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层二采区北翼轨道巷超前地质探测及支护技术研究
2022-11-05崔凯郝勇
崔 凯 郝 勇
(长治三元中能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矿井深部巷道掘进受矿压、涌水、火灾威胁,超前地质探测尤为重要[1-2]。下霍矿03#层开采深度大,位于奥灰水承压区范围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隐伏性断层或陷落柱等构造,造成矿井发生突水事故。巷道掘进前应对巷道地质条件进行超前探测,明确前方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大小和位置,并根据探测情况,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保证巷道的安全掘进[3-4]。为保证巷道的掘进安全,下霍矿提出采用DTC-150 超前探测系统进行探测,该系统受环境影响小、探测精度高、现场探测效果好[5-6]。
1 概况
下霍矿03#层二采区北翼轨道大巷北为实体煤,东接北回1号横贯,东为北翼皮带大巷,西为实体煤。北翼轨道大巷布置于3#煤层,平均厚度5.01 m。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直接充水水源为其顶板砂岩裂隙水,由于开采时形成的导水裂隙以及断层构造,容易沟通导水裂隙带内及其他裂隙含水层,造成矿井涌水。地质构造是矿井发生涌水的主要因素,为保证巷道的安全掘进,需要对地质构造进行超前探测,明确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具体位置。
2 DTC-150 超前探测分析
2.1 超前探测机理
DTC-150 超前探测是利用多波多分量反射波确定地质构造位置,其作用原理如图1。
由图1 可知,DTC-150 超前探测是通过在巷道布置的激发点发射地震波,地震波能够在煤岩介质中传递,当遇到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布置接收器接收反射波,并分析其速率、振幅等参数,确定构造的位置和大小。
图1 超前探测机理
2.2 超前探测系统布置
利用DTC-150 系统探测北翼轨道大巷前方150 m 范围内地质构造,在巷道侧壁布置24 个激发点,间距1.5 m,高度1 m,第1 个激发点布置在距迎头5 m位置。在第24个激发点后15 m位置布置接收孔,孔深2 m,直径42 mm,并将地震波信号接收器放入接收孔内。具体布置情况如图2。
图2 轨道大巷探测系统布置示意图(m)
2.3 超前探测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反射波信号参数,得到纵波、横波偏移情况。根据反射纵横波偏移情况,北翼轨道大巷迎头前68~85 m、120~138 m 范围内可能存在地质构造,迎头前65~75 m、100~110 m、120~140 m 范围内可能存在地质构造。由于受井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探测结果可能有偶然性。为了更加精准确定巷道前方地质构造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反射波参数。
2.3.1 纵横波速度分析
巷道掘进后受垂直应力影响,围岩会产生裂隙,尤其是在地质构造区域,裂隙的数量和程度会更严重。在纵横波传播过程中,裂隙度影响传播速度,通过纵横波传播速度,可以确定岩层破碎带。北翼轨道大巷纵横波传播速度如图3。
由图3 可知,北翼轨道大巷迎头前方65~75 m范围,纵横波速度减小,由此可知巷道在该范围内岩层存在破碎带。在迎头前方136~138 m 范围,纵横波速度又开始减小,该范围内纵横波速度变化较快,表明该范围内可能存在地质构造。
图3 纵横波传播速度示意图
2.3.2 围岩密度变化分析
煤岩体密度不同,相对于岩层而言,煤层密度、速率都比较低,通过分析密度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破坏发生的岩层性质。煤岩体密度与纵横波传播速度呈非线性正相关,如图4。
图4 煤岩体密度变化示意图
由图5 可知,北翼轨道大巷迎头前方65~75 m范围,围岩密度减小,表明该范围内煤层出现破碎带。在迎头前方136~138 m 范围,围岩密度减小,且减小速率快,表明该范围内存在地质构造。结合其他探测结果,可以确定该范围内存在小型断层。
2.3.3 纵横波速比和泊松比分析
纵横波在煤岩体传播过程中速度不同,当煤岩体裂隙增加时,纵波速度增加量远大于横波速度增加量,纵横波速度之比增加。当煤岩体裂隙减小时,纵波速度增加量远小于横波速度增加量,纵横波速度之比减小。同样,泊松比变化规律与速度之比规律相同。根据这一特性,得到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示意图如图5。
图5 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示意图
由图5 可知,北翼轨道大巷在迎头前方65~75 m 范围内,纵横波速度比值和泊松比值均增大,表明该区域内煤岩体裂隙增大,煤岩体较为破碎。巷道在迎头前方136~138 m 范围内,纵横波速度比值和泊松比值增加速度快,表明该区域煤岩体破碎程度大,推断该区域存在断层构造。
3 支护技术研究
根据超前探测结果可知,北翼轨道大巷迎头前方65~75 m 范围内煤岩体较为破碎,迎头前方136~138 m 范围内存在断层构造。该区域巷道掘进后,围岩稳定性差,原设计的支护方式已不足以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需进行补强支护,保证巷道围岩的完整性。
3.1 原支护参数
原设计采用锚杆+锚网+钢筋梯子梁进行联合支护,支护参数见表1。
表1 北翼轨道大巷原支护参数 mm
巷道迎头前方65~75 m、136~138 m 范围内煤岩体破碎,在原支护措施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补强支护。
3.2 补强支护参数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工字钢进行补强支护,棚间距为2 m,支护示意图如图6。补强支护选用DW28-250/100 的单体液压支柱,11#钢材工字钢。
图6 北翼轨道大巷补强支护示意图(mm)
3.3 注浆加固
根据超前探测情况,北翼轨道大巷迎头前方65~75 m、136~138 m 范围内围岩较为破碎,掘进后为保证顶板岩层的完整性,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避免发生涌水事故。注浆设备及参数见表2。
表2 注浆设备及参数
北翼轨道大巷在顶板布置4 个、两帮各布置3个注浆钻孔,注浆参数见表3。
表3 北翼轨道大巷注浆参数
4 支护效果检验
北翼轨道大巷补强支护后,在巷道顶板布置3组顶板动态仪监测围岩变形量,监测结果见表4。
表4 北翼轨道大巷监测围岩变形量 mm
由表4 可知,北翼轨道大巷支护后,巷道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均在安全范围。补强支护+注浆加固能够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避免矿井发生顶板涌水事故。
5 结论
(1)北翼轨道大巷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受地质构造影响,顶板裂隙发育沟通含水层,容易造成矿井涌水。采用DTC-150 超前探测技术,得到巷道迎头前方65~75 m 范围内煤岩体较为破碎,迎头前方136~138 m 范围内存在断层构造。
(2)针对巷道掘进后煤岩体破碎情况,在原设计的锚杆+锚网+钢筋梯子梁支护基础上,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工字钢进行补强支护。为保证掘进后巷道围岩的完整性,采用注浆加固巷道围岩。通过监测巷道围岩变形量可知,支护后围岩变形量在安全范围内,支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