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时代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2-11-05刘海波

武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刘海波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困境

1.1 竞技体育冲击

竞技体育秉承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宗旨,以突破运动员的极限,为各国受众者所追捧,赛事媒体扩大播报范围、竞赛的观赏力度增强等刺激各国人民的眼球,体育明星的比赛成绩带动体育消费。传统武术缺少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使得传统武术在体育和群众中的地位下降,传统武术注重“天人合一,刚柔并济”,蕴含着神秘色彩。而现代竞技体育的度量,更规范和标准,竞技体育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导致传统武术无的放矢,被紧紧束缚在民间,无法走向官方,具有民族特性的传统武术失去了自身的地位,受到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挑战。

1.2 生存空间狭窄

传统武术也在新时期发展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1949年,武术正式成为国家体育运动项目,但传统武术在现代体育的影响下,改制成为现代体操的发展模式,在评分标准上,形式以“高、美、难、新”为主。增加腾空难度,参考性、比较性高的竞技武术,获得大力推广和有效发展。传统武术以血缘关系、言传身教的师承制进行传播,难以与竞技武术匹敌。传统武术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实用技术层面不足的问题,没有与现代社会生存方式联系。传统武术保留着地缘、人际、血缘传播等传承形式,这种形式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文化,但因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以及社会变迁和消费需求的转化,起主导地位的传统武术文化也开始向其他社会类型过渡。因此,传统武术、武术世家和传承人都面临着传承和生存的双重挑战。

1.3 群众认知浅显

象征着民族文化的传统武术不能得到群众的理性认知,群众喜欢把传统武术与现代格斗项目进行比较,从本质上消解了传统武术的优势,肤浅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群体的认知存在“污名化”,认为传统武术是民间杂耍,应该像历史文物一样陈列在博物馆。在竞技武术眼中,传统武术又被冠以“保守”“落后”等标签。在传统武术传承的场域中,学校体育教育是重要的场域之一,但在教学手段上,仍存在局限性,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符,导致传统武术只能落地民间,成为展演或节庆中的杂耍技艺。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尽管是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对武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不足,武术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受到制约,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发展、创新和传播等方面进程较缓。

2 传统武术文化在新媒介下的传播

2.1 建构历史与现实并存的文化记忆

传统武术作为体育对外交流与传播的文化载体,最初是从“拟人化”形式,人际血缘进行传承,过渡到言传身教,师承制方式传承,到地域传承,到互联网模式下的数据化传承,每一次过渡都是传承手段的进步。在可视化的信息时代,打破书面、口头传播的途径,解决了传播面狭窄、速度慢、周期长、距离短的诸多问题,新媒介方式提高了文化传播的纵度、广度,增加了单次信息传播的总量和容量,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传统时期的武术文化传播渠道较为单一,新媒介传播促进传统武术构建文化技艺,创新传统武术文化在时、空的传承。时间方面,新媒介传播还原了人们的历史记忆,追溯传统武术文化的本源,提高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感、亲和感。空间方面,新媒介传播打破了覆盖面小、信息传递受限等问题,提高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归属感。

2.2 重探传统武术文化内涵

传播媒介有口传、印刷,文字出现后,传播的距离变得更远,传播的时间更长。印刷让信息承载的稳定性加强,见证了传统武术理论起源与发展。但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是以纵向为主,传播过程中,文化出现本质上的差别。多数习武者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很难运用文字表述和解说动作,传统武术很长时间的传承方式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制约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新媒介善于分析传统武术的特点,建构武术文化的内容,传播武术文化、展现武术文化形象。传统武术文化采用新媒介手段,利于传统武术的形式创新、内容发展和方式转化,产生新的传统武术形式。新媒介改变了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外在形式,还突出了内在精神品质。新媒介传播平台的出,促进了传统武术横向和纵向传播,使传统武术贴近群众生活。

2.3 加强传统与现代武术文化并济

新媒介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的时空相符,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新媒介息息相关,网络世界满足了群众的心理需求。新媒介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武术不再是农耕时期的生存技术,“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武术文化造就了人们的爱国、自强和勇敢精神”。新媒介打通了传统与现代武术文化的融合,让群众在新媒介平台上感受传统武术的攻防变化和文化传承方式,“数字型文化”让各国人民感受到传统武术文化魅力。竞技场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竞赛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成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激发了武术爱好者的参赛激情,推动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展示不同地域的传统武术文化,挖掘新的武术文化资源,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武术文化素养,释放对武术文化“美美与共”的观念,打造传统武术文化情怀,为促进武术文化涵养做贡献。

3 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新媒介路径

3.1 加强文化“大团结”意识,打造特色武术文化

加强文化“大团结”意识,是促进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面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传统武术要有“大家”气度,应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追求传播新形式,敢于直面传统武术落后的思想和内容,善于运用现代竞技体育的先进思想,但是,要避免“全方位式”吸收外来思想,全盘否定自身文化的错误。从现实出发,赋予传统武术文化新的发展空间,展现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运用“新媒介+武术文化节”等进行宣传,满足群众在视觉上的需求。创新特色拳种,在平台上传播,加强群众认识,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从地域出发,运用“新媒介+地域文化”等视频播放,营造传统武术文化地域氛围,当地的传承人作为宣传对象,用视频直面展示传统武术文化特色,满足大众对传统武术文化需求。从个性化特色出发,运用“新媒介+武术人”的故事宣传,以微信、抖音等平台为载体,根据个人需求对传统武术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和宣传,提高武术人和武术群体的参与感,打造传统武术文化的底蕴,发挥传统武术文化特色。

3.2 运用新媒介传播技术,重创文化传播空间

新媒介的兴起,促进了传统武术文化传播领域,发挥了资源演进和拓展作用。传统媒介在互动、信息传播和受众等方面较差,新媒介成为群众皆知的传播源,具有独特的特征。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是依靠人际,范围传播小,新媒介传播促进了武术人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展现了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时、空维度。从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有效性来看,增加武术场馆的信息化技术,增设武术场馆作品,满足学生的学习审美。创建传统武术数字博物馆,提高武术文化传播空间,因此,武术场馆要增加数字化技术,美化武术场馆的空间结构。从武术的空间文化内涵来看,以武术场馆和博物馆为载体的物质空间,增设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武术内容,联结武术文化与人的立体化空间,吸引群众眼球。武术博物馆和场馆的立体化空间设计要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有代表性符号,建构武术文化传播空间。从新媒介的技术层面来看,以应用“新媒介+武术空间”相融合,拓展传播空间,建立具有武术文化气息的传播空间,为群众带来“新媒介+全景式”的武术文化体验。

3.3 发挥新媒介育人职能,培养群众的正确认识

新媒介具有育人的职能,加强了教育者对有效信息的选择,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还提高了信息化的教学效果,新媒介提高了群众的逻辑,培养对武术文化的道德情感。媒介传递的信息质量与受众群众的认知水平相关,识别信息的能力越强,选择越趋向于理性,而不是从众。新媒介强化了民间武术和受众人群的身份认同,改良以往传统武术被动的局面,增强了新媒介武术文化传播与受众群众的双向驱动。新媒介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了立体化屏障,打造了新时代的武术形象,增强了国外群众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扩大了武术爱好者群体的时空交流,便于交互经验,使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具有开放性。在新媒介的传播下,武术人的认知取向与受众群众产生情感共鸣,强化了传播效果。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在对内和对外传播时要注意媒介的育人功能,培养群众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正确认知,避免认知偏差。

4 结语

新媒介为传统武术文化的时、空传播创造了多元渠道,打破了传统社会的传播形式,助力传统武术文化形成新的时代内涵。新媒介技术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从海量信息中筛选高质量的武术文化,才能增强群众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归属感和强烈的认同感。新媒介的融入是对群众认知和社会需求的新考验。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竞技精神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