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2022-11-05申阳阳
申阳阳 翟 辉
(陕西安科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国家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把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6—2020 年全国新增职业病病例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在煤炭行业。
大海则煤矿现处于建设施工期,建设规模为15.00 Mt/a,开采2 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6.19 m。井下主要进行巷道开拓,还未形成采煤工作面,布置有5 个综掘工作面和1 个炮掘工作面;地面主要有主通风机房、空压机房、主立井空气加热室、副立井空气加热室和锅炉房等工作场所。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2021 年1 月该煤矿委托陕西安科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对其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本文通过分析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1 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该煤矿建设期涉及生产工艺主要为综掘、炮掘和喷浆的工艺。
(1)综掘工艺
综掘工作面为掘进、支护交替作业。综掘机割煤并转运至带式输送机。综掘机割煤运煤、锚杆机打眼、带式输送机运煤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及噪声,操作锚杆机打眼会产生手传振动,综掘作业同时伴有硫化氢、二氧化硫、碳氧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逸出。综掘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如图1。
图1 综掘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
(2)炮掘工艺
炮掘工作面生产工艺为液压钻车打眼,装药联线后放炮,放炮后装载机装岩,最后打眼支护工作面,炮掘的煤(岩)经装载机和带式输送机运至井下原煤运输系统后转入地面。液压钻车打眼、装载机装煤(岩)及带式输送机运输会产生大量的矽尘及噪声,放炮时会产生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害气体。炮掘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如图2。
图2 炮掘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
(3)喷浆工艺
需要喷浆的巷道在掘进一定长度后,在锚网索支护成型的巷道开始喷浆,喷浆工艺为:清洗巷道→上料→初喷→复喷→清理现场。上料、喷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水泥粉尘及噪声。喷浆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如图3。
图3 喷浆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
1.2 危害因素检测
在现场各个场所正常生产且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存在粉尘的工作场所进行定点和个体采样,对存在化学毒物的工作场所进行定点采样,对存在噪声的工作场所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 部分:噪声》等相关要求进行设点测量。
粉尘使用AKFC-92A 型粉尘采样器进行采样,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定粉尘分散度、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SiO2含量、滤膜增量法测定粉尘浓度。碳氧化物使用二连球进行采样,通过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检测浓度。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使用QC-4S 防爆型大气采样仪采样,通过硝酸银比色法测定硫化氢浓度、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浓度、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氮浓度。噪声使用NoisePro DL Dosimeter 噪声剂量计进行现场测量。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 检测结果分析
2.1 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综掘工作面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结合工作场所特点,判定这些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性质为煤尘;炮掘工作面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7.97%,结合工作场所特点,判定该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性质为矽尘;上料产生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0.69%,结合喷浆工艺特点,判定该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性质为水泥粉尘。
采集粉尘中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该煤矿工作场所空气中5 μm 以下粒子占74.91%~88.34%,分散度较高,粉尘会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易被人体吸入,对现场作业人员危害大。
2.2 粉尘浓度
本次共对33 个粉尘作业岗位工人进行个体采样并于粉尘作业点进行定点采样。其中16 个岗位接触的粉尘浓度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48.5%。各综掘工作面中,综掘机司机煤尘接触浓度全部超标;炮掘工作面工人接触的是矽尘,限值较低,各工种全部超标;喷浆作业点上料工和喷浆工接触的水泥粉尘也超过限值。上述超标地点矿方应加强粉尘治理。
2.3 化学毒物
本次于掘进工作面、锅炉房等工作场所检测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化学毒物的浓度,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
2.4 噪声
本次共对掘进工作面、井下运输系统、井下临时水泵房、空压机房、主通风机房等工作场所36个岗位工人进行了8 h 或40 h 等效声级的计算,其中23 个岗位的等效声级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63.9%。各综掘工作面中,综掘机司机、支护工噪声接触水平全部超标;炮掘工作面打眼支护工、装载机司机噪声接触水平超标;喷浆作业点的上料工噪声接触水平超过限值。另外,井下部分皮带转载点工人噪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说明噪声是该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矿方需在上述超标地点加强噪声治理。
3 防治对策及建议
3.1 防尘方面
现有防尘措施:(1)综掘机设置有内、外喷雾,但内喷雾多有堵塞;(2)锚杆机、液压钻车采用湿式钻眼;(3)皮带、刮板等转载点设有手动控制的喷雾装置;(4)掘进巷道设有手动控制的风流净化水幕;(5)锚喷为湿式作业;(6)爆破时采用水炮泥封堵炮眼;(7)全矿井负压通风排尘,掘进面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建议:(1)掘进工作面安装湿式除尘器,以控制综掘机司机处的粉尘[3];(2)井下转载点喷雾及掘进工作面、运输巷道内的风流净化水幕的控制方式均应为自动控制;(3)煤矿建设期井巷喷浆作业多,应设除尘器或其他降尘措施控制上料和喷浆过程中的粉尘;(4)确保防尘水质满足要求,避免堵塞喷雾装置;(5)定期对掘进工作面及井下原煤运输系统的喷雾装置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喷雾压力应满足标准规范相关要求。
3.2 防噪方面
现有防噪措施:(1)水泵底部均设置有减振基础;(2)主通风机机体自带消音器、扩散塔;(3)每台空气压缩机自带隔声罩;(4)锅炉房控制室设置隔音门窗。
建议:(1)尽量采用巡检的作业方式,减少工人接触高噪声时间;(2)采用先进、低噪声的工艺设备,积极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
3.3 防毒方面
现有防毒措施:(1)全矿井负压通风系统;(2)井下安装有KJ76X 型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通风、瓦斯、一氧化碳、粉尘、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同时在瓦斯超限时进行报警及断电。
建议:(1)加强化学毒物日常监测与记录,按规定期限进行监测;(2)加强清淤作业的防护管理,制定相应作业规程,并按规程进行作业,避免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3)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各种救援设施正常运行。
3.4 个体防护方面
现有个体防护用品:为接触粉尘和噪声的工人配备有3M7772 型自吸过滤式半面罩和uvex 型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
建议:(1)噪声超标岗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佩戴好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用品[4];(2)接触粉尘工人工作过程中应佩戴好防尘口罩,及时更换滤棉,尤其是综掘机司机、上料工、喷浆工和打眼放炮工等粉尘超标岗位;(3)加强对劳动者进行个体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个体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5 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建议
(1)加强对员工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应及时公布,对不符合要求的检测结果应制订改进方案,作为年度职业病防治规划的内容;
(3)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5],并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 结语
(1)通过工艺分析,确定该煤矿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噪声和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2)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该煤矿有煤尘、矽尘和水泥粉尘,且粉尘分散度高,其中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100%,粉尘合格率为51.1%(矽尘、水泥粉尘合格率为0%),而噪声合格率为36.1%,说明矽尘、水泥粉尘和噪声是该矿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
(3)落实好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采用先进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
(4)煤矿建设期职业病危害与正常生产矿井一样严峻,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