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口老龄化问题
2022-11-05李倩
李 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5)
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为了补足我国“三农”问题的短板,也是为了充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聚焦人口老龄化现象,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扫清障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老龄化是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难题
20 世纪初,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尤其在最近的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一方面表示我国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可参与劳动人口减少,我国20 世纪积攒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养老负担进一步加剧。如何养老、怎么养老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
最新的中国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00 年乡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为60 岁及以上占10.93%、65 岁及以上7.55%。2010 年乡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为60 岁及以上14.94%、65 岁及以上10.07%。2020 年乡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为60 岁及以上23.87%,65 岁及以上17.7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与前一个十年相比,在最近的十年间,乡村地区老龄人口上升尤为明显,而且增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乡村中6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超1.2 亿,乡村老龄人口群体规模庞大。我国乡村地区老龄化程度在持续攀升,且在最近十年呈明显加快发展的趋势,这些都是乡村老龄化面对的问题。
二、造成乡村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一)政策实施背景下的生育率下降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任何国家发展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尤为特殊的是有一个独特而又不得不实施的政策,计划生育。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多、人口基数大,为了摆脱“越生越穷”的局面,不得不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的政策一经执行,在当时确实带来了短期的效益,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避免了新中国走向越来越穷的发展局面,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现在看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现象。虽然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二胎、三胎政策相继放开,但长期以来的政策影响,以及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生育观,生育意愿大大降低。
(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与人均寿命增加
《中国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1978 年,全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共是169 732 个,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人员7 883 041 人;2019 年,医疗机构已经增加到了1 007 579 个,从事相关医疗服务人员更是达到了12 928 335 人;医疗卫生行业总费用从1978 年的110.21 亿元增加到了2019 年的65 841.39 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已经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70 年前,我国的预期人均寿命甚至不足35 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医疗服务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 岁,甚至多于原来的2 倍。
(三)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变相效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在外务工人员超过4.9 亿,其中长期移动人口近3.7 亿。与十年前的2010 年相比,在外务工人员增长88%;流动人口增加69 %。特别是在乡村地区,长期以来,乡村人多地少、乡村产业单一的状况造成了劳动力过剩。此外,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种地已经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青年便离开乡村,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与就业机会。在人口流动过程中,由于中老年人搬迁的理念,以及他们的劳动能力、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如中青年劳动力优越,流向城市的劳动力大多是中青年。因此,现在的乡村中留守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这符合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在乡村“推”和城市“拉”的作用下,大量中青年流入城市。虽然这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必须认识到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例变相迅速上升,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三、人口老龄化现象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影响
(一)缺乏乡村振兴的人才,影响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大发展和其他高收入因素的双重诱惑,大批乡村年轻的劳动力开始远离乡村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培训,并已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的广大农民,将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在一线城市中寻找相对稳定可靠的高收入岗位。城市生活的便利以及高薪资的收入促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并且有了长期定居的打算,这进一步导致乡村人才资源的缺乏。老年人成为乡村留守的主力,大部分乡村地区,人才短板现象依然十分明显。这便导致现在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大多比较低下,距离乡村振兴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乡村的产业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是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纵观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所有的产业发展都是以人才资源为基础的。在目前的中国发展环境下,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促使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在新兴的产业中,中青年优质人才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大量人才流向高端二、三产业,导致基础农业人才短缺。目前,又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乡村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所缺乏的人才资源成为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巨大的绊脚石。例如,由于老年人自身情况原因无法向城市转移,转型和发展高新技术行业更是难上加难。另外,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还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资源要素、社会可投入的资本要素的有效供给以及社会对公共产品资源要素的有效合理再分配需求等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这也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有效的转型升级。
(二)城乡贫富对比与生活质量差距逐渐增大
第一,人口老龄化造成乡村人才流失,为了有更高的收入,年轻农民工更愿意到城市工作,但这将加剧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老龄化现象。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数据显示,城乡区域发展本身不平衡,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将进一步放大乡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问题,这也反映出我国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乡村现有的基础资源无法满足乡村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的需要,对于乡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等生活保障能力也将迎来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晚,与城市相比,本身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乡村由于地广人稀、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乡村人口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在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最后,在乡村的发展中由于乡村决策者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往往可能会忽视乡村环境治理,对乡村环境治理缺乏重视,这会加剧城市和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方面的差距。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应对老龄化社会顶层政策支持
1.健全老龄化应对机制。针对当前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建立相适应的发展政策,加快乡村地区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要确立对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总体工作思路;在下层政府机关方面,要将国家政策思想部署到实际工作中,完善相应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老龄化战略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以年为单位制定计划,并每年考核,落实计划发展,将老龄化工作作为长期持久发展工作。
2.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乡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让农民兜里有钱。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能力。农民消费欲望的增加,能够激发乡村地区的消费市场活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创新型发展,这也与我国扩大内需的发展不谋而合。只有农民群体不再靠天吃饭,增加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支出,才能激活乡村消费市场的潜力,改善乡村地区消费产业结构,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不但需要财政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科技、人才和相应发展管理的投入。采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才投入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有助于长期发展,合理的组织管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优化的生产资源配置,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解决“三农”问题,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使命。
(二)优化配置各类养老资源
1.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根据老年人生活习惯特点,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新生态养老方式,让乡村老人也可以像城市老年人一样享受到优秀的养老服务。加强乡村老年人养老辅助服务设施建设,为养老服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在发展公共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要让更多的私人资本参与到其中,对于民间养老机构,要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加大民间机构参与的力度,使养老服务业转变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推动医疗服务在老年群体中的开展。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要重视医疗养老服务的发展的重要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般都比较孱弱,在医疗服务中要切实考虑到这一点,建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关怀模式,使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不间断的、专业的、便捷的医疗养老服务。同时,政府也要完善相关福利体系的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医疗行业,在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我国整体医疗能力的提高。
3.提升社会长期照顾资源供给能力。在目前阶段,社会人均寿命延长、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这些都导致了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患各种疾病、发生残疾等情况的概率也大为增加。对此,应从长远出发,探索建设新形势的养老保险制度,让中老年人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多做打算,购买相应的养老服务保险。国家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保险行业推出符合当前养老服务业的保险产品。同时,将养老服务及相关医疗康复项目计入医保覆盖范围内,为残疾、半残疾老年人的康复治疗服务提供相应保障。
(三)促进乡村振兴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1.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地区要合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改变单一农业结构的不利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在不同地区、不同时节,开发出不同的农产品以供市场选择。例如,在近城市的郊区,乡村地区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以体验园林生活为卖点的新型农业生态园区,在吸引周边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可增加乡村地区农产品的销量,为乡村地区实现增收。乡村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特点,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发展特色资源,积极引导人才资源返回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依托大数据时代,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今天,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业态已经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网络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利,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现在仍不及城市地区发达,应该指导乡村地区建立健全网络服务,通过网络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发展智能化养老新模式,让乡村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网络时代的便利与舒适。
要看到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积极面对老龄化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健全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农民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实践者,政府要真正重视农民的发展需要,关注农业发展短板,解除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创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乡村市场消费结构,培养新时代下的专业农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播下有潜力的种子,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政策方面,国家大局发展上要更加倾向于乡村地区,只有乡村地区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乡村地区市场消费潜力才能被激活,这不但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有利,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消费市场的宏观发展目标、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