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消防装备建设的保障措施探讨

2022-11-04李莹滢

今日消防 2022年9期
关键词:消防装备保障

李莹滢

摘要: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以来,对标“国家队、主力军”的职能定位,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要,装备建设工作迎来了严峻挑战,建立与任务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消防装备体系尤为重要。重点分析新形势下推动消防装备建设的保障措施,对消防装备建设工作的有序、规范、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防装备;装备建设;保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消防救援队伍的装备建设工作,对消防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都逐步加大,我国消防装备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消防装备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1]。改革转制后,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任务转变,装备建设工作迎来了严峻挑战,建立与任务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消防装备体系尤为重要。为了能确保消防装备建设工作规范、有序、顺利进行,文章探索在政策、领导、机制、组织管理、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以提高消防装备建设水平,为提升队伍实战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1 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社会资源

1.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

消防装备建设的重要性应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并将消防装备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将消防装备发展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完善考核机制,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要保障消防装备经费投入,确保资金来源,推动完成规划的消防装备建设工作。同时,消防救援队伍应根据辖区实际,结合“十四五”消防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制定装备建设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争取更多的地方政策资金支持。

当前,消防队(站)应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逐步提高装备的配备率,以满足基本救援任务的需要。同时,结合城市发展,提升地震、水域、山岳等各类专业队装备配备规模、质量,加大灭火攻坚装备的配备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增加经费投入,提升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火灾灭火救援装备的配备水平。例如:配备远程供水系统,大流量供液消防车,自装卸器材消防车等战勤保障类车辆;应对恶劣条件的全地形消防车、防爆化学侦检机器人、狭小空间救援机器人等先进装备;60m以上高喷消防车、跨障碍举高消防车、强臂破拆车等举高消防车;加强工程机械配备;配备化学防护服、氧气呼吸器、侦检器材和高精尖装备的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等。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装备退役报废的情况进行经费预算,确保消防装备的可持续发展。

1.2  拓展装备来源渠道

在地方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消防装备建设水平,是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防工作首先必须突破的“瓶颈”。因此,应积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部分大型企业都建有企业专职消防站,为避免重复浪费,在采购部分高精尖装备时,企业消防的资金可以合理利用来增强本地消防装备建设。消防救援队伍可以和企业消防站签订合作及联勤联训协议,共同开展消防装备建设。在灭火救援中消防救援队伍可以直接调用企业消防站的灭火药剂,或与其共用部分消防装备,从而提高灭火药剂和装备的利用率。

2 建立健全装备统型配备机制

目前,全国装备统型的水平较低。主要受地方经费保障水平、装备采购模式等因素影响,同时,装备的型号规格设置在现行的各类标准中并未得到详细的规定,导致消防救援队伍的作战编成、协同效能、装备保障效率、持续攻坚作战、操作使用安全及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加速推进装备统型工作。

2.1  组织调研,开展装备数据核查和性能测试

通过深入消防救援队伍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基层现有的消防装备型号、外观、技术参数以及装备厂家等方面开展摸底统计,听取基层一线消防员的意见,如是否存在装备配备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哪些装备需要统型、统型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技术要求、开展统型的措施等意见[2]。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整合研判,分析收集数据中的潜在规律,总结全国各总队装备配备使用情况,研究装备型号繁杂的主要原因[3]。与此同时,进行器材装备性能测试,掌握其实战效能,找出能更好地适应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任务需求的器材装备,分析统型的关键性能参数,为消防装备的统型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2  以标准化和科学化为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利用前期的数据准备,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联合各救援总队的装备、战训专家和消防研究所,科学编制消防装备统型建设规划,推动将其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明确统型工作的目标和方法步骤等内容,排定任务时间表。同时,开展装备技术标准体系及消防装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将现行的装备技术标准修订完善[4]。其次,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制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消防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标准体系,把好入口关,在装备制造中充分发挥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达到净化市场环境,优化产品定型,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推动我国消防装备统型建设。

2.3  探索新型采购模式

消防装备逐步推进电子商务采购,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搭建全国性的消防装备采购平台。在采购平台上公开透明相关数据信息并及时更新,组织专业机构统一对消防装备的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及价格进行招标。装备需求单位无需再次招标,可以在平台上直接下单采购,使采购程序得到简化,采购周期大大缩短。这种新型采购模式相对于传统采购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依托全国技术权威之力,制定装备规格准入条件,促进装备统型;二是采购形成规模化,降低了产品价格,价格透明,避免了腐败滋生;三是基层队伍消防装备采购专业人才匮乏,新型的采购模式解决了技术力量薄弱的难题。

2.4  鼓励原创,坚持“国产化”导向

消防装备制造业是消防行业的基础。我国的消防装备产业起步时间晚,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信任度更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产装备的发展和统型。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消防装备生产行业整体规模较大,数量已超过5000家,但是缺乏行业领军品牌。对此,我们要扭转观念,信任和鼓励、采购和使用国产装备;同时,抓住“中国制造2025”这个重大机遇,鼓励原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让中国消防产品走向世界。

3 建立装备质量管理体系

3.1  加强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消防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从采购开始,到报废结束,在各个过程都要加强管理[5]。例如,采购过程要结合实战任务和已配装备的使用情况定需求,同时进行充分的科学评估论证;验收标准要规范统一,一体化、智能化验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课题;操作使用要科学训练,提高各类器材配套使用的效率;维护保养要专人专管,健全维修档案,与厂家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维修保障要做到日常精修细检,战时能够快速抢修;报废程序要简单有效,报废标准要环节清楚,还要提高报废产品的再利用率。

3.2  研发装备建设与管理软件系统

在装备建设和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诸如无线网络、云计算、非接触读写技术、图传技术等,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装备建设与管理软件系统,构建装备“大数据”服务体系,实现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具备实时化分类统计、精准查询、快速调度、智能盘点、维修跟踪等功能。完成消防装备数据精准把控和预算编报投向投量的闭环管理。同时,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使消防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完善消防装备维护管理制度

采用责任制管理模式,明确消防装备出入库、储存、发放、维保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形成规范化管理[6]。定期检查各种器材装备的使用寿命,损坏程度以及损坏原因。同时,完善消防装备养护维修制度,制定装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及操作流程,让使用者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定期检修,更换零部件,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4 积极探索资源保障途径

4.1  充分利用社会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资源

2021年4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的《消防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纲要》中强调,消防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要坚持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消防救援队伍既要立足自身优势,挖掘队伍内部的优势资源,同时采取“引进来”的办法,与社会资源融合,多渠道利用引进社会上的人才、技术和设备[7]。学习借鉴社会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提高综合作战保障水平和效能,为消防装备现代化发展筑牢根基;又要鼓励“走出去”,善于借鉴学习,学习先进的社会化保障技术,资源实现共享。采取“移植、嫁接、繁殖”等手段,将社会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将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手段“引进来”,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为提高现有器材装备的技术性能,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充分挖掘和发挥最大的灭火救援作战效能,推动装备维修保障水平的提升。

同时,消防救援队伍应定期与社会单位联合开展装备维修保障研究和演练,探索装备维修保障的模式、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机构设置、力量编成、组织指挥等课题的研究,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消防救援队伍装备维修保障理论体系。

4.2  与公路、铁路运输部门建立应急运输保障机制

当发生地震及地质灾害、洪水灾害、草原森林火灾等灾害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时,可利用高铁或汽车向重点灾区投送应急人员和装备物资。也可根据灾害特点,提出利用高铁或社会单位车辆向预判重点灾区投送应急人员、装备以及随身携带物资的任务需求。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公路、铁路对消防装备的输送优势,提高国家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保护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力量运输系统。运输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统一领导,逐级负责,快速部署,优先确保,严格执行。

消防救援队伍要主动加强与所在地公路、铁路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对接沟通,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做实协同联动机制,及时提出力量投送保障需求,明确响应对接程序,畅通联系沟通渠道。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完善各类灾害事故跨区域力量投送保障方案,适时开展实战拉动测试,不断检验和磨合应急联动机制,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升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响应联动和力量投送能力。

4.3  推进工程机械应用于实战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需要,工程机械因其作业性能良好、救援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常规消防装备的重要补充。由于救援环境复杂多变,可以利用工程机械破拆清障、开辟救援通道,甚至在灭火中铲运沙土等。2019年4月3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总队综合应急救援机动支队建设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在各地组建工程机械救援队,这一重要举措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需求,提升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要结合应急救援需要,与工程机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工程机械应急保障和社会联勤联动机制,把工程机械纳入消防装备建设体系中,配备相应装备,准确掌握辖区工程机械种类、分布数量和性能、操作员数量和技术水平,实现一体化装备联勤保障[8]。各地工程机械救援队要规范操作流程,定期开展应急响应、作战编成、队伍集结、装备调集等实战演练,检验联勤联动效果,确保工程机械在应急救援中发挥实效。

4.4  航空救援力量建设

2021年1月7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提升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能力。航空应急救援具有其他救援方法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例如科技含量高、响应速度快、救援范围广、机动能力强、救援效果好,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在新形势下,健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我国用于专业救援的直升机还不足百架,相当于全球发达国家配置水平的1.75%,绝大多数没有搜索和救援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应急救援需要[9]。其中,大中型直升机主要从国外少量进口,重型直升机更少。因此,在国家级航空应急救援队建设过程中,可由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重点配备水陆两栖飞机、重型直升机、专用指挥机等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在省级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可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由消防救援总队和地方通航公司签署消防航空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将地方通用航空公司纳入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充分利用通航公司装备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发挥直升机在空中运输、侦察指挥、应急救援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联勤联訓联战新模式[10]。

5 結语

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消防装备建设是推动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和提升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灭火救援任务的成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方政府和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要把大力推进消防装备建设当作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积极探索消防装备建设的保障措施,提高装备建设水平,为提升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保障消防工作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强.关于加强消防装备建设的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4):57-59.

[2]关宇.关于推进灭火救援装备统型工作的一些想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9):87-88.

[3]魏新波.消防应急救援装备统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20(6):21-25.

[4]张全灵.关于我国灭火救援装备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10):46-47.

[5]刘坤其,喻海洋.消防装备全寿命周期配套性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18(2):35-39.

[6]陶海东.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装备建设的几点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17,3(11):45.

[7]王征.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浅析[J].科技视界,2017(36):212.

[8]张家明.组建工程机械救援队的实践与思考[J].今日消防,2019,4(9):51-53.

[9]李宇峰.加快航空救援力量建设构筑消防应急救灾大格局[J].中国消防,2019(10):60-61.

[10]云南省消防总队:加强空中救援力量建设[J].中国应急管理,2019(2):60.

Discussion on guarantee measures of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Yingying

(Kunming Training General Corps of Fire and Rescue Department of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PRC, Yunnan Kunming 650208)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re rescue team,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national team and main force" has been targeted. And in the face of the task needs of "all kinds of disasters and major emergencies", the equipment construction work has met severe challeng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fire equipment system that matches the task need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uarante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rderly, standardized and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Keywords:fire fighting equipment; equipment construction; guarantee

猜你喜欢

消防装备保障
浅析中小城镇消防装备的不足
消防装备管理与消防战力提高
试析如何建立消防装备区域性维修保障机制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让法律走进心灵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有效提高消防装备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消防装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