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
2022-11-05吴红梅
○吴红梅
(城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陕西汉中 723200)
城固县作为全国粮食基地县,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稻田资源,大力推广实施发展稻渔产业,积极构建稻渔综合种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推广实施面积逐年扩大,实现了一地双收,一水多用,粮渔共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2021年计划发展稻渔面积7100亩,实际完成8781亩。城固县全年安排财政资金2500万元,对当年新建稻渔面积按照每亩2500元进行了奖补,大力扶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加快推动全县稻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至2025年全县稻渔面积达5万亩,
截至2021年底,城固县水稻种植面积24.5万亩,实施稻渔面积8781亩,在2020年基础上新增6261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23.67%。
(一)产业分布及主要模式
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模式有:稻-鱼、稻-鸭、稻-蟹、稻-虾、稻-鳖、稻-鳅、藕-鱼7种,其中,稻-鱼4872亩,稻鸭2454亩,稻虾80亩,稻蟹225亩、稻鳖40亩、稻鳅20亩、荷鱼1090亩。产业分布我县龙头、莲花、原公、老庄、桔园、沙河营、柳林、文川等8个镇办26个村1个社区,经营模式主要为“民营企业(合作社)+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2种,参与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7个,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经营19个,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年度支付租金方式实施。
(二)稻渔养殖产品效益
1.稻鸭共作模式。主要分布龙头镇、莲花办、柳林镇。鸭品种为花边麻鸭,亩投放鸭25只,成品鸭2.5kg/只,水稻亩产500kg,亩增效450元。
2.稻鱼共养。主要分布原公镇、桔园镇、莲花办、柳林镇、文川镇。殖鱼类品种主要为鲤鱼、草鱼、鲫鱼,亩产89kg,水稻亩产450kg,亩纯收入650元。
3.稻虾共养模式。主要在分布龙头镇、原公镇。养殖品种为小龙虾,亩产小龙虾75kg,亩纯收入1800元。
4.稻蟹共养模式。主要分布龙头镇、原公镇、沙河营镇,养殖品种为河蟹,亩产小龙虾75kg,亩纯收入2320元。
5.稻鳅共养模式。主要集中在龙头镇新华村,面积20亩,养殖品种为台湾泥鳅,亩产360kg,亩纯收入850元
6.稻鳖共养模式。主要在莲花街道办事处庙坡村示范40亩,鳖品种为中华鳖,亩产鳖95kg,亩纯收入5200元。
(三)稻渔种植水稻效益
去年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水稻种植品种有黄花占、野香优1771和野香优1701、荃香优、川优6203、赣优735等。调查测产,2021年全县常规单一水稻种植亩水稻亩产量584公斤,水稻收购价以2.6元/公斤计,亩收入1519元,扣除种子、肥料、人工、农机等费用930元,亩产纯收益为589;进行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单一水稻种植产量,亩均产量460kg,但进行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块,稻渔综合种养经营单位除在稻田翻耕时施用基肥外,其余期间未施肥、施用农药,生产的稻米品质更优、质量更安全,水稻收购价格较常规单一水种植稻谷价格提高20%-25%,每公斤2.8-3.8元,亩均收入1518元,扣除种子、肥料、人工、农机等费用,亩均纯收入589元,其中稻-鸭亩产稻谷500kg,亩纯收入720元;稻-鱼亩产稻谷450kg,亩纯收入555元;稻-虾亩产400kg,亩纯收入390元;稻-蟹水稻亩产300kg,亩纯收入60元;稻-鳅亩产430kg,亩纯收入489元;稻-鳖水稻稻谷300kg,亩纯收入60元。
(四)稻米生态价值初步显现
通过稻渔综合种养,部分附加值较高的大米应运而生。位于城固县龙头镇汉中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购稻渔种养主体的水稻和公司基地水稻加工的系列大米,高端售价达20元/kg,中端售价达12元/公斤;位于桔园镇的陕西省昊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公司稻渔基地稻谷加工的有机大米,注册了安匠安盟商标,售价达42元/kg。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坚持示范引领,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确定重点发展区域,打造一批高标准示范片。以水稻主产镇办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水源有保障、水利设施完备的宜渔稻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地建设,适时跟进完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以国家级、省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稳产高效、田间工程标准化、养殖品种多元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规模发展的新格局。做好土地流转等方面引导和服务,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全县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拓展。
(二)强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提升科技水平。着力解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生态机理、技术模式优化、熟化和创新研究,集成稻鱼、稻虾、稻鳖、稻鳅、稻蟹等综合种养模式规范,为全县稻渔综合种养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三)推进绿色生产,加强稻渔品牌创建。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四)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培育,带动产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投资,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稻渔产业,开发稻渔新产品,拓展新业态,壮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五)完善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拓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功能,以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为载体,推动稻渔、科普教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打造一批以稻渔文化为主题休闲观光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六)加强种苗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发展。完善苗种补贴和基地建设补助措施,引进筛选适宜养殖优良品种,建设良种场或苗种繁育基地、育繁推一体苗种示范基地,保障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养殖苗种供给。
(七)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发展质量。规范稻渔综合种养行为,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过程监控,保障质量安全。对拟发展和已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加强指导监督,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和产品质量、水稻产量等技术指标,提高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