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展优美旋律的影响力
2022-11-05杨瑞庆
杨瑞庆
优美的旋律总会令人痴迷,引人入胜。优美的旋律表现在音调的跌宕起伏,节奏的疏密相间,调性的动静多变,结构的有序布局,音线的展开富有逻辑性,音势的动感富有新鲜性,力度张弛交替,色彩明暗更迭等方面,不管聆听,还是吟唱,都能满足感官的期待和享受,从而获得神清气爽的美感,不但能引发欣赏者的共鸣,还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
优美的旋律大多是创作者经过长期积累后获得的智慧结晶,也可能是创作者经过长期打磨后获得的艺术精品。由于优美的旋律来之不易,不该让其昙花一现,而留下稍纵即逝的遗憾,因此,总会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强化运用那些已经实践证明了的优美旋律。在新作品中将已经出过彩的优美旋律发扬光大,既可以增强那些蕴含老曲调的新作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可以扩大原有优美旋律的影响力。
在创作实践中,常用以下四种方法再现优美旋律,从而扩展其影响力。
一、改变优美旋律的演绎形式
优美的旋律总是在一定的形式中进行演绎的,大多存在于各族、各地五光十色的民歌音调和经典作品的优秀歌曲中,还存在于五彩缤纷的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中。那些百听不厌的民歌音调以及脍炙人口的戏曲、曲艺唱腔,都是乐坛上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有的直接运用,如田汉词、贺绿汀曲的《天涯歌女》采用苏南民歌《大九连环》的旋律创作而成;有的摘要运用,如杨涌词、刘虹曲的《妈妈教我一首歌》摘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乐句创作而成。由于新歌中都有似曾相识的优美旋律在作支撑,所以,歌曲显得平易近人。
还有更生动的例子,这就是何占豪和陈钢1958 年运用越剧音调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的何占豪来自越剧的故乡浙江诸暨,由于从小受到乡音的熏陶,对越剧音乐烂熟于胸。在提倡交响音乐走民族化道路的氛围中,何占豪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唱腔,创作了这部同名小提琴协奏曲,随后邀请高年级校友陈钢为之配器。翌年,由同学俞丽拿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绎,由于作品不同凡响而一鸣惊人。
乐曲依照原有剧情的发展脉络,采用奏鸣曲式谋篇布局,以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等情节展开乐思,由于听众对上述剧情早已耳熟能详而引人入胜。作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无限向往和美好祝愿。乐曲结构丰满、格调高雅,而且音调熟悉、雅俗共赏,半个多世纪以来盛演不衰,响彻乐坛,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梁祝》音调最初在越剧中演绎,然后在交响音乐中演绎,由于情趣盎然的“十八相送”旋律和催人泪下的“哭灵控诉”音调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新作一经诞生,立即拉近了与欣赏者的距离,百姓为之倾倒,因此产生了轰动效应。
二、改变优美旋律的演出形式
优美的旋律总依附于一定的演出形式,就是乐曲出现的形式。优美音乐作品大多以纯音乐形式在公开的场面演出。但有些优美旋律却出现在幕后,如影视音乐、戏曲音乐都没有公开演出场面。常作为“画外音”在伴奏,出现了一些断断续续的音乐片段,在影视、戏剧中,或发挥背景陪衬的作用,或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其中不乏激动人心的音乐、感人至深的音乐,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那些在影视、戏剧中出现过的优美旋律再度感染听众,作曲者常会将出现在同一部作品中优美动听的影视音乐或戏曲音乐,编织成结构丰满的纯音乐作品,并将演出形式从幕后移到台前,使优美旋律焕发出更大的审美冲击力。如傅庚辰根据电影《地道战》音乐编写的《地道战组曲》,王立平根据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编写的《红楼梦组曲》,赵季平根据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音乐编写的《乔家大院组曲》……由于音乐已通过影视给人们留下了美感,所以编织成更加丰满的新作品后,当然更加令人陶醉。
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将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第五场的过场音乐以及紧接的唱腔音乐改编成合奏曲《打虎上山》,由于旋律本身优美动听而风靡乐坛。原旋律描绘了解放军战士穿林海、跨雪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情景,全曲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战场英雄杨子荣深入土匪巢穴之前对胜利的渴望,强有力地表现了他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过场音乐后紧接杨子荣的核心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由于板式丰富而感人肺腑。这首乐曲既有风驰电擎般的快速节奏型,又有快拉慢奏型的抒情旋律线,音调中既有戏曲风味,又有时代气息,层次丰满,对比强烈,酣畅淋漓地表达了杨子荣对于此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每次演奏,都有满堂喝彩的剧场效果,令人陶醉,令人痴迷。
有时,器乐曲《打虎上山》的后段不用《迎来春色换人间》唱腔,而是换用《今日痛饮庆功酒》唱腔,由于旋律更加普及,也就更能引起群情振奋的效果。
三、改变优美旋律的演奏形式
优美的旋律不会只局限于一种演奏形式,而有可能演变为多种演奏形式。优美的曲调常会得到各种乐器演奏员的青睐,吸引他们纷纷尝试演奏。演奏形式的改变有利于发挥不同乐器的性能,所以能够提供别样的艺术享受。如上文介绍的《打虎上山》乐曲,不但被改编成管弦乐合奏曲,而且还被改编成民族乐合奏曲,甚至还被西洋乐器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等形式,民族乐器中也见过京胡独奏、二胡独奏、古筝独奏、中阮独奏等形式,借助各种乐器多侧面地表现,使《打虎上山》这首原属戏曲音乐的旋律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再如,电影背景音乐《翻身的日子》(朱践耳作曲)也获得青睐,不断被翻唱,使这首风格鲜明的乐曲更加深入人心。朱践耳从小喜爱音乐,1945 年加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后学习作曲,1947 年担任华东军区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北京等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当他1952 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创作音乐时,有一段旋律设计得特别有味,特别动听,后来将它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由于乐曲短小精悍,乐意情趣盎然,终于成为一首广泛流行的民乐合奏曲。
全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先由乐队合奏出热烈欢腾的引子,然后板胡奏出富有陕北风味的明亮活泼的主题。主题变化反复时加入了二胡音色,表达了抑制不住的喜悦情绪。紧接着形成一唱众和、一呼百应的效果。第二部分主题选用山东吕剧音调为素材,幽默诙谐。第三部分的旋律借鉴了河北吹歌的音调,乐队分成两组对答呼应,显得生动活泼。最后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紧拉慢唱”手法,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尾声是引子的变化再现,首尾呼应,在对比中获得了统一。该合奏乐曲一鸣惊人,后来还被改编成板胡独奏曲、钢琴独奏曲,古筝独奏曲、高胡独奏曲,这均得益于旋律本身优美动听,即使改换为不同的演奏形式也同样感人。由于还能发挥各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所以获得了更多的审美收获。
四、改变优美旋律的演唱形式
很多优美旋律存在于各种风格的歌曲中,并且大多数是较小型的单声部作品。为了扩展那些优美旋律的艺术感染力,不但常将单声部旋律改编成多声部织体,而且还经常通过多次变奏,将原单段体的结构变为更加丰满的多段体结构。如民歌风歌曲《鸿雁》和《九儿》,原来都是一段体的小型单旋律独唱歌曲,由于旋律特别优美,曾被改编成具有多声部织体的合唱歌曲——有的通过和声手法,有的通过复调手法,再对原来优美的旋律进行一番多侧面的梳妆打扮,使原来单声部的旋律焕发出更加迷人的立体性魅力。
民歌风歌曲可以改编成合唱曲,流行风的歌曲也能改编成合唱曲。曾听到过将流行歌曲《传奇》改编成具有时尚风格的多声部合唱曲,和声设计得细腻悦耳,声部巧妙穿插,声线丝丝入扣,由于采用了多声部演唱织体,可谓对原来的优美旋律锦上添花,因此更加娓娓动听、扣人心弦。
最感人的例子,是中国武警合唱团将女声独唱歌曲《天路》(屈塬作词、印青作曲)改编成多声部织体的男声合唱歌曲。在一次比赛中,由80 多名来自全国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合唱队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这首出人意料的合唱作品。演唱气势磅礴、坚毅有力,但不失细腻处理,极具情感张力。这首《天路》旋律本身藏风浓郁,优美动听,改编成合唱后,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听起来既熟悉又新鲜,既动情又震撼,因此打动了评委,获得了高分。
男声合唱《天路》通过对旋律、和声、音色、节奏、调性等多方面的再设计、再创作,使原来的优美旋律被赋予更加出彩的表现力。如果将单声部的优美旋律改编成多声部作品,能使优美的旋律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渲染和升华。要使改编的合唱作品成功,必须像《天路》那样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所选的改编母体的旋律一定要特别优美,才有价值为之锦上添花;二是采用的多声部设计手法一定要恰到好处,切忌画蛇添足。无疑,《天路》的编配是十分成功的。
优美旋律来之不易,应想方设法加以重用和强化。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可以变化再现,从而进一步扩大这些优秀旋律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