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武术美国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2-11-05郭义轩闫亚平

武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

郭义轩 闫亚平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安阳学院(原阳校区)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原阳 453599

1 引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脉络,是架起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闪亮名片。它于19 世纪中后期跟随华工加入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进入美国社会。到20世纪中期,随着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电影在海外掀起的巨大轰动,“KungFu”日益为美国社会熟知。中美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华武术发展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与见证。孔子学院的成立更是为中华武术真正走进美国民众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目前国内对中华武术在美国整体发展现状的探究尚有待进一步梳理,对影响和制约中华武术在美国发展的各因素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对此,本文在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中华武术在美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全美中华武术的发展水平,深挖背后的制约与阻碍因素,并结合对位于美国西海岸波特兰市的“美国武术中心”和位于美国“硅谷”的“张氏功夫学院”两所颇具影响力华人武校先进经验的考察,尝试提出富含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以助推中华武术事业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顺利快速发展,助益中华武术的海外推广。

2 中华武术在美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中华武术在美历史

中国人最早到达北美是在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1565-1815)。在此期间,他们以渔民、水手和西班牙大帆船上商人的身份航行于菲律宾和墨西哥港口之间。19 世纪的中美海上贸易开启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起初只有少数中国人来到美国,主要是水手出身的商人。这股浪潮中的第一批中国人于 1815 年左右抵达美国。1880 年已超过30万人,占加利福尼亚人口的十分之一之多,主要是受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吸引而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武术随着“淘金热”传入美国。正如王开文(2002)指出“中国武术第一次有影响地被带入美国口岸是在1847年,由那些被加利福尼亚淘金热驱使的中国矿工带去的”。中华武术在美国的广泛传播与熟知还是在20世纪中后期以后。李小龙在电影和武术方面的卓越贡献,使得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在 1972年和 1973年连续两度把他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中华武术在李小龙电影的助推下有了较大的知名度,“KungFu”日益为美国社会熟知。1971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在尼克松总统的授意下秘密访华,在北京期间特意到北京体育学院观看了武术表演。精彩的武术表演为中美文化交流带来了机会。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38人的中华武术代表团赴美成行。从1974 年的6月3日到7月24日,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多个城市连续进行了12场访问表演。这些表演无论在改善中美关系上,还是在提高武术的国际知名度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媒介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世界各国对中华语言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为满足世界人民对中华语言文化的旺盛需求,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以实实在在的武术课程、武术巡演为基本形式,摆脱了电影、书籍、杂志等的虚假与不真实,让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和接触了这一优秀的体育运动,为中华武术真正走进美国民众创造了良好条件。

2.2 中华武术在美现状

2.2.1 受众以亚裔为主

对赴美任教的孔子学院武术老师和当地华人武馆经营者、教练员的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武术学员以亚裔美国人最多,欧裔美国人次之,拉丁裔、非洲裔等相当少。根据对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美国武术中心”的考察,亚裔中又以华裔居多,在欧裔群体中,其中一部分有华裔血统。可见,人们更愿意接受和传承与自己文化属性更加接近的文化。当然,中华武术在亚裔、欧裔群体的传播也会间接影响和带动非裔及拉美裔美国人的武术学习热情。

2.2.2 缺乏文化内涵支撑

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在文化层面上,都对中华武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断汲取着中华文化的养分,不断进行着文化的体悟与实践,成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凝结。它蕴藏着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尊德重礼的儒家伦理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形神兼备身心一体的形神统一观以及反者道之动和阴阳学说的辩证思想。但中华武术的这些丰富文化内涵,在美国的推广传播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中华武术在美传播过程当中还是以教授武术套路为主,没有或很少对特定武术流派或武术动作的文化意义做出阐释,大多数武术老师要求动作做到符合自己以及行业的审美标准即可,而不注重武术背后的文化因素。失去武术文化支撑的中华武术丧失了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核,与一般意义上的健身运动并无多大差别,其特色必将大打折扣。且长此以往,武术学习者只是重复练习一些自己不明白攻防含义的单调动作,根本不理解这些武术动作背后的文化底蕴,慢慢地学习热情会消退,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2.2.3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美国武术联合会(USAWKF)是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的美国官方代表。虽然美国武术联合会的成立,极大地改善了武术活动在美国的管理和执行方式,但是由于美国特殊的国情和追求自由、个性化的文化氛围,加上中华武术自身及其在推广管理方面的复杂因素使得武术市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中华武术在美国的早期推广传播工作基本上都是民间力量在运作。不同的推广者身份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培养理念也不同,因此,他们在经营武术方面都是按照自己的训练标准来传播教授武术。之所以加入美国武术联合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能够获取参加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赛资格,如“泛美武术锦标赛”“加州国际武术锦标赛”等。美国武术联合会对各个武术场馆缺乏制度上的有效制约和规范标准,缺少统一的武术教材、比赛规则和武德礼仪。反观韩国的跆拳道,韩国跆拳道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韩国政府的有效组织管理。为了促进跆拳道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韩国政府集中力量对跆拳道推广进行了统一的品牌形象宣传,对跆拳道段位的晋升体制进行了科学严格的规定,包括服装、场馆设计等都进行了严格限定,从而使得韩国的跆拳道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合力。

2.2.4 发展方向尚不明确

在美国的各所中国武术馆校以自己的方式推广着中华武术。各个馆校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也缺少了把武术市场做大做好的决心。这种缺乏整体合力的方式,使得推广力量非常单薄,使得美国武术联合会、国际武联、中国武协、美国各武术馆校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有效的调节,从而削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在美国的全方位推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武术在美国已经没有了领头羊,没有着眼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门派众多,“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达129个。在武术界,同样一种拳种可能有几种名称,如“少林通背拳”,有的也说成“少林通臂拳”。中华武术的这种复杂情况使得其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困惑,究竟哪个对、哪个错?都对的话又显得有些随意和不严谨,不符合美国这种低语境国家的文化。因此,怎样给予美国武术界以方向引导,且能让美国武术界接受这一方向引领,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 中华武术在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胜任武术推广的人才缺乏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了促进武术在海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专门在《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014-2023)中明确提出,与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合作,解决孔子学院的武术师资问题,但根据我们对在美武术工作者、武馆经营者的走访调查,目前仍较为缺乏武术教师,尤其是缺乏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武术教师。也即,能同当地人友好交流,且有效传播中华武术的教师。之所以缺少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武术教师,这与中华武术本身的文化元素和长期的历史原因有关。中华武术在美国早期传播时以华人社团为主要群体。出于保护的目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不向非华人传播,因此,不存在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功夫在美国社会的广泛传播,中华武术人才需求量增大。但这个时期到美国发展武术的以专业武术运动员为主,他们武术功底过硬,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却甚少,加上语言的障碍,使得他们在美国的生存非常艰难。直至现在,语言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批优秀武术运动员。因为他们在中国国内普遍接受着高强度、长时间的武术训练,很少有机会和精力去学习国外的语言和文化,从而阻碍了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发展事业,也不利于武术运动员在就业上的突破与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通过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选拔的武术志愿者或公派武术教师,虽英语水平较高,跨文化能力较强,但武术水平又远远低于武术专业队水平,在深度推广中华武术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能够胜任中华武术在美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尚较为缺乏。

3.2 武术竞技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3.2.1 竞赛规则未与国际规则接轨

美国武术界的“官方”领导组织美国国家武术总会(USAWKF)制定的竞赛规则,既与国际武联的竞赛内容不一致,也与中国国内的竞赛标准不统一。这种竞赛规则的不统一,必然带来评判标准和评判内容的不统一,这使得武术竞赛参与者们质疑国际武联或比赛相关组织人员、裁判人员的公平性,不利于武术的健康发展,影响竞技武术的声誉。

3.2.2 武术比赛承接方以个体为主

在中国,国家级以上的武术比赛的承接方都是由地方武术运动管理部门承担,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投标筛选。美国则不同。赛事都是民间武馆自己组织、自己经营。如2010年的全美青少年武术选拔赛是由地处西部的李氏武术学院(Li‘s Wushu Academy)承办的,2012年的全美青少年武术选拔赛,是由地处东部纽黑文地区的玛丽太极功夫学院(Malee’s School of Tai Chi& Kung Fu)承办的。这样的竞赛组织模式,不仅对个体武术馆校造成很大的压力,且很难达到武术国际化传播推广的要求。美国武术比赛这种个体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难以适应和满足当前武术发展的需要。

3.2.3 武术竞技缺乏统一的“段位”考评标准

武术运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政策和制度的规范。因此,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1998年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对规范全民武术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我们对美国武馆经营者和相关赴美推广者的访谈,中国武术段位制在美国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不具备权威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美国的武术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对于中华武术在美国的发展,当地武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武馆各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管理办法,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段位经营体制”,且他们各自的段位运营体制已经很成熟,也极大阻碍了变革的勇气和必要性。虽然国家体育总局正与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合作,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大力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2016年就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进行了武术段位制考点的试点工作,美国迈阿密大学已经举办了五届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工作,但是从整体看美国武术段位系统仍然比较混乱,武术竞技缺乏统一的标准。

3.2.4 竞赛规则不完善,影响武术公平竞争

美国武术的竞赛规则也有待完善。他们组织的武术比赛,有的项目报的人数可多达四五十人,如少林拳和长拳,但是,有的项目竟然只有四五个人,如匕首。这样在比赛中都要决出一、二、三名,就很难体现出武术的公平性和学生的成就感。此外,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一些武馆经营者在美国武术联合会兼有职位,其对各项目的报名人数和获奖情况更加熟悉。他们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会对学员的套路选编进行调整修改,挑选一些人数较少的项目来参赛。这样一来,虽暂时增加了武馆的知名度和学员的成就感,但是对武术的公平长远发展则是一种损害。

3.3 武术传播途径单一

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影视作品、武术杂志、传统报纸、武术表演和网络传媒等等。它们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中华武术的在美传播。李小龙早期的电影《猛龙过江》《唐山大兄》《精武门》等确实对加强美国人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和接受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括后来的成龙和李连杰。但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界和好莱坞没有拍出有影响力的中国功夫片,因此,影视作品对武术传播的影响力就大大减弱。而传统的武术杂志和报纸已然落后于当今的网络时代。在美国唯一一家报道中华武术为主的英文类期刊《功夫太极》,虽在武术圈中知名度很高,但发行量并不大,只局限于非常有限的受众。中国国内或者美国武术界进行的武术表演,虽能吸引大量的美国民众观看,但是表演都是暂时性的,可以引起短时间的聚焦度,无法吸引长期、持续的习武热情。网络媒体虽有大量的受众,但中华武术受到的关注少,当然也缺少能够吸引大量流量的知名博主。因此,当今以及未来美国社会的中华武术传播途径,仍旧以华人华侨开办的武馆为主体。孔子学院不仅对传播汉语言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推广中华武术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总体说来,以华人武馆和孔子学院为平台推广中华武术的力量和广度仍显单薄。

3.4 缺少精品推广套路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流派繁多,拳种总数不下数百种。众多的拳种孕育出了成千的武术套路,显示出中华武术的深厚文化积淀。但是,缺乏梳理和精编的武术套路,并不适合武术的国际推广。许多武术流派虽然练习的同属一类武术,但动作标准和技术要求千差万别,如流行于中国西北的翻子拳与东北的翻子拳全都包含白猿献果这一招数,但他们的动作截然不同,这就容易造成混淆,更加难以理解。套路太多,加上各种缺乏统一整合修改的武术动作名称,势必会给国外的武术受众带来诸多困扰。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对武术拳种进行过大规模的挖掘和整理,把武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就中华武术在美国和国际的推广而言,经典武术套路仍较为缺乏。有关机构仍需加大人力、物力,对中华武术的套路进行精心整编,多编纂经典套路,从而助推武术的国际推广。此外,中华武术已然传承了几千年。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包括宗教的神魔鬼怪理论。像少林、武当、峨眉等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且带有自身宗教的特点。这些门派、宗教等神秘因素易使中华武术在流传过程中神秘化、复杂化,影响了现代武术的科学性,不利于武术的国际推广与传播。

4 中华武术在美发展对策

4.1 建立武术教师语言培养机制

4.1.1 开设武术国际教育专业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武术推广者掌握语言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武术在国外发展的潜力与水平。目前,我国国内的高层次武术专业人员都集中在各大体育院校,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对中国武术史、身体运动学等武术理论也非常了解。但是英语等外语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学科门类的学生。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武术专业的办学可以借鉴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开设武术国际教育专业与课程,以扎实训练学生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1.2 开设武术专业人才赴外培训班

为帮助赴任者更好地了解赴任国情况,同时也为中文教学做好充足准备,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为志愿者和中文教师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集中培训,培训效果显著。对此,对武术赴外推广传播人才,同样可以采取这种集中培训的模式,让武术专业赴外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加优异。

4.1.3 发挥国际武联的组织优势,同有关国家联合培养武术复合型人才

国际武术联合会目前在全球拥有 130 多个会员国家。我国武术界应该发挥国际武联的组织关系优势,沟通和协调中美武术界人士的交流合作。通过协调组织国内高校的武术专业学生赴美进行武术交流和实习,来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武术教学能力。

4.2 规范武术考核体系,推行“武术段位制”

“武术段位制”是国家武术管理部门推行的,旨在全面客观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的等级考核制度。武术段位制对我国主要拳种的套路动作、风格特点和习武者的晋升渠道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定,对武术套路的难易度进行了阶梯式设计,层次分明,将个人单练和双人对联的练习结构进行优化,从整体角度对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了统一。当今美国社会中华武术推广出现的问题,如武术市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武术竞技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缺少精品推广套路等,除去美国武术界自身的因素外,中华武术在推广方面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阻碍中华武术在美国推广的重要因素。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对规范美国武术联合会的组织规则、树立武术竞技标准体系、完善套路动作规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武术段位制的推行,也将进一步整合武馆的资源,改进和统一武术段位晋升机制,从而武术段位的含金量、权威性将大大提高,武术潜在的社会竞争力也会稳步提升。

4.3 科学编纂武术套路,提升武术趣味性

要传承什么样的中华武术,已经掌握的中华武术有哪些是经典的、精华的,又有哪些是糟粕的、需要剔除的,这些是做好武术国际推广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要选择和创编一些美观实用、为国际武术受众喜爱的武术套路。这是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基本条件。美国作为一个年轻化的国家,民众特别喜欢竞技类运动,如武术类运动中的自由搏击、泰拳、柔道等。因此,可以编纂一些具有实战价值和中国特色的武术套路,如武术套路中的对练、比较贴近实战的擒拿等,以吸引更多的爱好和学习者。2015 年,由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组织编写的《快乐武术学汉语》丛书,把学习汉语和中国武术这两种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连接在一起,不管是对汉语教学还是武术教学,都是一次有趣而大胆的探索。该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它对科学编纂武术套路进行了极有价值的尝试,在增加武术的趣味性方面也很有借鉴意义。

4.4 商业化运作,提升武术知名度

4.4.1 举办精品国际武术赛事

美国当地的一些武馆在国际武联支持下举办了美国国际武术公开赛、新泽西国际武术比赛等比较成功的赛事。但相对来说,这些武术比赛尚未在世界范围上产生广泛影响,尚未引起足够影响力的热度。对此,我们可以凭借当前有利的内外条件,联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与武术有关的国际武术赛事,提升赛事规格和品质。这样既有利于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推广,提升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可以让更多的美国人士、国际武术人士了解和参加赛事,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中华武术的推广力度。

4.4.2 打造武术响亮品牌

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研讨会暨《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首发式于2020年10月8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举行。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也标志着太极拳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剖析太极拳的成功不难发现,它与中国政府和各级民间组织的大力推广、影视娱乐行业的宣传以及自身兼具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有效解读紧密相关。对此,我们应整编出系统规范的少林功夫,打造精品少林武术品牌,深入挖掘武当、形意等的潜在价值、文化意义进行市场化包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树一帜的武术品牌优势。同时,在进行中华武术国际推广与宣传时,也要特别注意青少年群体,打造年轻化的少林武术。一方面因为青少年群体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另一方面因为少林武术以刚劲有力、勇猛快速、短小精悍、巧妙多变、注重于实战而著称,其风格特点也非常适合富有朝气与运动活力的青少年进行练习。此外,武术名人、精彩的功夫电影也会对武术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精心培养一批像李小龙、李连杰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打明星和武术界人士,加速中华武术的“软实力”传播。

4.4.3 设计武术类电子竞技游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的稳步提高,电子竞技方面的赛事活动在广大民众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也已公开承认电子竞技是体育运动。同时,从经济利益角度看,电子竞技被归入体育门类后,它的市场空间必定会进一步扩大,带来的经济价值也必然是巨大的。这些竞技游戏的成功启示我们,中华武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数以千计的优秀动作套路给电子类竞技游戏留下了充裕的创作空间,结合当今世界的视觉科技、3D画面、VR 虚拟技术等,完全有能力做出顶级的大型武术类电子竞技游戏,以助益和提升中华武术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因竞技类游戏种类很多,可以根据游戏玩家对游戏体验需求的不同,制作多种门类的武术游戏。如可以设计由玩家通过扮演游戏中的某一或数个角色来完成游戏的完整内容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也可以制作武术动作游戏即玩家控制游戏人物的动作消灭敌人或者闯关的游戏,强调操作和动作的结合。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刺激的格斗类游戏或格斗技术游戏,让游戏更具可玩性,由玩家操纵各种角色与电脑或另一玩家所控制的角色进行一对一决斗。甚至,可以设计出冒险类的武术游戏,以完成某个任务或是解开一个谜题的形式出现,通过丰富的场景进行呈现,以满足广大受众的多样需求。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
中华龙
中华武术
爱我中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