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育苗、栽植技术解析
2022-11-06王理栋
王理栋
(古浪县土门林业工作站,甘肃古浪 733100)
白榆为榆属榆科落叶乔木(见图1),属于阳性树种,树干直立高耸、枝条舒展、形态优美,同时,木材致密、干型高大、根系发达、用途众多,在我国淮北、西北、东北等广大平原地区广泛种植[1]。
图1 白榆
1 育苗技术
1.1 播种育苗
白榆有不同的育苗方式,其中,播种育苗较为常见[2]。首先,在5 月上旬收集质量较高且成熟的种子,于冷水中浸种3~5h,使种子充分吸水。捞出后与2 倍湿沙混拌均匀,摊晒在地面上,或放置于大的容器内,视种沙湿润程度适当喷水。夜间用草帘或麻袋覆盖,部分种子刚刚露出白色幼芽时即可播种。其次,育苗地水肥管理,播种后观察树苗发育情况,通常情况下,播种后5~10d 开始出苗,待树苗长出2~3 片真叶后间苗并灌水。最后,密切观察苗床幼苗生长情况,6-7 月追肥2~3 次,主要施加氮肥,施肥量为15~20kg/667m2。
1.2 扦插育苗
除播种育苗外,还可应用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方式,扦插育苗优势包括:苗木生长快速、材质良好、观赏价值高及具有较强的抗性,既能有效保护各种优良形状,又可快速培育出优良品种。扦插大多在每年的6 月中旬-8 月上旬进行,从采穗圃中选取插穗,遵守随采随用原则,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获取长度适宜的插穗。通常情况下,插穗长15cm,去掉中、下部叶片。将处理完毕后的插穗扎成捆,置于生根粉溶液中浸泡,随后选择在晴天的10:00 前、16:00 后或阴天进行扦插[3]。扦插前期使用遮阳网,半个月后撤掉遮阳网,每隔1 周喷施多菌灵药液800~1000 倍液1 次,扦插30d 后开始长出新根,之后视情况进行移栽。
1.3 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应选择满足1 年生、带2~3 个芽、枝壮等要求的枝条,采用现采现植或冬藏后种植的方式。多采用枝接法,首先,处理接穗,适度切削接穗基部,削成一个平滑的长斜面。其次,处理砧木,劈开砧木后嵌入接穗,保持层对齐后,用塑料膜包裹砧木横截面与接口。嫁接后15d 观察嫁接效果,若嫁接枝条未成活,去掉弱芽,保留若干壮芽;若枝条成活,去除砧木萌芽,30d 后去除塑料膜与塑料袋[4]。
2 栽植技术
2.1 良种与整地
2.1.1 选择良种。应选择顶端优势强、速生且抗逆性强的白榆品种,选择生长情况良好、健壮的苗木[5]。选择苗木还需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种植需求,例如,半丘陵地区可选择株高0.5~1.0m 的小苗;平原地区大面积造林可选择地径2cm 以上、高2m 以上的大苗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可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
2.1.2 整地。白榆栽种地应选择土壤肥沃、含水量大、土层深厚的区域,需选择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厚壤土或砂壤土,避免树木因土壤积水无法正常生长。如果栽种地点存在地下虫害,可适当增施辛硫磷颗粒等;如果栽种地土壤较为贫瘠,可施加农家肥及适量磷酸二铵;如果在山坡地整地,可按照“外高里低”的方式进行鱼鳞坑状整地,结合树苗大小设置栽植穴,并按照“品”字形分布。
2.2 科学栽植
栽植树苗前,首先对栽植穴浇灌1 次透水,待水分全部渗透后回填厚3~5cm 的表土,将选择的树苗置于栽植穴中,根系舒展,保持树干处于直立状态。回填土壤时先在树苗根系周围回填湿润的细土,回填至根茎后轻提树苗,确保不窝根,将土壤轻轻踏实后继续回填,与地表基本齐平为止。回填后再次踏实,并浇灌树根处,待水分下渗后覆厚1~2cm 的松土,提高树苗成活率。如果采用大苗造林,考虑到树苗根幅较大,应扩大栽植坑,并填入熟土,适量覆土后轻提树苗,再踩实栽植坑,确保树苗根系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结合,以利于树苗根系生长。如果是在山地鱼鳞穴栽植,可在根部覆盖塑料薄膜,达到保水、透水效果,促进树苗生长。
2.3 栽植密度
造林密度会对树木的光合作用、生长速度、生长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6]。首先,结合种植地点的土壤条件和后期管理水平合理设置栽植密度,如果种植区域土壤条件良好、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且管理水平较高,可增加种植密度,以更好地促进树木生长。白榆生长速度快,枝叶过度繁密会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和树木的生长速度,可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间伐,保证林木健康生长。其次,结合种植需求控制树木密度,例如,如果培育大径材,株行距设定为4.0m×6.0m;如果培育建筑用檩材,株行距设定为4.0m×4.0m。最后,白榆可与沙枣、柠条等树种混交种植,以更好地利用地力、光能、空间,促进不同林木健康生长,并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
2.4 林木抚育
为了保持树木主干高大、通直,需维持主梢顶端优势,合理控制侧枝,以满足树木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需的叶面积。对冠内不同的枝条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剪除弱枝、多头枝处理、双头枝处理。(1)多头枝处理:在幼树顶部长出2 个以上的强枝,出现多头竞争的情况时,选择其中最为健壮的枝干作主枝,短截或剪除其他强枝。(2)双头枝处理:主梢为生长良好、枝角较小的枝条,同时,剪除另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枝条。(3)剪除弱枝:原则是控强留弱,修剪每年进行2~3 次。在6月和7 月中下旬连续进行第2 次、第3 次控制侧枝,此时剪去其长度的1/2。幼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或人为因素损害,失去高生长能力或生长情况较差,可在发芽前对其截干,并疏剪剪口以下3~4 个小枝,其余侧枝短截2/3,促使剪口处萌生壮枝,重新形成顶端生长优势[8]。观察剪口处生长情况,如果萌生嫩枝长10~20cm 时,可选留1 个直立嫩枝培养为主枝。为了确保白榆树干生长的均匀性,还需合理控制树冠侧枝,不宜重剪,冬季对其进行疏剪,除树冠基部保留1~2 根小枝,其余全部清除,促使侧枝分布均匀,避免重叠交叉,调整树势。
2.5 养护管理
2.5.1 施肥。白榆于初春季节开始生长,6-7 月为生长旺期,11 月中下旬停止生长。为了满足白榆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需科学把控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可综合应用多种有机肥或增施叶面肥,提高榆树抗病能力。
2.5.2 除草。苗期加强中耕除草,杂草不仅会和苗木争夺养分,还会阻碍苗木健康生长,当杂草长至9cm 高时,应及时除草。白榆幼苗脆弱,除草时应避免伤其根系,尽量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
2.5.3 浇水。白榆根系发达,对水分需求量大。首先,定期检测土壤墒情,发现土层较干时及时浇水。其次,夏季气候干燥、温度高,苗木水分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量,确保满足苗木对于水分的需求。最后,密切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降水量,如果栽种地点夏季降水量过大,还需及时排水防涝。
2.5.4 整形修枝。栽种后前3 年每年进行穴垦抚育,适当修枝、培育主干,修枝切口应尽量保持平滑,不损伤树皮[7],树高3m 以上郁闭度过大时,分次间伐。树形以“自然圆头形”为主,及时锯除病死枝、枯残枝、劈裂枝,合理分配主枝、侧枝,做到“上光下达、外光内达”,确保翌年树木正常生长。随着白榆的不断生长,应科学调整树干和树冠比例,栽植后1 年,树干一般高3m 左右,树冠应占树高的3/4;栽植后2~3 年,树干一般高4~6m,树冠应占树高的2/3;栽植后5 年,树干一般大于7m,树冠应占树高的1/2。为了加快成林速度,当树干达到育林要求时,可扩大树冠,停止疏剪侧枝。
2.5.5 涂白。秋冬季节做好树干涂白工作,涂白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和食盐,能消灭大部分细菌的同时,还能防止土壤中的细菌侵害枝干,增强树木抗性,防冻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来年树干发病几率。
2.5.6 病虫害防治。(1)潜叶蝇。潜叶蝇是常见的白榆病虫害(见图2),其幼虫会采食白榆的叶片或叶柄,出现大量不规则虫道,既会影响植物的美观度,也会对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树木叶片脱落。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确保栽培区无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对树木进行科学灌溉,及时清除树木周边的杂草,剪除顶梢或摘除被害叶并销毁,降低虫口密度。②物理防治:潜叶蝇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趋黄性,可在成虫产卵前设置黄板、杀虫灯诱杀,控制成虫的同时,有效降低下代虫口基数,减轻为害。③化学防治。在潜叶蝇幼虫为害初期,可喷洒40%乐果乳油10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 倍液,或噻虫嗪、烯啶虫胺等药剂。在潜叶蝇成虫繁殖期,大多在白榆叶片背面产卵,可往叶片背面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 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2000 倍液,或60g/L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 倍液喷雾防治[9]。④生物防治。可利用潜叶蝇天敌寄生蜂加以防治,安全有效且无残留、无污染。
图2 潜叶蝇
(2)榆三节叶蜂。榆三节叶蜂主要为害榆科树种(见图3),幼虫从叶缘开始取食,蛀道呈“S”形,并在春、冬两季发生羽化。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每年春季、冬季害虫羽化前,通过人工方式摘除树木上的虫茧;结合冬春松土工作,翻出越冬预蛹并集中销毁,可有效降低虫口基数;榆三节叶蜂具有假死性、群集性特点,可采用摇动树干或振动树枝的方法捕杀落地的幼虫。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赤眼蜂、姬小蜂、异色瓢虫、薄翅螳螂、灰喜鹊等榆三节叶蜂天敌。③化学防治。对于低龄幼虫,可喷施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 倍液、1%苦参碱1000 倍液[10]、苏云金杆菌1500~2000 倍液或白僵菌WP800~1000 倍液。应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或专业人员指导建议使用,药剂过少,防治效果不理想,药剂过多,容易产生药害。
图3 榆三节叶蜂
(3)美国白蛾。美国白蛾被我国林业局列为重点防控对象,其繁殖力强、传播快、食性杂,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会啃食白榆树皮和树叶,导致叶片出现残缺,从而影响树木的景观效果与健康。幼虫会在叶片上吐丝结网,致使树木外缘出现明显的白色网幕,成虫具有趋光性,对光源较为敏感。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首先,人工剪除网幕,美国白蛾进入幼虫网幕期后,采取人工剪除的方式清理网幕,剪除的网幕应就地销毁,及时杀灭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其次,灯光诱杀。在美国白蛾成虫羽化期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②生物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释放其天敌周氏啮小蜂。③化学防治。在美国白蛾各代幼虫期,可喷洒25%灭幼脲3 号悬浮剂1500 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 倍液、4.5%高效氯氟氰菊酯12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5000 倍液喷雾,上述药剂交替使用。在幼虫破网期,可喷洒4.5%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兑水稀释1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喷洒药物时,注意保持喷洒的均匀性和全面性,不留死角。
(4)榆树溃疡病。在白榆生长过程中,溃疡病大多出现在树木被修剪的伤口部位及皮孔等区域。树木患病部位首先会出现颜色较暗的病斑,但在发病初期阶段症状不十分明显,不易察觉。随后患病部位树皮组织会逐渐发生改变,质地变软、颜色变深,且逐渐呈深灰色。感染溃疡病中后期,不仅树皮组织会发生干枯现象,而且枝干出现大面积病斑,极易出现纵向开裂的问题,阻断组织营养的供给,造成树苗干枯,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一方面在育苗过程中重视苗床水肥管理,合理应用叶面肥和有机肥,提升榆树抗病能力,可在秋冬季节对树干做涂白处理,减少来年树干发病几率;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榆树幼苗生长情况,一旦感染榆溃疡病,可喷洒甲基托布津3000 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3 结语
综上所述,白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喜光喜阳,对生长气候和土壤环境要求不严,可作为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作用,生态功能显著。因此,提高白榆育苗和栽植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白榆的育苗技术和栽植技术,栽植后应强化后期养护与管理,科学抚育,确保树木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