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

2022-11-05牛佳悦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工作

牛佳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5)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全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力军,在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对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乡村经济振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代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一)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之路是促进国家发展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国在历史上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中国文明是建立在“农业文明”之上的,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重点在重工业,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悬殊,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农村发展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与城市的发展仍有差距,仍不能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三农”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富饶的乡村,不断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从实践层面看,乡村振兴的推进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有利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补,有利于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而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二)乡村振兴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中心,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化理论知识,更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切实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乡村振兴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场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各类资源下沉基层,新时代大学生应全面掌握乡村振兴需要的知识体系以及科学技术,并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实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高校应通过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等就业项目,为乡村振兴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通过开展就业讲座,对大学生进行号召,引导学生工作走向基层,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增强融入乡村振兴的责任使命。

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可以加快乡村振兴的实施。人才振兴是需要我们通过培养在农村留住精英人才,吸引大学生到乡村去,让大学生在乡村工作开展中增强自己的能力。同时,这一群体里的年轻党员可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治理体系,进而实现乡村组织振兴以及促进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可以用所掌握的学科理论知识以及文化优势,不断发掘农村发展的潜力,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培育优良乡风文明,大学生的加入为乡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瓶颈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当前大学生群体在融入乡村振兴实施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乡村振兴贡献值的发挥。

(一)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意愿不够强烈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要树立走向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己任,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倾向于在城市工作,认为只有留在城市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校园里还存在部分享乐主义风气,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在乡村就业就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愿参加大学生村官等有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农村就业项目。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心理强,其参与乡村振兴并不是出于自身的使命担当,而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等“利己”目的。在这样的服务动机驱使下,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难以得到保障,不仅不利于自身成长,也很难从根本上推动乡村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意愿不够强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没有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二)高等院校指导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不够深入

高等院校的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即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数量不够,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对于指导大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开展工作时出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深入的情况,学校对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实施不够重视,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地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的机制,也没有设立专门帮助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部门或机构。学校对在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指导主要从政策解读、面试技巧等方面讲解,没有将基层就业对大学生的意义讲解清楚,甚至部分教师对于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建议传授不够客观,影响了大学生自身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判断,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担当意识。同时,部分高校不重视实践培养,没有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当大学生投入乡村工作时,由于经验缺乏,遇到问题无从下手,自信心也受到打击,进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懈怠,甚至出现“不作为”的情况。

(三)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滞后

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敢于吃苦,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把大学生的力量凝聚起来攻克新难关。如今,现实因素仍是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阻碍。一是乡村工作条件差。少数农村交通出行不便,生活环境差,教育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健全。二是工作选择余地不大。工作范围大多集中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较为薄弱,大学生职业选择空间受到了限制,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三是工资待遇较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都会把薪资作为自己选择就业的第一要素,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因此薪资水平也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四)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如今,国家对于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但仍不足以吸引高精尖人才投入乡村建设。当前的参与渠道主要有选调生考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等,渠道不够宽泛,部分大学生对参与渠道的了解甚少,不利于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现在从事乡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发展受限,晋升空间小,大学生扶贫工作结束返城,大学生村官以过渡为主,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三、新时代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高校资源、社会资源都向农村农业农民倾斜,因此要推动高校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实施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实施应从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下功夫,将实施路径落到实处,助推乡村振兴进程。

(一)政府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政府要加强顶层制度建设,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扶持,鼓励更多大学生为乡村振兴作贡献。要改善农村就业条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的生活服务,为返乡大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从事乡村治理的大学生,不能只让他们干基础性工作,要让他们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才能,为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生明确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责任,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结合大学生的就业方向、知识短板、工作需求等,组织培训交流活动,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政府也要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锻炼平台,如针对农村开展专业调研活动,定期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设置假期实习岗位等。同时,政府要不断完善现有机制,建立后续发展机制,招录返乡大学生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充分考虑返乡就业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首先,高校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意义,精准解读政策内容,加强对乡村发展背景、政策、理念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深化大学生对“三农”知识的整体把握,培养大学生对乡村建设的兴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践训练,从而统一工作思想,进而做到知行合一。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开设促进乡村建设发展的课程。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农村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加大科研投入,为乡村发展输入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可以邀请驻村工作人员进入高校学习和培训,开展讲座。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展各种乡村服务教育,完善对应的工作体系和服务机构,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其次,要引进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大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农村就业指导和创业实践训练,“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向“三农”倾斜,通过志愿服务,“三下乡”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开展义务支教,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乡村,参与乡村治理,服务乡村发展。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要通过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培训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宣传大学生投身于乡村就业服务项目,为乡村振兴引入高精尖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在课堂上引用乡村振兴典型人物以及先进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家国情怀。鼓励大学生为乡村的发展作贡献的宣传教育活动,应以大学生为主体,不能仅限于宣传政策,应让大学生清楚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就业前景,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社会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形成支持、引导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通过社会宣传,运用各类新媒体渠道加强对投身乡村振兴典型事迹的宣传,改变人们对“下乡”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并且唤起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家庭要对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给予充分的支持,做好大学生的后备保障军,鼓励孩子下乡创业就业,纠正孩子把乡村工作经验作为“职业跳板”的错误思想,家庭支持力度越大,大学生越能实现就业创业的成功。社会各级组织也要充分给予乡村振兴支持与帮助,如共青团建立定点定期服务乡村的制度,以新时代大学生为总抓手,乡村为发力点,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最后,新时代对于乡村工作学习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农村基层组织也要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传授经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乡村工作,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大学生初入乡村的不适应感、抵触感。

(四)激发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意识

大学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助推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提高大学生服务乡村发展的意识,增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斗志,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及发展优惠政策,无论有没有社会经验,大学生都应该增加其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响应国家政策,尝试参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等,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与社会群体保持良好互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大学生也要主动转换角色,接受乡村生活方式,尊重农村风俗习惯,脚踏实地,避免“眼高手低”,让自己可以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

高校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居于主体地位,大学生应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促进乡村发展。大学生要增强融入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将农村现有资源和技术,媒体相结合,为乡村旅游、产品推广、技术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他们也能运用知识文化储备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加快乡村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工作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不工作,爽飞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