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述略
2022-11-05李凡朱世桂惠富平
李凡,朱世桂*,惠富平
(1.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稻田养鱼,是在稻田水面养鱼的一种淡水养殖方式,利用稻田内水稻、鱼类、昆虫、杂草等多种生物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形成稻与鱼和谐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中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江苏稻田养鱼起源于何时尚难考证,学者多根据吴越之地“饭稻羹鱼”的传统,推断古越人被迫逃往山区后,在河海鱼食来源断绝的情况下,为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萌生了“稻田养鱼”的想法。据此认为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且最晚于明代,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但民国文献里却有“稻田养鱼,在吾苏尚属创举”的记载,这与今天学者的论断有所矛盾。根据江苏稻田养鱼资料的记载,发现民国时期,江苏的稻田养鱼法已初步具备现代科学的特征。因此考辨江苏稻田养鱼源流,阐述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的技术经验,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1 江苏稻田养鱼源流辨析
1.1 民国以前江苏的稻田养鱼
目前,尚未发现关于民国以前,江苏稻田养鱼的明确文献记载。限于资料,学界对江苏稻田养鱼历史源流的探讨极少,现有成果多根据一些间接资料,如范蠡《养鱼经》《史记》等,推断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不下于2000 年。在此基础上,李昕升等认为,明清时期,稻田养鱼在南部太湖地区已普遍存在,且在放养品种上不仅有鲤,鲫亦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高莉莉亦认为,明清时期,江苏太湖地区利用稻田养殖鲤、鲫等品种,稻田养鱼广受民众欢迎。可见,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利用稻田养殖鲤、鲫似乎已成为学界共识。但经考证发现,支撑该论点的史料证据难以令人信服,罗列如下:第一,关于稻田养鲤,使用唐代《酉阳杂俎》和《旧唐书·玄宗纪上》2 种史料中官方禁止捕食鲤的内容,说明当时只有政令不及的地方维持稻田养鲤的传统,这与江苏似无直接关系;第二,关于稻田养鲫,根据康熙《吴江县志》中“物产·鲫鱼”条目下的注文“出水田者佳”这则史料,从而得出,清代吴江县稻田养鱼的养殖对象不仅有鲤还有鲫的结论,史料单一且只能说明稻田有鱼而无法直接得出稻田养鱼的结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江苏是否存在稻田养鱼的淡水养殖方式,还有待考证。
1.2 民国时期江苏的稻田养鱼
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已有确切的文献记载。相关资料显示,稻田养鱼是民国时期江苏从日本引进的新式淡水养殖法。民国时期,水产专家刘桐身曾言:“稻田养鱼,在吾苏尚属创举;”“‘稻田养鱼’在我国也未尝没有人提起过,不过所介绍的方法,都纯粹是一些日本所通行的方法……。不过人家的方法,只因合于人家国里的风土而成立……。笔者对此久抱怀疑的态度,今年幸而得到一个良好的机会,竟能在苏省唯一的稻作试验机关里和一些稻作专家们合作去试验。”江苏省立渔业试验场场长王文泰,曾于1936 年介绍过一种新的养鱼经,即日本伊藤僴氏在该国农学会的演讲辞,其中亦有稻田养鱼法:“稻田养鱼事业,现我国江苏省立稻作试验场在建厅指导之下,正在试验进行,兹已获得初步的成功,一俟完成全部试验后就向农村去推进。”刘桐身与王文泰作为民国时期江苏省官方机构中从事水产事业的工作者,均认为稻田养鱼是民国时期江苏从日本引进的新方法。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江苏省立稻作试验场,在松江分场的稻田中试验养鱼,这是江苏稻田养鱼的开始。当时日本稻田养鱼技术成熟,成效显著,稻田养鱼事业兴盛;与此同时,我国农村正处于破产之中,为救济农村经济,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农村副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稻田养鱼作为农家重要副业之一,因其“事简利厚”的特点,步入国人的视野。可惜的是,国人虽认识到稻田养鱼的优势,大力宣传介绍日本的稻田养鱼事业,但却少有行动,时人叹曰:“我国言之者虽多,而行之者竟无其人,以致此种事业,至今尚未能推行于农村之间。”江苏省立稻作试验场鉴于此,为发展农村副业,开始在松江分场稻田中试验养鱼,以待推广。试验过程中,试验场在学习日本经验的基础上,还进行本土适应性改良,主要表现在以下2 个方面:其一,扩大稻田养鱼的重要设施——“鱼溜”的面积,“本场试验养鱼田鱼溜的面积,广十二方丈,约当全面积的百分之三,较日本约当田面积的百分之一的鱼溜,稍稍阔大,结果尚称适宜”。其二,增加养鱼的种类,在养殖对象的选择上不仅有鲤,还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养殖最普遍、销路最广的鱼类——鲢,试验效果并不比养鲤差。综上可知,民国时期日本的稻田养鱼法,作为一种新式淡水养殖法,被介绍至江苏,并率先在江苏省立稻作试验场开展初步试验与本土改良。
据资料记载,江苏省立稻作试验场松江鱼种养殖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2 年内试验稻田养鱼,成绩颇佳。第1 年度,鲢的平均体质量超过原体质量的50 多倍,鲤超过原体质量20 多倍,田鱼损失数约三成左右,与日本稻田养鱼成绩基本相当。第2 年度的试验成绩较上年更为圆满,“田鱼损失数不足三成,而成长度最大者竟达283 g,较原体质量增加157 倍许”,且“本年三月该场先后配发鲢、草、鲤、青等鱼种,合计2.3 万尾有余,闻其推广成绩与上年度比较,发出鱼种数量约增加4 倍”,第2 年度较第1 年度比,除作饲养鱼种试验外,还饲养食用鱼。试验结果表明,稻田饲育鱼种更为经济,至于饲养食用鱼,则“在事实上虽可做到,而实施时却未必有利也”。2 次试验结果均表明,稻田养鱼既能培育优良鱼种,又对稻作有益,如节约稻田里的追肥量,减少田间害虫及杂草等。此外,经过2 次试验后,松江鱼种场发现“水田之地势低洼,斜度不大,水量丰富之区,均可兼养鲤鲢各鱼”,因此打算在江北里下河一带,推行稻田养鱼。但因战争很快爆发,松江鱼种场的试验及推广工作最终不了了之。
综上所述,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源流。江苏稻田养鱼起源于何时尚无可考,明清时期江苏是否存在稻田养鱼的淡水养殖方式亦有待考证,民国时期日本的稻田养鱼作为一种新式淡水养殖方式被引入江苏,并首先于省立稻作试验场松江分场得以初步试验与本土改良,成绩颇佳,但受战争影响,稻田养鱼仅仅试验2 次,且局限于松江试验场,并未在江苏农村得到普遍宣传与推广,稻田养鱼在江苏仅仅是昙花一现。
2 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的方法
民国时期,江苏省成立了稻田养鱼的专门生产指导机构——省立稻作试验场松江鱼种养殖场,以对稻田养鱼进行研究试验与指导推广,这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开始介入江苏稻田养鱼事业之中。松江鱼种养殖场在稻田养鱼的研究试验中,一方面,初步形成了对稻鱼共生关系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在稻田选择、田间布置及田鱼饲育的方法上,已初步具备现代科学的特征。
2.1 稻鱼共生关系
民国时期,日本稻田养鱼技术成熟,成效显著。然而正如刘桐身所言:“不过人家的方法,只因合于人家国里的风土而成立,我们即使对于人家所通行的方法很明了,很熟练,也往往因风土不同,实行起来也会有‘逾淮为枳’之叹,何况还仅仅是一些纸上空谈呢!”因此省立稻作试验场松江鱼种养殖场,在开展稻田养鱼之初,认为必须先研究本土稻田养鱼与稻作的关系,“因为稻田是以稻作做主体的,假如对稻作有何损害,则‘稻田养鱼’自然是绝对的不能实行”。根据该场研究,稻田养鱼不但不妨害稻作,反而能对稻作有益,列次于下:第一,田鱼以二化螟虫等做饵料,可减少田间害虫对稻作的危害;第二,投给鱼类的饵料及鱼粪,均可作追肥之用;第三,田鱼摄食田间杂草,可减少耕耘次数。此外,若是注意以下几点,还可使稻米产量增加:(1)选择抵抗力强大的稻种;(2)选择刚强的秧苗,整齐的密植着;(3)肥料的配合窒素分切忌过多,而磷酸加里则可多用点;(4)肥料应选腐熟者应用;(5)注意投给鱼类饵料的种类及分量等,使其一方仍可作追肥之用;(6)田水应时加调节;(7)在除草及施肥而欲排去田水时,应先驱鱼于预先设好的鱼溜里去。当时还认识到选择在种晚稻的稻田里养鱼更为适宜,以10 月份左右即可刈取的稻种为佳,这时鱼的饲养期既可加长,也可避免捕获时因田水温度过低、害敌侵扰而捕鱼不便的情况。试验场对稻鱼关系的认知,与今天稻鱼共生理论亦有相通之处,可见民国时期,江苏已初步形成对稻鱼共生关系的科学认知。
2.2 稻田养鱼技术
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分为前后2 个阶段,前期需做好稻田准备工作,包括选择适合养鱼的稻田及安装田间设备;后期则指稻田内鱼类的饲养工作,包括鱼种混养、饲料投喂、施肥除害等方面。
2.2.1 稻鱼选择与田间设施、设备
选择适合的稻田并做好田间设施规划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不碍稻作;二是为给田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稻田是实施稻田养鱼的第一步,若对此稍有疏忽,则不仅养鱼方面劳而无功,稻作方面亦要受到不良的影响。适合养鱼的稻田至少需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水源充足,排水注水便利;第二,干旱时不易干涸,淫雨时不致涨溢;第三,土质为黏土质,保水力强;第四,临近住宅,便于管理。若是蓄水过多或不易蓄水的稻田、被树木遮蔽日光的稻田、因谷水或涌水流入而水温过低的稻田则不适合养鱼。这与今天对稻田的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季不涸,大雨不淹;保水力强;临近村舍,便于管理”基本一致。
选定稻田后,在田间安装设备。所需设备如下:(1)稻田周围需筑畦隄,防备水患和稚鱼逃亡;(2)注水口,专供注水入田之用,还需于注水口埋一土管或木管,限制注水量,防止涨水量大涌入,致使田水涨溢;(3)排水口,专供排出田水之用,需在口部埋入有穿孔铅皮套的水泥管,排水口数目应为注水口2 倍,预防田水充盈时从畦畔溢出;(4)鱼溜与沟道,可作为田水干涸及施肥除草等作业时,田鱼避居的地方。因鱼溜周边的泥土极易坍塌,最好在其四周围板栅。此外,还需备好养鱼的器具,所需器具有大操网、小操网、饵桶、挑桶、竹帘及芦帘等。大操网,网口约46.7 cm,用以捕取供食鱼;小操网,网口约26.7 cm,用以捕取稚鱼;饵桶,直径约40 cm,深约10 cm 左右,作为给饵时的用具;挑桶,直径约46.7 cm,深约20 cm,作为短距离搬运稚鱼等的用具;竹帘及芦帘,竹帘张在注水及排水口,芦帘覆于孵卵场所,二者“在水大时,更可插于畦畔,以防田鱼逃逸”。当时对田间设备的要求,已与今天十分相似,如“加宽加高田埂、开挖鱼沟和鱼溜、开挖注水口与排水口、安装拦鱼设备”。
2.2.2 鱼类饲育技术
做好稻田的准备工作后即可养鱼,田鱼的饲育方法有3 种:一是鲤苗稻田孵化法;二是当年鱼稻田饲育法(或1 年鱼饲育法);三是2 年鱼稻田饲育法。第一种方法仅适用于鲤,后2 种方法鲤、鲢都适用。鲤苗稻田孵化法,是指在稻田里筑产卵池,使亲鱼直接在稻田产卵,产卵后再移入临时孵化池内饲养,四五个星期后即可育成鱼苗。稻田孵化鱼苗法要点如下:(1)孵化田的选择,需水利便利且避西北寒风;(2)在鲤产卵的前2 星期,要将稻田的水完全排干后施肥,施肥量要比普通稻田多,还需在稻田注水口处掘一临时孵化池;(3)亲鱼产卵后,将附于鱼巢的鱼卵移入临时孵化池内。当年鱼稻田饲育法,是指养育过四五个星期后,体长在约3.3 cm 以内的鱼苗,再放入稻田内饲育,当年鱼可作鱼种出售。当年鱼饲育要点如下:(1)鱼苗应在插秧后7 d左右的午前放养;(2)需选鱼体健全且规格较大的放入稻田;(3)田水平均深度应在10.0~13.3 cm左右。2 年鱼稻田饲育法,是指经过上述90 d 左右的鱼种越冬后,再放入稻田中饲养,2 年鱼可作供食鱼出售。由于此时鱼种规格较大,尤需在管理上加以注意,包括在畦畔环立竹帘及芦帘、在秧苗根部稳固后放养鱼种、投放饵料等等。
在田鱼饲育的过程中,松江鱼种场对鱼种混养、饵料投放、驱除害敌方面加以注意,操作方法已较为科学。第一,鱼种混养。松江鱼种场根据不同鱼类的习性混养鲤、草鱼、鲢等品种,“鲢为上层鱼,在田中无掘松泥土、清除杂草的效力,所以鲤还是要放养一些的”。此外,草鱼也可放养些,放养时草鱼体短,不会妨害秧苗。“等到鱼体渐长,稻也渐高,稻根坚老,已不是草鱼所能食的了。草鱼的食饵,是田间滋生的杂草,草多鱼少,所以成长就非常的迅速”。同时合理搭配稻田内不同鱼类的比例,“设若放养鲢,则每百尾中应放鲤3 尾;放养鲤,则每百尾中应放养绯鲤3 尾”。第二,饵料选择与投放。稻田内天然饵料虽较为丰饶,但放养数稍多时,则难以维持鱼类的生长,因此需人工投饵喂养。人工饵料包括蚕蛹、麸皮、米糠、酱油粕、豆腐粕、麦粉等,可分为动物性与植物性2类。饵料种类需依据鱼类的食性选择,如鲢是不需蚕蛹作饵料,因此在喂饲鲢时,松江鱼种场选择大豆粕(豆饼)、豆浆应用;鱼种场还根据田鱼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投食,当鱼的体长不到6.7 cm 时,则用粉末喂养,若其体长超过6.7 cm,则用粗粉投喂。投饵量则需根据放养数量决定,一般放养数越多,投饵量也要随之增加。第三,驱除害敌。田鱼害敌主要有2 类,一是鸟类,以鹭类为较多,枪杀为根本办法;二是昆虫类,危害田鱼的主要害虫有田鳖、龙虱、水螳螂、红娘花、水蜘蛛等,其中以田鳖、龙虱为多,可用杀虫油、石油、鲸油等驱虫剂除虫。使用驱虫剂时,最好在未放鱼入稻田前,若鱼已入稻田,则需停止水的排灌,将鱼驱至鱼溜里。
3 结语
考辨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源流,总结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的技术经验,一方面是因为民国时期才有确切的江苏稻田养鱼的史料记载;另一方面其已初步具备现代科学的特征。民国时期,江苏引进并改良日本的稻田养鱼法,形成的新方法包括稻田选择、田间布置、鱼类饲育3 个环节。考察前2 个环节发现,当时对适合养鱼的稻田选择及田间设备的要求与今天基本一致;至于田鱼饲育,当时已在鱼类混养、饵料投给、驱除害敌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操作方法。显然,民国时期,江苏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稻田养鱼,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仅仅局限于松江鱼种养殖场,由于时局动荡等因素,松江鱼种场仅仅试验了2 次,同时计划在农村推广的工作也随之终止,民国时期,具有现代科学特征的稻田养鱼法,在江苏仅仅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