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辉历程 辉煌业绩
—— 四川天然林保护 二十五周年回顾

2022-11-05黎治福李清葆

绿色天府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天保天然林四川

○文/ 黎治福 李清葆

天然林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基。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态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全面保护修复天然林,对维护国土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是维护国土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天然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承载着前辈们物质与文化留存,秉承了大自然无私馈赠,是生态效益的主力军,是支撑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坚实基础。既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必然,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天然林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天然林资源增值的过程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过程。

过度砍伐拉响生态警钟。美丽富饶的四川是横跨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关键位置,是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国家建设,四川先后建立了100余个大小森林采伐企业,40余年累计生产木材1.2亿多立方米,为国家上缴利税数十亿元。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天然林,森林资源锐减,水土大面积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速、酸雨盐渍化问题突出,耕地减少、江河断流、湖泊退化,湿地破坏力加剧,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湿地退化、珍稀濒危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森工企业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困境,企业生存之路亟待破题、职工队伍、林区社会维稳压力日益增大。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北的两次特大洪水,使全国29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至今许多人仍记忆犹新。正是那年的大水,让人们尝到了生态被破坏的恶果。洪水退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四川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把‘森老虎’请下山”。敲开了四川乃至全国天然林保护的大门。变砍树人为栽树人、护林人、营林人,全面投入天然林的保护修复工作,由全面停采、系统管护、植被恢复(封山育林)等与自然演变相关的工程措施的积极实施,历经25年的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全省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众多森工企业也焕发新的生机。

四川率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堆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金沙江畔的小地名,因天然林资源保护而扬名天下,被人们誉为天然林保护发源地,并演绎出一段植树造林的时代传奇。历经了四川林业近半个世纪老厅长曹正其老人说:“要探究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不得不提天保工程,而说起天保工程,不得不提三堆子。”在这里朱镕基同志下定停止采伐天然林的决心;在这里开启天然林保护的伟大壮举;在这里创造了攻克干热河谷造林成活难的奇迹。天保工程实施是我省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重大历史转变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天然林保护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林业精准扶贫、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构筑和巩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基本保障,为推动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石,天保工程也成为风雨来袭时广大林草人最可靠的主心骨。

艰辛的保护历程。1998年4月30日,四川省向国务院上报了《实施四川森工转营林保护天然方案的请示》,6月24日,中央领导批示“四川先启动,早动手,早提供经验”。8月23日,四川向世界宣布,天然林保护战从此打响了。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实施。天然林停伐初期,林场销售收入为零,林区经济急转直下,许多林场职工无事可做。从干部到职工,过去全身心地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迷失了方向。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和项目将国有林场拉出了发展的低谷期。下了山的“森老虎”,近十万林业职工解决了“吃饭问题”。 如今,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在带动精准脱贫、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疑问有了答案,是天保工程实现了林区的涅槃重生。日益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质、清丽的山川,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徐徐铺展,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一些森工企业已彻底摆脱了独木经济,依托森林资源顺利转型发展森林经济,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天然林保护政策下的林区,正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外国记者也由衷感叹“美国西部停止天然林采伐整整用了10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只有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才能做到”。

“争取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面保护天然林, 多次对天然林保护修复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指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以及东北、内蒙古等地实行了天保工程,效果是显著的。要研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按照总书记“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指示。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2019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中国天然林保护进入了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为把天然林资源保护好,四川采取更高级别的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管制,实施更全面的修复,落实更严密的监管。我们将在对全省所有天然林实行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指标,确定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区域,实行分区施策。但是四川天然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管护水平低、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2020年6月,印发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对于纳入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禁止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抚育作业的,必须编制作业设计。本着尊重自然规律,根据天然林演替和发育阶段,科学实施修复措施,遏制天然林退化,提高天然林质量。自然是脆弱的,一旦放开对自然无节制的开发,天然林资源就会受到破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天然林高 水平保护、高质量提升、高效益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 编制了《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 2021—2035 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国策,同时保护措施和政策应顺应时代进行调整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他说:“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不负青山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长期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发生巨大变化,出现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生态危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厚植林草资源指明方向。

总之,天保工程是根治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实施这项伟大工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使我国林业摆脱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困局,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天保工程的实施,是四川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也是世界林业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网民在2019年“千万网民心中的四川奇迹”投票中,四川天然林保护工程高票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响四川十大工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这一目标,从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到各地各部门的积极贯彻落实,广大天保人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正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踔厉奋进,蹄疾步稳地推进。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让我们坚定方向,务实笃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光辉的篇章。

猜你喜欢

天保天然林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如何搞好临夏县天保工程二期中的森林管护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