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 Citespace太极拳研究动态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2-11-05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太极拳研究

雷 欣 兰 坤 曹 钰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在“十三五“体育规划所取得的成绩上,近日体育总局颁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以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利用和传承,由此对近20年我国太极拳研究的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该领域主要贡献学者的文献资料,为太极拳后续研究及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 资料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应用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SU%=太极拳)专业检索。为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本文检索包括SCI来源EI来源、北大核心、CSSC、CSCD。检索日期截至2021年11月5日,共检索到文献1233篇,其中核心期刊118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551篇。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客观地展现太极拳教学的发展轨迹和前沿。Citespace 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学院陈超美教授在库恩科学革命结构理论,以及文献共被引分析等理论的启发下,基于 JAVA 开发的用于学术研究的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工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CNKI 数据库获得有效的文献数据后进行格式转换,将文献导出格式为 Ref 格式。本研究选择 Citespace 5.8R3c 版本的软件构建知识图谱,具体的软件设置如下:Time slicing(时区跨度)设定为 2001 年至 2021年;Year per slice(单个时间分区)设定为 1 年;Term source(主题聚类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与关键词累加;选择 Auther、Institution、Keyword,点击 Go,得到相应的知识图谱,并进行裁剪和选项保留需要的可视化图谱信息,以相对直观地了解我国关于太极拳研究的动态趋势。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研究文献时间与学科领域分布分析

关于我国太极拳研究在2001-2021年近20年的发文量波动明显。2012年以前出现两次发文小峰值,2004年达到47篇,这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密不可分,2008年达到篇62,并随后有个较平稳的发展,甚至在2013年达到近20年的顶峰,其中“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展为太极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在2020年降到56篇,这与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有着直接影响。总体而言,太极拳的研究呈波浪式发展并有下降趋势。刊载太极拳研究的期刊中,体育类占到62.71%,中医类占到7.04%,其他总共为30.25,可见太极拳研究主要在体育领域,另外与医学交叉融合较多,具有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此外CNKI中刊登太极拳研究成果排名前10的期刊共刊登475篇,占38.5%,我国太极拳研究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期刊群。

3.2 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通过对太极拳研究的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太极拳研究作者的合作与分布情况,核心期刊的贡献量与研究成果成正比,并且便于直观的了解到该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太极拳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N=608,E=391,D=0.0021,表明在此次录入的1146篇论文中共有作者608人,作者之间存在连线391条,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密度为0.0021。每个聚集团代表一个研究团体,关于研究太极拳一形成了杨建营、姜娟等为代表的几个小的合作团队。

3.3 科研机构分布知识图谱分析

通过对太极拳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进行解析,可以得出在太极拳研究中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在本次所纳入的文献中共涉及561个研究机构,机构间存在的连线为0,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为0。这说明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十分弱,进一步可分析出得出作者之间多为内部合作为主,其中发文量位于前五的有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

3.4 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分析

研究热点可认为是在某个领域中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话题,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可以直观了解研究主题;对太极拳研究整个领域高频关键词的有效识别,可以很好的描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太极拳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共现性分析的结果,其中N=620E=1107D=0.0058。说明在本次所纳入的文献中共涉及620个研究机构,机构间存在的连线为1107,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为0.0058,太极拳、老年人、武术、体育文化、平衡能力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在620个关键词中出现频次大于10的关键词为太极拳领域的研究热点术语。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武术”“传统武术”“太极”“大学生”是出现频率和与中心性较高的几个节点,各关键词又环环相扣,层层叠加。为了更准确地挖掘武术文化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又基于关键词构建了知识网络聚类分析图谱,根据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归纳得知,太极拳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大致概括为:第一是太极拳自身研究,如“太极拳”“体育文化”“武术”“太极文化”等,第二是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作用研究,如 “老年人”“平衡能力”“骨密度”“康复”等;第三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传播”“八段锦”等。根据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结果,得到14个聚类,各个关键词的聚类分布较为集中且叠加效果明显,可见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聚合性较强,分别为太极拳、老年人、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八段锦、大学生、太极文化、运动处方、高血压、体育教育、中老年人、武术套路、内家拳。综合上述高频关键词分析,可以总结出近20年我国太极拳的研究主题领域归纳为:(1)太极拳运动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研究;(2)太极拳文化的太极精神研究;(3)太极拳作为武术这一类拳种的现状、困境与推广路径;(4)太极拳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探析;(5)太极拳与运动康复、运动预防的交叉融合。

3.5 太极拳研究重要主题

本研究绘制出我国2001年~2020年间太极拳研究的时空演进情况的可视化图谱,提取出相关的14个聚类,并将关键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归纳总结为三个最主要的论点。

3.5.1 太极拳研究的现状、困境分析

冯香红、杨建营指出在国家体育主管部门推广武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脱离了太极拳的根脉,抛弃了太极拳本来所具有的“追求技击之道”的高层次的特点;从民间拳师主导太极拳发展的主要问题师缺乏科学化的训练方式,没有完成现代化转型,没有实现文明化跨越。赵歆指出,一方面,太极拳广泛传播,却无法满足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是太极拳的休闲意识未完全形成,即太极拳除促进身体健康以外,应追求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我完善和健全的终身意识。张长念指出,高校太极拳内容单一,唯“套路主义”问题严重,高校太极拳评价体系偏差与失当。彭国强指出在太极拳研究中存在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任天平指出,在太极拳传承过程中存在原真性保护缺失、整体性保护缺失以及活态保护缺失的现实困境。

综上,对学者们对太极拳的研究分别从社会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太极拳传承发展层面指出了现实困境困境。社会层面;一方面,在大好的外部条件下太极拳的发展却陷入举步维艰的重重困境,从学校到社会,太极拳遭遇信任危机,同时在推广中其“技击之道”被人熟知甚微;另一方面,在政策导向下太极拳的发展仍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目标存在实践性的差距;学校层面:存在教学评价方法与教授方法偏异,与太极拳本身的特性不匹配等问题;传承发展中:存在本源和根性的缺失,诸多研究结果浮于表面,并未“体悟”结合,仅停留在论文层面,束缚了太极拳本应绽放的花蕾。种种现状直击太极拳发展的痛点,为今后太极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3.5.2 太极拳的内涵剖析与发展的优化路径

邱丕相,王岗指出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文化典范,是休闲时代的必然追求,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出了上好的文化品味。李圣、虞定海从隐喻学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定位映射点、构建知识草案、激活心里图式、体悟意图定点、处理主客关系是太极拳的隐喻认知核心要素。姜娟指出柔和、轻盈、缓慢的太极拳运动,对改善健康水平、辅助治疗慢性疾病,提升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等,早已被广大人群在实践中证实,同时也被学者在科学研究中证实两方面路径出发,以此提出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太极拳可以从一方面以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深入实施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太极拳技术和运动处方为产品,试行推出线上线下同步太极拳健康有偿服务。薛文传、从太极拳健身养生角度认为太极拳是在现代社会需求下,以健身养生为主体价值兼具攻防技击、艺术表现、社交娱乐等多重价值属性;并以此提出优化实施路径,固定培养教练模式,分站式针对性教学。武冬指出太极拳柔和缓慢自然和谐是对冲人类进化快病的智慧,太极拳“以意导体”是获得真正健康的有效途径,在应对人类健康问题,提出太极拳研究需要在突破原有技术经验思维基础上增加科学逻辑思维,研究从粗放到精细,从应用到机理转变,在健康心理和方法上具有“后科技”时代的开发价值。徐伟军基于太极拳拳谱的启示,将太极拳定义为以十三式技法为手段,以沾粘连随、引化拿发为攻防原则,让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一个武术拳种。可见,在不同视阈下学者们对太极拳内涵有不同的解读,但又大同小异,在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武术优秀代表拳种定义下,剖析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时代价值内涵,提出了太极拳有别于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风格,是一种和谐美好,不断追求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健体手段;从时代使命出发,提出太极拳在助力健康中国、全面健身中,发挥提高身心健康价值;自身传承发展角度下,提出加强危机意识,研究在新时代下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3.5.3 太极拳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李振瑞、占超等人探究太极拳预防老年人跌倒,并最终得出太极拳预防跌倒的最佳干预量时间为50-70小时,每次练习1小时,每周3次,持续四个月。杨洁研究太极拳作为稳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手段以用于临床,最终得出结论:简化杨氏太极拳不显著增加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外周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有关。朱欢指出长期系统的太极拳运动可提高中老年人膝关节皮肤微血管的反应性和经皮氧分压,提高膝关节功能,对身体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李旭鸿经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太极拳锻炼在减缓下肢骨骼肌力量流失和改善静态平衡能力上作用明显,而在不稳定状况下广场舞组保持稳定的能力较好,并建议老年女性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太极拳作为首选。赵颖指出太极拳锻炼时间越长,CD55、CD59在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上的协同作用越明显,可有效对抗年龄依赖性免疫机能下降,并且太极拳在对中老年人红细胞免疫调控作用优于快走,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积极作用愈发明显。金昊雷认为短期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轻度高血压患者 24h 动态血压水平,调节血清 ET/NO 水平进而发挥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且太极拳运动获益优于单纯降压药。

综上可知,太极拳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并用于实践已是大势所趋,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多用于预防和康复,群体主要针对中老年人,有学者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与广场舞和快走相比较,从实验结果上看更优于后两者,这进一步表明太极拳在运动选择方面有着科学首选优势,这对太极拳进一步推广提供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此外,太极拳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支撑,并为人类健康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3.6 研究趋势分析

突变词引用强度最高的是“平衡能力”突变词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次数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突变词检测一般包括强度和年代分布,其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内容显示,突变强度最高的是“平衡能力”。其次,较为值得关注的是“八段锦”的出现。这都反映出太极拳的内在健身价值被不断研究证实并运用健康干预,“八段锦作为健身气功是以较为缓和的形体活动为基础,起到调心、调息、调身的三者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自疫情肆虐全球后,人们对提高自身免疫力以抵御传染病十分重视,而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不论从运动角度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方面和医学角度调养五脏六腑、调节情绪方面都已得到诸多证实,同时“健身气功”“太极”“广场舞”成为近年来关键热词也是对我国老龄化趋势下积极提高人民健康质量乃至生活质量的充分回应。

4 结论与建议

(1)我国太极拳研究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突变增长阶段、平稳发展阶段,这些变化也与时代政策导向与社会发展相关,在人民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中,健康被越发凸显出来,成为关注的主题,太极拳这一不断被科学实践证明的体育活动,应乘政策导向之势,真正落实到全面健身中去,不断缩小理论指导与实践的差距。(2)各学者间以及机构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此次所选取的核心期刊中显示仅学校内部合作密集,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邱丕相、虞定海、杨慧馨、赵影、刘爱军等学者合作最为密集,以北京体育大学杨建营、杨建英、徐伟军等几位学者合作密集,未来太极拳的发展应丰富研究合作网络图,促使太极拳朝着多重维度发展。(3)在机构科研能力上,上海体育学院的实力明显,其次是北京体育大学,第三位为河南理工大学,从机构的整体核心期刊发文量可看出专业体育院校与师范类院校为太极拳研究的主要生力军,综合类大学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选取的20年的核心期刊论文中,以杨建营、姜娟、邱丕相、王岗、虞定海、徐伟军、杨建英、田金龙等太极拳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为后续的不断探索和深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太极拳发展做出突出贡献。(5)领域前沿:我国太极拳研究的逐步向促进中老年人健康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是“体医结合”中重要的运动项目,同时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广场舞在我国老龄化趋势、全面健身的倡导下,成为大部分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的首选。

猜你喜欢

太极拳研究
太极拳练习如何注意呼吸养生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