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全球减贫进程,携手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2-11-06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蒋希蘅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研究员梁晓敏
□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蒋希蘅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研究员 梁晓敏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个目标。近20年来,全球极端贫困发生率已经下降一半以上,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极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中国于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有益经验。当前,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回归正常轨道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既要将帮扶脆弱群体和减少贫困作为国内政策的优先事项,也需要在减贫领域开展更为务实有效的国际发展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冲击,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多年减贫成果被吞噬。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计算,全球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27.7%降至2018年的8.6%,减贫成效显著。
然而,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20 年和2021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分别为7.32亿人和7.11亿人,较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分别高出9700万人和9800万人。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东北非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如国际社会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到2030年全球贫困率预计将达到7%,届时仍有约6亿人处于极端贫困中。
过去40年中,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大约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的7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20年以来,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在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同时,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接续稳固减贫成果。中国的减贫经验不仅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也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始终将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推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将推动贫困地区发展提上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对有关习近平主席的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21年2月期间习近平主席参加的会议中有25.8%与贫困相关,其涉及贫困的讲话占比为39.5%,涉及贫困的考察报道占比高达45.1%。
正如习近平主席自己所说,扶贫是他花费最多精力的工作。消除极端贫困的承诺自上而下持续传导,凝聚和动员各方力量,构建了全政府、全社会的大扶贫格局,成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坚持开发式扶贫
党的十九大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发轫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农业部门,工业化进程中持续为贫困人口创造低技术门槛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战略,注重发挥贫困群体的主体作用。精准扶贫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奖补、普惠金融、数字经济等多种手段推动产业发展,为贫困人口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增强自身能力和改善发展条件“双管齐下”,让贫困群众既有脱贫致富的本领,又有脱贫致富的办法。中国减贫实践表明,发展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特征的变化科学制定减贫战略,精准扶贫方略就是这一经验的集中体现。
经过近30年的扶贫开发,到2012年已有6亿人摆脱贫困,原有的区域瞄准方式难以解决贫困“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剩余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啃硬骨头”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精确瞄准了脱贫攻坚的对象,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并制定脱贫方案。
精准扶贫战略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与时俱进、立足实际推动减贫的鲜活例证。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震荡叠加,面对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既要各国担负起时代责任,积极推动本国发展,也要凝聚共识,加强减贫领域国际发展合作。
各国应将发展和减贫作为国家治理和公共政策的核心目的。面对疫情冲击导致贫困人口上升这一严峻挑战,各国应将帮扶脆弱群体和减少贫困作为国内政策的优先事项,尽力用好自身财政和社会资源。在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将促进发展、保障民生、减少贫困置于突出位置。
提升减贫能力
减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硬能力”,也需要符合本国实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体系等“软能力”。
发达国家要更好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要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更加精准地帮助受疫情冲击的脆弱群体。
加强经验交流、联合研究、研修培训、政策示范、能力建设等南南减贫合作,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增强政策设计和实施能力,增强减贫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既要抓住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机遇,也要关注转型导致的脆弱性。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特殊群体通过更便捷贸易方式摆脱贫困创造了新的机遇。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应为相关投资、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同时,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将带来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改变需求和供给结构,可能产生新的脆弱群体,需要通过推动劳动力市场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促进收入来源多样化等政策为其提供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