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2-11-05郑亮张菲菲张敏于波孙海云
郑亮 ,张菲菲 ,张敏 ,于波 ,孙海云
(1.海阳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烟台 265100;2.海阳市新元中学,山东 烟台 265100)
山东省海阳市是烟台市下辖县级市,海岸线长212 km,是烟台市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拥有海域面积18.29×10hm,沿海分布有千里岩、麻姑岛、鲁岛、鸭岛、土埠岛、琵琶岛、竹岛等大小岛屿7 个,有丁字湾、马河港、羊角泮、小海口、龙头港、寨子港、辛家港、大埠圈和蜊汊汪等大小海湾9 处,海阳市近海水质肥沃,资源丰富,是多种海洋生物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千里岩岛附近海域被列为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广阔的海域空间和良好的海域环境,为海阳市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海阳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渔业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渔业产业升级改造,坚持走渔业特色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渔业发展新格局。现对海阳市近年来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提出建议。
1 海阳市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1.1 水产养殖
1.1.1 养殖区域
近年来,海阳市水产养殖产业从浅海滩涂向深远海、底层拓展养殖空间,有序推进全市-15 m等深线以内海域。养殖区域主要有:马河港、寨子港、辛家港以及大埠圈湾等约4 300 hm的池塘养殖区,丁字湾、琵琶口外海域等约7 500 hm海珍品底播增殖区,丁字湾、大埠圈湾等约600 hm滩涂养殖区,沿海约3.3×10m工厂化养殖大棚和近海海域约2 266 hm牡蛎养殖区。
1.1.2 优势品种
海阳市发挥着虾蟹、贝类、鱼类、海参等方面的养殖优势,着力培育优势养殖产业。目前全市形成了对虾、梭子蟹、牡蛎、蛤蜊、缢蛏、鲆鲽鱼类、海参等养殖品种和池塘养殖、浅海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外海养殖等类型的多品种、多元化养殖产业格局。根据海阳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2020 年渔业年统报表》,2020 年全市海水养殖产量达1.95×10t,其中牡蛎、蛤蜊、缢蛏等贝类养殖产量达1.8×10t,对虾、梭子蟹等甲壳类 1.0×10t,海水鱼类0.29×10t,海参等海珍品 0.1×10t。
1.1.3 水产苗种业
水产苗种业是海阳市现代渔业的一大产业,也是发展壮大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海阳市高度重视水产苗种产业的发展,对水产育苗企业实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根据海阳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2020 年渔业年统报表》,全市共有持证水产育苗企业16 家,总计育苗水体8.5×10m,可培育海水鱼、对虾、梭子蟹、贝类、海参等十余个种类的苗种,年产苗种20 余亿单位。截至目前,海阳市建有国内首家鲆鲽鱼类遗传育种中心1 处,有全国种业示范场1 家、省级鲆鲽鱼类良种场1 家、省级刺参原种场1 家、省级长牡蛎良种场1 家,是山东省重要的苗种生产供应基地。
1.2 渔业资源养护
1.2.1 增殖放流
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海阳市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至今,在上级专项增殖放流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品种已由中国对虾单一品种增加到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等多个品种,放流品种数量也由最初的0.3 亿单位发展到上亿单位。根据2020 年海阳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数据,2020 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数量高达7 亿单位,增殖放流工作的持续开展,不仅提高了近海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也大大提高了沿海渔民的收入。
1.2.2 海洋牧场建设
近年以来,海阳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了总面积1×10hm的海洋牧场建设区,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 处,包括山东省琵琶口海域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山东省海阳市琵琶口西南海域恒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阳市连理岛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利用总面积0.16×10hm。海洋牧场建设区共投放混凝土构件、钢制构件、改造船礁、石料等各类礁体40 余万空立方米,其中增殖礁13 余万空立方米,生态礁、资源保护礁和游钓休闲礁12 余万空立方米,移植藻类1.8 万余株,在海洋牧场及周边增殖鱼、虾、蟹、贝、参类等物种近18 亿单位。建设有“烟台市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处,在人工鱼礁方面已获得授权专利5 项,实现了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了海洋渔业的产业升级。
1.3 休闲渔业产业
在旅游活市大环境的带动下,海阳市大力实施“海洋+”战略,积极探索海洋产业与休闲渔业结合经营模式,实现渔业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富瀚海洋海上垂钓、连理岛海上观光旅游住宿及南邵家渔家乐餐饮为典型代表的沿海特色休闲渔业产业。截至目前,海阳市拥有省级休闲海钓钓场3 处,烟台市市级休闲渔业基地3 家,烟台市级休闲海钓钓场2 处。2019 年,山东富瀚海洋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CAA 国家级四类赛事,“香港怡隆杯”山东海阳海钓邀请赛暨第五届“富瀚海洋杯”友好城市邀请赛,有力带动了海阳市休闲渔业的发展。
1.4 水产品加工贸易
海阳市大力发展水产品精加工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改变以初级加工为主的水产品加工结构,提升水产加工产业品质和规模,加大对高附加值水产品的出口能力。重点推进了烟台盈孚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富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其中烟台盈孚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QS 认证》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产品主要出口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根据海阳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2020 年渔业年统报表》,到2020 年底,海阳市水产加工企业57 家,产值2 000 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3 家,冷库104 座,水产品年加工量1.08×10t,实现产值20 余亿元。
1.5 科技创新
近年来,海阳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水产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渔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依托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海阳市建设了国内首家鲆鲽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建设了国家“八六三”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大菱鲆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海阳市还拥有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 家和渔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 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 家和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2 个,引进包括泰山学者和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内的各类高级人才30 余人。截至目前,海阳市渔业企业申报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20 多个,研究、引进和推广相关成果9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与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培育的大菱鲆“丹法鲆”、牙鲆“鲆优 1 号”“鲆优 2 号”、半滑舌鳎“鳎优 1 号”等 4 个新品种获得国家认定,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
2 存在的问题
2.1 粗放型渔业仍占主导地位
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化集中度低依旧是海阳市渔业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海阳市规模渔业企业少,大多为分散经营的个体养殖户及小微加工企业,从产出来看,海阳市渔业企业高附加值产出不高,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产业发展几乎完全由市场主导,市场需求什么,企业及养殖户就生产养殖什么,很少会从加大科技投入、产品整体包装、品牌打造等方面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纯靠几家龙头企业很难改变海阳市整体渔业发展现状。
2.2 渔业特色品牌效应缺乏
海阳市虽然属于山东省渔业大县,渔业经济和发展实力较强,海阳的刺参、牡蛎、蛤蜊、虾酱等海产品在周边地区比较出名,也注册了部分海产品牌,但是海阳没有形成自己的专有特色海产品牌效应,与邻近的乳山市主打的全国有名的“乳山牡蛎”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阳市的牡蛎产业发展目前处于依靠“乳山牡蛎”品牌效应在发展,未能做到以特色品牌效应来发展海阳渔业经济和拉动海洋渔业产业发展。
2.3 渔业经营体系抗风险能力不足
近年来,海阳市重点培育了渔业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了海洋渔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但是海阳市渔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依旧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受新冠疫情影响,海阳市2020 年海虹养殖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每斤售价不足0.5 元,采收成本大于售卖价格,导致大量成熟的海虹无人采收,牡蛎养殖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大部分养殖户面临“破产”境地,只有少数企业和养殖户通过网络销售勉强维持生计。
2.4 休闲渔业产业链短,经营模式单一
海阳市休闲渔业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企业大多以各自优势经营项目为主,餐饮住宿的企业只经营餐饮住宿,垂钓的企业只经营垂钓,旅游观光的企业只经营旅游观光,各经营主体之间缺乏联动机制,未能有效形成“一条龙”服务模式,企业经营产业链短,难以形成集聚效益,经营方式亟待丰富,休闲渔业发展的整体动力依然不足。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科技应用推广,提升渔业科技水平
要加大渔业技术研发投入,渔业要想快速高质量发展,渔业经营主体及管理主体必须要与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来解决渔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式和先进的养殖生产技术服务服从于渔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渔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是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手段,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以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培育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体系,强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工作。要加强渔民整体素质培训和渔业科技入村入户,以县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乡镇渔业技术推广站两级机构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现代渔业科技入户推广工作,做好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工程,培训新型化科技化现代渔民,提高渔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渔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3.2 转变渔业经营体制,提升现有经营方式
建立富有创新和充满活力的现代渔业经营体制,是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建设现代渔业的要求,把握发展趋向,坚持分类指导,稳定和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渔业产品网络营销水平,积极发展“订单渔业”,指导渔业企业、渔民加快线上营销步伐,提升渔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建设,以龙头企业作为纽带,带动整个渔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开发海洋生物产品,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改变目前以初级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发展结构,快速提升海阳市水产加工业产业规模。
3.3 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渔业体系
要加快渔业结构调整,以高效渔业、生态渔业和特色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养殖、捕捞、加工、休闲等结构合理的多元化现代渔业体系,加大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促进海阳市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继续压缩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持续开展近海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开发远洋渔业资源。按照生态优先高效发展的渔业发展理念,示范推广水产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养殖和深远海大网箱养殖,积极培育打造本地区优势明显的特色水产养殖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精品,打造品牌化经营战略,提高渔业养殖集约化、品牌化和规模化水平。
3.4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是把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等活动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效配置,从而促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来增加收入的一种新型渔业发展模式。海阳市根据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渔业,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从事以游钓、表演、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将水产养殖与休闲渔业结合起来,拓展水产养殖的休闲功能,结合贝类底播、海珍品自然放养等开发赶海采掘、渔家乐等休闲渔业产品,通过在适宜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积极探索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结合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以休闲垂钓为主的“海上采摘业”发展,加大码头、游客中心和水上垂钓平台等公益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安全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