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11-05白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7期
关键词:全程脑梗死护理人员

白鸽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5000)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反复发作,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早期可出现轻微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易被忽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出现神志昏迷,该病患者在绝对卧床休息的同时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开展全程康复护理[1]。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该病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我国近些年临床开展逐渐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受现代护理理念的启发,对于经脑梗死患者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急性脑梗死疾病特点优化其临床护理,开展全程优质护理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2]。本次研究为论证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62例行常规护理以及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全程优质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未开展全程优质护理而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全程优质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试验组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63~80岁、平均(73.42±1.5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6 h,(3.02±0.11)h。对照组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62~80岁、平均(73.44±1.51)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6 h,(3.01±0.14)h。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考我国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相关内容[3],结合患者入院时颅脑CT检查结果确诊;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家属的以及医学伦理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发病前确诊精神系统疾病者;其他脑系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

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落实相关护理干预的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指征变化情况,若患者病情恶化,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此外,护理人员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低脂、低盐、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谨防便秘。

1.3.2 试验组 给予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1.3.2.1 入院时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遵照医嘱落实临床给药、持续监测患者病情的同时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性格脾气、饮食喜好,并结合患者本次入院相关检查结果以评估患者病情。

1.3.2.2 健康教育 在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为提升患者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护理人员可结合图文视频资料,同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减少使用专业医学专业词汇,在向患者介绍急性脑梗死病因、治疗方案、转归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死诊疗护理方案、预期疗效,并列举既往急性脑梗死诊疗案例,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死诊疗护理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知水平。

1.3.2.3 体位护理 患者入院后24 h内患者应取绝对卧位,在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的情况下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协助患者取功能体位。当患者取仰卧位时,于偏瘫一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下放置软枕,掌心向上且五指分开。当患者取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与腕关节均伸直且置于软枕上,患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均屈曲90°后置于软枕上。当患者取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髋关节与膝关节置于软枕上,同时于患者身后放置一软枕以使患者保持该体位。

1.3.2.4 日常生活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护理以及私处护理工作,保持患者洁净。此外,鼓励患者自行下床大小便、穿衣服、洗脸,以提升患者自我生活活动能力。

1.3.2.5 心理干预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在落实相关护理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通过心理安慰以及肌肉放松等方式安抚患者及其家属负面情绪,同时使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

1.3.2.6 患者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为患者构建个人健康档案,档案中记录患者电话联系方式,每个月电话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饮食、康复锻炼、用药情况,并结合患者反馈评估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耐心回答患者提问,同时与患者预约门诊随访时间。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周后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等生理应激指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or、E,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IL-6、CRP,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or、E、IL-6、CRP等生理应激指标。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出院时请其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从0~100分进行评分,其中0~40分为不满意,41~65分为基本满意,66~100分为十分满意。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干预2周后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其中生活质量应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BI指数包括患者进食(0~10分)、洗澡(0~5分)、修饰(0~5分)、穿衣(0~10分)、大便(0~10分)、小便(0~10分)、如厕(0~10分)、床椅转移(0~15分)、平地行走(0~15分),上下楼梯(0~10分),该量表总分区间在0~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高,其中各评分区间意义如下:100分表示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无须他人照护;61~99分为轻度依赖,少部分动作需他人协助;41~60分为中度依赖,大部分活动需与他人协助;<40分为重度依赖,全部日常生活需他人协助。应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该评分主要包括上肢功能以及下肢功能,其中上肢功能评分区间在0~66分,下肢功能评分区间0~34分,总分区间在0~100分,评分越高则预示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变量资料,以“n/%”表述有关计数资料且数据间差异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以“()”表述有关计量资料且数据间差异使用t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理应激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具体情况见表1。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Cor、E、IL-6、CRP生理应激指标均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2周后Cor、E、IL-6、CRP等生理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对应观察指标,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

2.2 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具体情况见表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验证,数据差异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患者对临床治疗满意度的比较分析[n(%)]

2.3 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运动能力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BI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提升,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BI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对应观察项目数值,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变化情况(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变化情况(分,)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全程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忽视患者及其家属心理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程度低,在临床诊疗护理干预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增加临床护理干预难度,提升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4-5]。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基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结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特征、疾病认知水平开展目的性护理干预,其中目的性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位干预、日常行为干预,此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构建延续性随访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出院后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得到全面护理干预[6-9]。此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在致使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同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儿茶酚胺、皮质醇、肾上腺素大量合成分泌,进一步扰乱患者其他脏器功能,进而限制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综合护理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生理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落实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体位干预、日常生活指导,体位干预以及日常生活指导过程中可持续刺激患者处于休眠状态神经元,促使神经元基于自身重构功能,从而重建神经反馈机制,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姚绪华[10]的研究显示,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满意度83.33%。本次研究结果与姚绪华的研究结果一致,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缩近护患距离,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从而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此外,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开展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由此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动态观察患者于干预前后Cor、E、IL-6、CRP等生理应激指标、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or、E、IL-6、CRP等生理应激指标显著降低且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缓疾病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全身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诊疗中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全程脑梗死护理人员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脑梗死怎样治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