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问题与对策

2022-11-05赵尔奎张娟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资源

赵尔奎,张娟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西安 710055)

文博资源转化是将精神内容实体的有限资源转化为富含其特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既是资源转化为物质载体的创造性过程,也是精神内容不断复制、传播、解读和塑造的过程层面。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活起来”,成了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不断运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变革发展带来的机遇,探索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的优化途径,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但受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水平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之间有较大差距。

一、研究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西部地区博物馆创新转化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博物馆空间分布、博物馆藏品与人才、博物馆文化传播与服务、博物馆产业发展、投入产出及学术成果研究等方面。关于博物馆空间分布方面,刘海龙和马会丽认为,受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博物馆空间分布呈现“东热西冷”格局、由单中心向外环状扩散和轴向扩展的“扇”型结构特征,并表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分布格局。关于博物馆藏品及人才方面,刘书正提出从区域分布上东部博物馆藏品数遥遥领先于中部与西部,并提出我国博物馆藏品还存在增长速率逐渐趋缓、珍贵文物占比逐年减少等问题;吴新强调博物馆志愿者的作用,提出从适用范围和招募方式、培训内容、福利保障等方面对志愿者进行细化管理。

关于博物馆文化传播与服务方面,唐义等提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机构存在微信公众账号开通率偏低、发文频次较低、公共文化机构对微信平台深层次开发力度不够、与用户的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胡慧源认为,中国博物馆服务效率呈现由东向西梯度减弱的不平衡特点,受管理和规模等内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高等教育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财政支出偏好等外部因素影响。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方面,有学者们从博物馆产业新业态、出版产业和文创产业进行研究,认为文旅融合形势下博物馆的产业组织跨界融合更加突出,博物馆出版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新领域与新动力,但博物馆体制机制障碍、研发理念和方式陈旧、营销模式不完善等既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关于博物馆投入产出与学术成果研究方面,余冬林提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公共博物馆财政补助投入呈现不均衡态势,要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增加投入、提升管理和技术以及调整优化结构等措施;陈凌云对国内外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述评,为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实践活动提供学术支撑与借鉴。

综上所述,关于西部地区博物馆创新转化研究视角主要从博物馆文化传播、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内容主要是从整体上对博物馆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很少直接对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创新转化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对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与我国东中部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生产要素利用率低

西部地区博物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西部地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以文化多样性和藏传佛教文化为主要特色,截至2020 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博物馆机构数为 1 632 个,占比29.93%,藏品数达13 647 347 件/套,占比31.60%,基本陈列数达4 117 个,占比26.61%,与我国东中部相比,博物馆文化资源储量位居第二。但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西部地区馆藏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文物收藏和研究条件不完善,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效率低下,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差距较大。

西部地区博物馆专业人员缺乏。对2017—2020 年东西部地区博物馆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博物馆人才数量逐年上升,但人才数量和质量与东部差距较大,博物馆从业人员与登记注册人员不足,其中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最为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部地区一直属于欠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及管理制度等问题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并且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极大影响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性,也影响了博物馆文化创新活力。

(二)市场需求未被满足

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传播效率低。数字化时代推动了西部地区传统博物馆与新兴技术的良性互动,截至2020 年,西部地区文博单位举办线上展览5 361个,占比38.59%,位居地区排名第一,但网站年访问量却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仅占比18.98%。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地域、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信息通讯技术、数字化水平、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制约着博物馆文化传播效率。此外,采用新媒体提供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减少了博物馆新媒体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西部地区社会服务水平低。我国东中西部博物馆社会服务情况对比说明,西部地区博物馆参观人次和教育活动次数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19—2020 年,西部地区参观人次从30 659.67 万人次降低至15 042.55 万人次,教育活动次数从69 382 次减少至51 049 次。其主要问题在于西部地区传统博物馆文化资源陈列展览形式单一、陈旧,缺乏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公众对于文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博物馆的创新发展速度赶不上技术发展速度,更加造成西部地区博物馆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现象。

(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西部地区博物馆经营困难。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线上参观博物馆的愿望,但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博物馆门票销售收入,西部地区博物馆利润从2018—2020 年一直处于负值,博物馆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捐赠收入)正逐年下降。西部地区博物馆运营困难主要在于博物馆文化资源保护成本高,创新观念理念陈旧,展示手段落后。近年来,西部地区博物馆由于缺乏运营经费支撑,难以对设施及展品进行更新并开展相应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西部地区博物馆产业发展落后。2020 年西部地区艺术品经营机构营业利润为负值,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和文化演出经纪机构营业利润占比仅1.85%和1.96%,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占比33.61%,其创意产品销售收入仅占比10.71%。由于西部地区博物馆创新产业链不完善、文创产品研发层次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市场化运作推广,导致西部地区博物馆缺少受众市场,创新转化动力不足。此外,缺乏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导致西部地区博物馆相关产业发展较落后的原因之一。

(四)政府补贴与科研转化不足

政府补贴不足且不稳定。2017—2020 年西部地区博物馆财政补贴占比从32.69%降低到26.13%,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比从29.96%降低到27.72%,科学技术支出占比从13.39%降低到12.39%,总体上西部博物馆财政支持高于中部地区,但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反映了西部地区博物馆财政资金的不稳定性。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数量多,等级高,财政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博物馆创新发展过度依赖于政府资金扶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文化日常维护工作,难以维持博物馆其他建设活动。

科研转化效果不明显。2017—2020 年,西部地区博物馆科研成果科研课题占比在2018 年有一定提升后开始下降,博物馆成果专利、专著或图册占比呈下降趋势,博物馆科研成果论文数属于平稳状态,但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总体上科研机遇比中部地区有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下,科研转化意识不强,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科研成果未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西部地区博物馆科研成果转化目标导向失衡,对科研投入造成浪费,打击了西部地区博物馆创新发展的积极性,阻碍西部地区博物馆向高质量发展。

三、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西部地区各省应充分了解各自区域博物馆发展情况以及文物资源优势,整合各自博物馆藏品资源,依托各具特色但又融汇一体的文化底蕴,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及展览展示方式,推出真正引起公众思想共鸣的文化巡展;进一步明确博物馆人才培养计划和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依托合作项目带动西部地区博物馆人员的实践学习,提升其专业人才管理、创新能力,鼓励西部地区博物馆与东部地区优秀博物馆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加强东西部地区博物馆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西部地区博物馆资源利用效率。

(二)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博物馆的服务对象由普通游客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公众对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的需求主要包括博物馆文物发掘到展出的故事、博物馆历史和社会价值,以及博物馆文化体验服务。在了解公众对于博物馆多样化市场需求后,应完善西部地区博物馆服务供给,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博物馆传播内容、形式和手段,开展西部地区博物馆主题展览合作计划,吸纳西部地区匈奴文化、西夏文化等地区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主题性展览和对外交流展览,不断提升西部地区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推动数字新兴产业发展

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加大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开放与社会各行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及发展,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博物馆相关产业发展和资源转化效能提升;重视博物馆文创产业,成立西部地区博物馆馆属企业,从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改变传统、陈旧的博物馆发展观念,完善博物馆文化产业体系,包括博物馆的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在文物数字化的前提下融入色彩、审美的现代化理念,推动西部地区博物馆新业态发展。

(四)坚持政府“双向”扶持,把握科研创新机遇

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助力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创新转化,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特色博物馆建设,主要支持区域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迫使西部地区博物馆努力通过创新博物馆经营方式,有效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利用科研机遇将博物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习国外研学基地建设,推动西部地区博物馆以丰富的博物馆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构建智慧博物馆,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博物馆资源转化水平差距,实现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博物馆转型升级,就必须解决生产要素利用率低、市场需求未被满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政府与机遇转化难的问题,着手于提高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推动数字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双向”扶持,把握科研创新机遇等方面。在数字化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创新博物馆环境,挖掘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发展潜力,最大限度提升博物馆自身实力,实现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使博物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数字化资源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我给资源分分类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露天博物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