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2(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之要义

2022-11-04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赶考考验总书记

张 峰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赶考”的原本含义是指去京城参加全国性最高层级的会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以此意指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要经受的重大考验,赋予其新的含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70页)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这次“赶考”的艰难,谨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仅42天就失败的教训,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赶考”之路。2016年在庆祝建党95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指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9页)5年之后,2021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新的“赶考”任务:“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5页)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坚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赢得新的“赶考”的秘诀,包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其要义有三。

一、实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执政是迎接新的“赶考”的主要目的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首先要弄清楚考什么?“赶考”是“考验”的生动比喻,“考验”是“赶考”的具体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四大考验”深刻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依次碰到并累积下来的重大课题,因而成为“赶考”的内容。

一是执政考验。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掌握全国政权时开始面临的重大考验。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赴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如果我们不去学会同敌人作公开的和荫蔽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他清醒地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同上)为了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上,第1438—1439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和脱离群众的危险作了明确概括:“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页)因此,“党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同上,第215页)。

二是改革开放考验。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面临的重大考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使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也容易滋生一些新问题,使我们党面临新的考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滋生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犯罪活动。邓小平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入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2页)他提醒全党:“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同上,第403页)二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8页)

三是市场经济考验。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开始面临的重大考验。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但市场经济对我们党来说又是一个新考验,主要在于市场经济奉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对党具有侵蚀作用。江泽民指出:“共产党员要用党性来保证和促进这个新体制的建立,同时要用党性来抵制市场活动中的消极因素,使这一新的经济体制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坚决防止权力商品化,坚决防止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4页)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市场经济考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指出:“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求是》2022年第10期)

四是外部环境考验。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又面临的重大考验。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概括出“四大考验”,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2011年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重申这一论断,并增加了“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2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外部环境考验进行深入思考,作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求是》2021年第2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新的“赶考”使我们党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实现长期执政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党长期执政的任务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连续执政70多年,成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在世界政党格局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国家连续执政100年,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最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在世界政党格局中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较之于成为百年大党来说,实现百年执政更不容易。大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我们党长期执政,既具有巨大政治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大党,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前车之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党的历史将接近130年,新中国的历史将达到10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在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风险挑战。”(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年第18期)中国共产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人民作为阅卷人主体地位是进行新的“赶考”的决定因素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也要弄清楚谁来主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年第18期)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考试的内容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考试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考试的主考人是人民。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为什么说“人民是阅卷人”?其道理有二:一是党的执政业绩要由人民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0页)二是党的执政活动要以人民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同上,第101页)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党才能在新的“赶考”中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要争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同上,第303页)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早在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时,毛泽东就指出:“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6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说:“问题是不能用钢铁数量多少来作决定,而是首先由人心的向背来作决定。”(《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7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心向背对一个执政党具有决定性意义。政权在手不一定人心在握,不掌握人心最终难以保持政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优势在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于脱离人民群众。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防止脱离群众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使党的执政活动始终最广泛地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论断,强调“民心始终是我们党最深厚的执政之基”“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64—565页)。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新的“赶考”之路的真谛。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人民是阅卷人”的论断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60—261页)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人民只有真正当家作主,才能切实履行新的“赶考”阅卷人的责任。

三、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是赢得新的“赶考”的根本之策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还要弄清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考。这就是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已经执政70多年,还要长期执政下去。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求是》2021年第19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进行“赶考”,就是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为此中国共产党先后有过两个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这两个答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从规律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毛泽东第一个答案蕴含的“四个不容易”内在机理:“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1页)这已经包含了党的自我革命所涉及的创业精神、勤俭理政、反腐倡廉、革新鼎故等基本要素。在这个意义上说,“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历史经验。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党的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提出的新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原创性贡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概括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正式提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5页)后来又界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25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勇于自我革命”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党的自我革命之所以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于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壮大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党的新形势下作出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同上,第327—32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以整饬作风激浊扬清,以严明纪律强化约束,以从严治吏匡正用人导向,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这在世界政党政治中独树一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那么多执政党,有几个敢像我们党这样大规模、大力度、坚持不懈反腐败?有些人吹捧西方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那一套,不相信我们党能够刀刃向内、自剜腐肉。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给了他们响亮有力的回答。”(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面对党的自我革命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解决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青春活力实现长期执政这一根本性问题,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党的百年历史成就辉煌,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全面从严治党方兴未艾,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响亮提出解决政党“老化”这一世界级政党政治难题,告诫全党:“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反应迟钝,处理动作慢腾腾、软绵绵,最终人亡政息!”(同上)

基于对党的自我革命长期性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相信,只有把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全过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就能在新的“赶考”中再创执政百年的光辉佳绩。

猜你喜欢

赶考考验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眼力大考验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你的阅读量经得起考验吗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