欢迎。近日,《科学导报》记者在大同市灵丘县蛋雕艺人张栋梁家见到了这门技艺。在他灵巧的双手下,平淡无奇的蛋壳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容。
1987年出生的张栋梁从小就对与艺术设计有关的东西情有独钟。2011年,他从网上搜索工艺图片时,惊奇地发现了蛋雕这种工艺,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他搜索出蛋雕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开始尝试动手雕琢。
喜欢和擅长是两码事,喜欢归喜欢,真的上起手来可不容易。张栋梁说,蛋雕首要的工作是选材,一枚好的鸡蛋是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无斑点光滑的红皮鸡蛋最为上乘,这样的鸡蛋能雕刻出色彩分明、栩栩如生的蛋雕艺术作品。为了选择色泽均匀、大小薄厚适当的蛋壳,成箱的鸡蛋被他搬进家。
张栋梁说:“刚开始学习蛋雕的头一个月,我家天天吃鸡蛋,家里人都吃烦了。”回忆起开始学雕蛋的情形,张栋梁忍俊不禁。
抽取蛋黄蛋清,对蛋壳进行消毒处理是第一步,这个环节的工作要提前做,然后就是细心地清洗晾晒,接下来的绘图和雕刻工序更是马虎不得,需要保持安静和全身心投入。往往到了深夜,家人都休息了,张栋梁才一个人钻进小工作间,打着台灯开始蛋雕工作。
做蛋雕的蛋壳底部得平,去壳需要先画线圈圈。但往往球面变形太厉害,又没有仪器,找圆心全凭经验和眼力。“要刻的内容用铅笔画在上面,再雕刻和绘画。哪面雕刻哪面绘画,面积分别需要多大都需要提前设计。”张栋梁说,绘画的难度小些,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雕刻则往往要费两三天的功夫,而且稍有失误,就会一刀毁掉整枚蛋。
“鸡蛋蛋壳厚度在0.3毫米左右,不能使劲捏,劲用小了蛋壳撬不掉,用大了壳会破,没有一处敢随便碰着,非要耐得下性子稳得住神才出得了活儿。要把它雕刻成艺术品,从挑选、钻洞、清洗、雕刻以及最后的装饰,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有一点儿差错就前功尽弃了。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做完了,却不小心掉地上了,那也没办法。”张栋梁说,做蛋雕精微细密,出手必须恰到好处。
刚开始学蛋雕时,由于把握不好用刀力度,张栋梁几乎没有完成过一件成形的作品。尽管如此,他并没有灰心,雕坏了,重来。没有师傅教,就自己琢磨。张栋梁说,让他深有体会的还有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刻刀是蛋雕的主要工具,在薄薄的钙质蛋壳上动刀,必须有一套锋利精巧的刻刀,因为在雕刻过程中要求用力匀称、削刻快捷、精准无误,稍有不慎就会蛋破工废。于是,他开始试着打磨刀具,但都失败了。经过多次拜访铁匠和一些车工师傅,他慢慢地学会了磨制刀具。
最初张栋梁只是在鸡蛋上做些简单的刻字工艺,慢慢地技术熟练后,他开始尝试做复杂的工艺,如为蛋壳做些底座、加些装饰等,蛋壳也由鸡蛋拓展到鸭蛋、鹅蛋,甚至是鹌鹑蛋,就连家里的葫芦和酒瓶都被张栋梁雕刻上了美丽的图案。
在小小的蛋壳上雕刻出一幅图案,这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要根据自己的艺术思维,参照美术作品绘制出适应蛋雕的图画文案。有了图画文案之后,再将文案拓印在蛋壳上。最后是集中精力,谨慎仔细地雕刻。刻一件好的作品要耗费三四天工夫。图案简單的半天就能完成一个作品,图案复杂的十天八天是常有的事。
十多年来,张栋梁手中雕刻坏了的鸡蛋有上万枚,成品不足十分之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认可。2012年,作品“飞龙在天”荣获山西省残联和文联主办的山西省残疾人书法绘画手工艺作品比赛手工艺类三等奖。2017年,作品“中国梦”荣获大同市政法系统“护核心,见行动、铸忠诚”主题书画摄影大赛二等奖。2017年,作品“高瞻远瞩文案组合”在山西省总工会、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举办的“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创业就业——首届全省职工手工艺品展评活动”中荣获“优秀奖”。2018年,17件作品被灵丘县博物馆收藏。
张栋梁说:“蛋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它能让你在作品创作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张栋梁的精心雕刻,小小蛋壳上呈现出花鸟虫草、龙凤腾图、人物山水等精美图案,摆上展厅雅堂如同美丽盛开的艺术之花,许多人因此慕名前来请他雕刻。他不慌不忙,以刀代笔,游刃薄卵,怀着一颗沉静之心,慢慢做着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