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无曲题跋诗文中的自然之道

2022-11-06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志江

国画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盆景黄山精神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 马志江

尤无曲,现代中国传统派画家,晚年因艺术变法,为世人关注。其在艺术上追求自然之道,顺应自然的隐逸情怀、师从自然的造化神韵、融合自然的天人合一。尤无曲一生钟爱诗、书、画、印,其诗句清新自然,有感而发,他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阐述,以及他的艺术思想、理论都在其诗文中得到体现。

一、顺应自然的隐逸情怀

“传统高境界的中国画家要有隐逸情怀、淡泊内涵,其实质就是与自然之道暗合,因为天工造物自然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无法速成,一个集大成的中国画家,必须有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通过对诸家诸法的长期修炼,集众善以为己有,并使造化与心源自然交融契合,从而达到所谓天人合一之境界。”

这是尤无曲关于艺术观的一段论述,也是他艺术生涯的写照。顺应自然,遵自然之道,就如同天工造物一样,漫长而渐进,才能形成纯粹的自然之美,终成集大成者。

1.潜心修炼,集众善以为己有

尤无曲从5岁开始学画,直至97岁,一直笔耕不辍。1929年,时年19岁的尤无曲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承黄宾虹、郑午昌等。1930年,进入上海文艺学院,其间,参加由郑午昌等创办的蜜蜂画社。1939年师从陈半丁,赴北京跟随陈师学画,历时三年。1941年返回上海,在云起楼工作、绘画。1952年回到南通,就职于南通医学院,作绘制解剖图工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潜心绘业,磨砺心性。1978年退休后成为南通书法国画院特聘画师。1979年后三上黄山,突破传统,泼墨变法,提出了“笔墨水融”的艺术观,从此为世人所知。

尤无曲的艺术生涯长达92年,92年间,一直在潜心学习,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在辛苦耕耘中,学习先贤是其艺术的起点和基础,集众善以为己有,“从事丹青七十年,苦心寒暑学前贤”。小的时候,家中的藏画、裱画店里的作品,都是他临摹的对象。在学校,除了看老师亲自作画外,临摹古画是其学习的重要部分。1938年他在上海结识严惠宇,在严惠宇那里开始临摹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真迹,前后十余年。在北京跟随陈半丁的三年里,更是临遍陈师收藏的历代名家真迹,受益匪浅。

尤无曲认为,师承先贤,要追求他们的精髓,画法、画论熟稔于心,“临画亦如琴师操琴,指法烂熟于心,西皮、二黄便从指间自然流出来。”五代易元吉,宋代范宽,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家、四王、金陵诸家,近代诸家,他都或多或少有所涉猎,在他笔下诸家诸法信手拈来如己出,从而达到“论古功夫随意行,千锤百炼自然成”的境界,更有“写画强其骨,气韵生有神。百家流汇处,纸上见悟人”的功力。

1941年11月,尤无曲首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齐白石就为其写下“工画山水,下笔苍劲,有明人风”的评语,可见当时他对师承古人之功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2.破格出新,遵自然之法则

然而临摹亦并非一任模仿,尤无曲更注重领悟、出新,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学传统、师古人,并非只是临摹而已,重要是领会古人精神境界和整个传统文化之内涵,技法仅是个基础。”学古人,学的是方法,要学为己用,才能写出自己的趣味,如其诗中所述:“天池狂放缶翁拙,破格前贤为自娱。率尔难能堪惬意,居然写出我新图。”

尤无曲认为,临画要先“死”而后“活”,“死”是硬功夫,“活”是要融化脱变。“要自创一格,终须博采众长,并加自己的修炼和领悟,融化吸收。”对于“死”和“活”的关系论述,他提出:“取古人画法不能公式化,否则就失去自然生动之感”。推陈出新是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艺术同样要破格出新,师古穷变,“宇宙向开发,探微究所知。丹青穷变态,围子亦神棋”。在不经意间,幻化出新鲜气象:“卷一云山四尺长,当年借烛学倪黄。今朝老眼不经意,却把新春换旧霜”。

3.人淡如菊,散发自然之魅力

尤无曲一直认为,遵循自然之道,就要有淡泊的内涵,不追名逐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画桥碧阴,绿衫野屋,幽行为迟,人淡如菊”,1928年,尤无曲作《人淡如菊》诗,人淡如菊,成为其一生的座右铭。

1952年至1978年间,他从繁华喧嚣的都市上海退到偏于一隅的南通,选择在南通医学院供职。这是一个寂寞的职业,减少了同外界的接触,仿佛被关上了艺术的大门,但没有了外界的纷扰,却可以潜心修炼,如同又打开了一扇窗。心性淡泊、正值,胸襟开阔、净朗,不求名利,不逐市尘,画出的内容才具涤尽尘埃的天真,“不趋世俗不相违,难得几番上翠微。涤尽胸怀容画稿,年来竹石并松围”,“不羡荣华是遗风,守文游艺谨遵从。友朋那识余心乐,乐在青山绿水中”。

尤无曲在淡然的生活中,追求陶然自得,如菊花开放,散发自然清香,“铁骨胭脂点,泥盆出古姿。墙根人不识,无曲自珍之”。在淡泊之处,不阿世俗,一心墨石松梅,不知寒暑,潜心栽花弄草,让艺术融入自然,实现艺术的升华,“哪计拙工与暮晨,栽花翻土更精神。天生傲骨不阿世,墨石松梅个道人”。隐居生活亦如潜心栽培的小松,虽居幽谷之中,终有傲然雄踞之时,“卅载培成一小松,叶如雀舌干如龙。悬崖虽有拿云意,何日飞腾向九重”。

二、师从自然的造化神韵

师从造化,是尤无曲绘画艺术的生命,“师古人、师造化,犹如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1.师从造化,得自然韵味

“困学追思童孩愿,白首还向大自然。”尤无曲5岁时去南通博物苑,观看各种禽鸟类动物,回来后画了一幅作品,至今留存。这应该是他最早的写生作品。

“安能下笔神奇境,实践还须学自然。”尤无曲一生追求自然,师从造化,更在追求自然的诗情画意中,品得自然的韵味。1934年9月,尤无曲游历西湖,作《西湖记游》册10开,并赋诗11首,其中《李公祠西》诗中描述:“千丛林木各成堆,七月残荷处处开。摩诘诗情兼画意,一齐都到尺笺来。”1979年至1982年间,尤无曲三上黄山,每次历时十天至一个月,他对黄山细细观察,深深领悟,不仅突破了画风,形成了泼写画法,更从中总结出“笔墨水融”的画理、画论。“笔耕六十年,埋头画案前。三上黄山后,丹青法自然。”尤无曲认为,师从造化,重在去观看、揣摩、领悟,得到自然的真谛。“写生岂止描形象,涤尽尘埃画乃清。”

2.盆中花木,有自然精神

培育花木盆景,是尤无曲的一生的嗜好,如其诗中所云:“平生爱好无几多,半是丹青半是花。”尤无曲七八岁时开始扦插黄杨育苗成活,从此开始精心培育花木盆景。尤无曲以绘画原理制作盆景,又从盆景中吸取自然的营养来丰富心灵,使他的绘画作品充溢着自然的气息和灵性。“花草丹青两自然,雕虫何得及先贤。难能入世逢知己,写遍江山最乐天。”

尤无曲栽培的盆景品类繁多,不拘一格,有古柏、黄山松、雀舌、黄杨、五针松、榆树、虎刺、梅花、枸杞、茶花等,栽有500多盆,树龄高者逾百岁。其培植的盆景依自然形成,这种盆景姿态多变,毫无矫揉造作之感,通过树和石集中反映了自然之美。“一盆好的盆景,即便很小,但它能使你的意境辽阔无边,使人想起高山、大海、草原、密林,也可以使人沉浸于最珍贵的回忆。”尤无曲栽培的盆景多面可观,被著名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冠以“曲园盆景”。

从尤无曲的诗文中,不仅能看到盆景中的自然景观,也能品味到盆景所带来的诗情画意,世外桃源。每一盆盆景,每一株花草,都有其独特的韵味:《绒针》“问庭古柏满苍苔,小小盆儿依样栽。留得雪泥鸿爪迹,诗情画意一时来”,可品出娟秀的味道;《雀舌》“五株雀舌景成章,白石相依更显光。蒲草腊梅添风趣,南窗观赏益芬芳”,散发出芳香的气味;《经雨虎刺》“丹珠衬翠叶,雨洗益鲜妍。几上饶诗意,人间世外天”,更是清新绚丽;《黄杨》“皮白黄杨树,盆红古制珍。盘根方寸土,直立显精神”,微景中透出大气;《题画》“窗前飞瑞雪,雪白点青松。挺见盆松劲,轻寒写心胸”,其间尽显青松的苍劲;《黄山松》“大快余心事,黄山得一松。盆栽饶古意,仍是悬崖风”,写出了松石的磅礴气势。

师法自然制作盆景,盆中生机激发作画灵感,互为生发相映成趣。

三、融合自然的天人合一

尤无曲说:“我以为人品、心境、画品、画境与天地自然应该是融合的、统一的。这心境的灵魂就是自然。作为山水画家是直接反映大自然的,因此自然也是我山水画和花卉画的灵魂,这与自己的心境是一致的。”

尤无曲的绘画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对自然观察、感悟、体验,并从内心感动、触发、会意和起兴。尤无曲认为,“山水画是通过画家的性灵把握自然灵性的一种艺术实践”,融入自然,把握自然,让自己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相统一。

1.融入自然的意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其对大自然的真挚情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自然的神韵,如尤无曲在诗中所云:“深居斗室学禅关,借忆清凉水与山。悟得此中真境界,任他炎逼我心闲。”这种意境,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悟,一种意中之境,感悟大自然中蕴藏的生命力量和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要得山川之气韵,重在体会山川之精神”“平生嗜好丹青业,逐岁悟思益自宽。泼墨深藏皆境界,行云可作草图看”。领略了自然之道,参悟出自然之内涵,用心意去作画,便可万千变化,层出不穷。

黄山,是尤无曲精神的寄托,他把自己的精神与黄山的精神相融合,从而在他的艺术生命里发生了淬变,“让黄山之精神与自己之精神统一起来,这样,胸中之黄山就能层出不穷移到画中来”。他对黄山进行观看、揣摩、领悟,黄山的烟波浩渺、雄浑壮阔、瞬息万变、博大精深,都涌入到内心,内心也随之激荡起来,“平生难得几心畅,泼墨素笺未许先。何处得来奇妙境,黄山风物现吾前”。

尤无曲吟诗作画,在艺术的自然意境中抒发性情,倾吐真声,锻造自我,升华生命,“童颜不老翁,坐对五针松。缘结诗书画,灵犀一点通”,“不师八大深幽诣,落墨随思具性真。得趣偶然心所及,任他畸径取精神”。

2.天人合一的笔墨水融

尤无曲三上黄山之后,积多年的勤学苦练,厚积薄发,形成了泼写结合的艺术,提出笔墨水融的艺术观,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笔、墨、水、融及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笔墨是骨肉,水是血液,融是整体,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融洽画中各元素。这四融必须靠水的特殊作用与运用,才能融为一体,成为一件生机盎然、韵味无穷的作品。”尤无曲将水与大自然生命的本源联系起来,将水墨之道与自然之道联系起来:“笔墨水融,水乃生命之本源,万物生成,赖水以滋养,因而水与墨达到真正相融,便能与自然之道妙合,夺天工造物之真魂魄”。正如他在诗中的描述:“颖秃青山泼写出,新生新貌重新来。轻松意境成突破,笔墨纵横更畅开。”

笔墨水融,追求天趣,得力于发挥水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墨,解放了水,又造成水墨晕化的自然随机,实现了制作过程的天人合一,“几处斑斑浓淡墨,兴来纵横写豪情。能从有法臻无法,才得天真悟此身。”自然天成的泼墨和精妙的笔法结合起来,人的性灵把握自然的灵性,人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相统一,氤氲之气,随机而成,“泼墨何曾当粉本,经营借得水三分。遥看柳上帆驰过,晚雨趁风拭碧山”。

结语

崇尚自然之道,遵循自然,师从自然,融合自然。尤无曲的一生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知前贤之奥秘而不泥于古,好松梅之斗妍而颇得其韵,乐山川之幽而能求其神。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细细品味自然之道。

猜你喜欢

盆景黄山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桌上盆景(外一幅)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拿出精神
萝卜盆景
柚子,变变变
黄山迎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