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文化培育探析

2022-11-05

武术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武术培育学校

马 蓉

山西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006

1 武术与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蕴含了中华人民的智慧、民族情感和运动精神。“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在探讨武术文化时,应首先明确武术技法的各个核心要素,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 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

对于武术的发展而言,武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武术文化的核心“技法”为抓手,在教学演练中将武术理论、攻防内涵、武德、礼仪等方面内容贯穿始终,强调人才培养“由内而外和由外及内”的内外互通。武术文化将儒家思想中“未曾学艺先学礼”进行了“未曾习武先习德”的升华,体现了武术浓厚的文化氛围。

3 武术文化培育的基本逻辑

3.1 武术文化认知

文化认知是学生产生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学生接触武术之后,会建立起自身与武术的知性链接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认知。学生接触武术文化时产生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感、动机等。当学生有了全面深刻的武术认知,才会形成武术文化的认同。

3.2 武术文化认同

武术文化认同,是个体在武术文化认知基础上,对武术文化产生的一种价值认同。从宏观角度而言,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动力。武术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武术实践,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它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类型文化(如柔道文化、跆拳道文化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可替代性。

3.3 武术文化融通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碰撞与融通发展越来越常见。在此背景下,我国武术文化也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类型文化融通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文化融通并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制或文化替代。武术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型文化融通发展,首先要相互承认彼此文化的差异,然后找到彼此文化之间的交叉或渗透之处,继而相互学习借鉴,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3.4 武术文化创新

创新是保持武术文化旺盛生命力的催化剂。我国武术文化历史悠久,但时代的发展从未停息,更何况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以往不可能相提并论,这就导致当代学生对武术的关注度不高、价值认识片面,武术文化自信难以建立。鉴于此,武术文化亟待创新。一方面,要借助文化融通大环境,积极汲取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型文化的精华,在武术文化发展思路与发展范式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对于文化的实际需求现状,进而创新武术文化。为了提高武术文化创新的针对性,要将学生作为武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使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能使创新有着持续的生命力。

3.5 武术文化传承

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是我国在世界多元文化大潮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础。从古至今,武术文化一直为我国社会发展壮大提供着精神供给。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20年1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敢于挑起传承武术文化的担子,为武术文化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 武术文化培育的基本途径

4.1 学校发动——大力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

学校中的武术教学是具备科学、系统地将武术文化传授给学生这一客观条件的。首先,学校应增加武术教学的比重,安排充足的课时,这样才能为教师更加细致的对武术“技法”的讲解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平台。其次,学校要发挥好武术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武术理论教学。教师要将武术文化所涉及的武术发展史、武术技法、武术精神等内容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区别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在“技法”讲解的过程中,滴入式的将武术文化传递给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像“思政入课堂”一般,形成“文化入课堂”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于武术文化的认知。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一些与武术文化相关的专题学习活动,如“探索武术文化的精髓”“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审视”等。此类专题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已有的武术文化记忆,还能提升他们对未知武术文化的探究能力。在课外教学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武术活动,如武术表演、武术竞赛、武术征文等,与武术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引导学生形成更为丰富的武术文化认知。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武术家和武术传承人来校开展武术课堂教学或课外武术等系列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些都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武术文化认知,进而形成武术文化自信。

4.2 家庭引导——强化家庭武术文化氛围

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永远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何提高陪伴质量,也是我们应探讨的重要话题。当学生在假期或其他闲暇时间时,父母可以带领他们学练武术、观看武术文化展览、武术表演、武术竞赛活动等,也可以一起阅读关于武术的课外书籍、一起观看关于武术的纪录片、影视剧等等。家庭在武术文化方面的正确引导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有力补充,它能够与学校武术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武术文化自信的形成与提升。家庭武术文化引导要强调生活性、趣味性,避免学术性、严肃性。引导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真正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给孩子以榜样和示范作用。

4.3 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环境

社会支持对于学生武术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纵观当前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竞技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其中的主角。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地(馆)内主要是以竞技体育设施为主。上述情况让很多学生产生“社会不重视武术”的思想,不自觉地将武术放置于一个低于竞技体育的位置。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武术文化环境。其一,制定关于武术文化发展的政策、制度、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其二,加强专门用于武术活动的场地(馆)建设,并建立完善的相关配套设施。其三,开展丰富的群众武术活动,包括武术健身、武术表演、武术竞赛等,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活动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其四,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传播武术文化信息。其五,加强对武术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加强非遗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宣扬武术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武术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武术文化自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社会武术文化环境,能加深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从而利于他们形成并提升武术文化自信。

5 武术文化培育的着力点

(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武术文化自信培育的“土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武术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土壤”。脱离这个“土壤”,武术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最终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片记忆。千百年来,武术文化之所以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滋养。鉴于此,武术文化培育,必须要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土壤”,这样才能推动武术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顺应文化发展特征和规律是武术文化培育的“动力”。千百年来,武术文化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文化内容与形态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它始终与所处时代与民族的发展实际相适应,表现出一种发展变迁的普遍规律性。现如今,武术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完美契合,中国社会是一个强调和谐发展的社会,武术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它与中国社会发展环境是相一致的,中国社会也是一个强调健康发展的社会。这里的“健康”不仅指全民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道德健康等。武术文化集健身价值、健心价值、育德价值等于一体,能够对人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人的幸福感。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强调开放发展的社会。武术文化蕴含着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它主张博采众长、融合发展,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顺应文化发展特征规律为学生武术文化培育提供了长流不断的“动力”,学生只要扎实并掌握武术文化发展特征和规律,就能形成高度的武术文化认同,进而形成武术文化自信。(3)武术文化实践是学生武术文化自信培育的“养料”。学生武术文化培育要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武术文化实践”为重要目标。武术文化实践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武术文化教育和家庭武术文化引导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武术文化实践。而社会中的武术展览、武术文化节、武术竞赛等也是武术文化实践。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征,开展丰富的武术文化实践,为学生武术文化培育提供丰富的“养料”。就目前来看,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是学生武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养料”。学校要建立健全武术文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武术文化教育水平。(4)武术文化创新活力是武术文化自信培育的“果实”。武术文化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学生在接受学校武术文化教育、家庭武术文化引导和社会武术文化环境影响的过程中创新武术文化,如武术网络小说、武术短视频等。新武术文化的生成直接反映出学生武术文化自信。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武术文化创新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创造新的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武术培育学校
中华武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学校推介
武术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