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机遇、挑战与策略分析

2022-11-04曹秋菊

市场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试验区广西贸易

戴 姣 曹秋菊

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深度变革和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内外背景下,中国提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的重大举措。自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目前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多点开花”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成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注入正能量。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9年8月2日获批正式成立,掀起了广西对外开放新时代巨大动力,尤其凸显其“贸易属性”,为广西对外贸易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贸易政治不稳定、中美贸易持续紧张,给全球经贸发展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广西外贸发展无疑将面临空前挑战。如何立足广西外贸发展的实际趋利避害、抢抓机遇,推动广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策略思路。

一、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作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和连接东盟各国的重要门户,广西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对推动广西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广西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20年与2011年相比,广西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1-2015年广西对外贸易额呈现稳步增长,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广西每年对外贸易规模都有较大的增长,而在2016年,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出现小幅度回落,随后,进出口总额从4789694万美元到2020年的7038496万美元,说明2016-2020年广西对外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较前增速大幅下降。

表1 2011—2020年广西对外贸易发展规模情况表 单位:万美元

然而,广西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主要依赖于外地货物经广西口岸过境的增加,而广西地方商品贸易的扩大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贡献并不明显。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5930.6亿元,同比增长21.85%,其中,出口2939.1亿元,同比增长8.6%;进口2991.5亿元,同比增长38.3%;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省(市、区)通过广西口岸进出口货物4939.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5.3%,占比83.3%,即外地商品所带动的外贸总额已接近于经广西外贸的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也大大超过了广西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率。由此体现出广西地区货物贸易的发展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且贸易规模仍待扩大。

(二)广西对外贸易市场结构

随着贸易的全球化及多项助力贸易发展的国家战略叠加,广西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合作、与其贸易量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增势显著。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广西在拓展国际贸易市场上也获得了一定成功。根据海关统计,2021年,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209.1亿元,增长18.9%,占54.1%。其中,对东盟进出口2821.2亿元,增长18.8%。同期,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势显著,对拉丁美洲、非洲分别增长50.4%、32.1%,分别较同期广西外贸整体增速高28.6%、10.3%。

从出口来看,根据广西统计年鉴历年有关对外经济贸易的数据,广西是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最多的地区。广西外贸出口总量中,超过60%的出口到亚洲国家和地区,而且逐年递增。2019年广西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为2073.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9%;2020年广西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为2267.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最多的是中国香港和越南。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各项贸易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频繁,而广西是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桥梁之一,2020年广西出口东盟的贸易额为1533.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3%。其次,广西出口较多的地区是北美洲,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2020年广西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50.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9%,近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导致广西对美国出口贸易额下降。广西出口第三的地区是欧洲,2020年出口贸易额为155.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7%,呈负增长状态。欧盟同样作为广西对外出口贸易主要国家地区之一,2013-2019年广西对欧盟的出口额也呈现逐年递增,2020年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加之国际形势较为紧张,因此,广西对欧洲的出口额呈现整体下降。

越南、中国香港和美国是广西的主要出口市场,约有70%的出口量,广西与越南毗邻,有很多的通关口岸,运输较快,成本较低,交通便利,同时经贸联系紧密,近10年来广西进出口贸易最多的国家是越南,所以越南是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纺织类产品。中国香港是世界的转口贸易中心,广西出口到中国香港的比重也是较大的,2020年广西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是566.50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6%。

从进口来看,广西主要进口的地区有亚洲、大洋洲等。广西从亚洲进口额是最多的,2020年广西从亚洲进口贸易额为1311.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其中从泰国、越南、中国台湾进口较多。2020年广西从越南的进口贸易额为418.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8%,受疫情等原因的影响,进口贸易额有所下降,但依旧是广西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主要进口煤炭资源、食用的水果、矿砂等。其次,广西从大洋洲进口较多,主要是从澳大利亚进口,2020年广西从澳大利亚进口贸易额为144.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8%。广西从澳大利主要进口的是锰、铁等各种金属矿石,用来满足广西工业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广西进口贸易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东盟地区。

(三)广西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成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灯具照明装置机器零件在广西的出口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进口较多的是机电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大豆类产品、铁矿石及其精矿、煤、电线和电缆。广西的对外贸易目前受到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困扰。据海关统计,2021年,机电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60%。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西机电工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广西机电产业持续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2021年广西机电产品出口1744.5亿元,增长18.2%,占同期广西外贸出口总值的59.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出口552.7亿元、增长24%。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48.4亿人民币,下降13.9%。服装等塑料制品下降21%,降幅收窄13.7个百分点。此外,农产品出口下降了2.3%,至117.2亿元,而主要进口迅速增加。2021年,广西进口1022.1亿元的机电产品,增长24.8%。同期,金属矿砂和矿物矿砂进口总额为805.8亿元,增长55.9%,其中铁矿石和铜矿砂进口总额为371.2亿元和329.4亿元,分别增长77.1%和53.8%。此外,农产品进口476.1亿元,增长30.3%,其中粮食进口249.3亿元,增长35.1%(以上商品不包括边贸商品),从东盟地区进口水果规模和品种持续增长,入境口岸水果进口量居全国首位。综上所述,广西的对外贸易主要商品附加值普遍较低,贸易结构有待优化。

(四)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条件

对外贸易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条件的推进。“硬件”一般是指交通、物流配送、港口、多式联合运输等基础建设;“软件”是指国际贸易信息、营商环境、国际贸易便利化网络平台等构建。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与中国西南地区、东盟地区联结而成“渝桂新”南向通道,使得广西对外贸易的“硬件”得以显著提升。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落地推进,广西主要贸易港口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根据交通部公布数据显示,北部湾港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6亿吨,同比增长21.2%;集装箱吞吐量601万标准箱,增速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其中,钦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22.3%,集装箱吞吐量46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1%,出口线路和铁海联运目的地均已遍及整个东盟国家的重要海港。但是,贸易“软件”的发展暂时滞后于“硬件”的发展,港口管理不够规范,如有些港口的通关效率跟不上货物贸易量的增加,一些正常通关时间被延误时有发生,口岸已经处于一个高负荷的运作状态,还有信息技术管理水准还不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产业基地是中国-东盟信息港规划的核心板块,但存在通信枢纽技术水平较低、市场吸引力不足、与市场需求相关的信息化应用项目较少、与当地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性不高、缺乏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挖掘、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以及为中国和东盟地区各方进行信息产业协作与沟通服务的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随着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营商环境正在逐步向好。

表2 2013—2020年广西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分布 单位:万元

二、自贸试验区建设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叠加“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为新时代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作为中国第一个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西正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浪潮下最具活力的前沿地带。放眼中国每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了“人流量、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的“一股绳”融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有助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开放,有助于实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为广西深化改革开放与确保高质量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给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带来困境和诸多不确定性。

(一)自贸试验区建设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

1.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彰显

广西地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部位,是拉紧华南地区市场经济圈、西南地区市场经济圈和东盟市场经济圈的共同纽带,是拓宽面向东盟的主要国际贸易通道,是拓宽西南、中南区域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阳光大道,它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有机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广西进一步发展多边关系、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提供了全新的战略契机。

2.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政策红利凸显

根据2021年8月16日人民网广西频道相关报道,广西自贸试验区成立2年来,广西已分两批委托或授权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实施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162项,各相关部门和片区基本完成了流程再造,努力实现“片区事片区办”,在同批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中行政权力下放数量、速度处于上游水平。广西出台了《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条例》,在同批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省区中,广西第一个出台了关于自贸试验区的地方性法规。《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重点突出了广西在东盟国家联合示范区构建中的重要战略位置,积极推动国际间陆海贸易创新渠道建立,并通过深度对外开放与合作,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开放道路。这也表明,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广西将享受更多的贸易激励政策,创造新的商业优势,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和新模式,为加快商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多机会,提升制造业水平,改善贸易结构。

对于先进制造业,广西自贸试验区内按照主导产业方向建立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绿色化工六类制造业企业可以得到两方面的扶持:一是税收优惠,被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符合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享受条件的企业,从获得首笔主营业务收入之日起,5年内享受“地方分享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即企业所得税相当于9%。二是贡献奖励,从获得首笔主营业务收入之日起五年内,按照其当年为地方经济贡献70%给予奖励。对于现代服务业,广西自贸试验区内建立的“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医疗康养”“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六类企业享有与先进制造业企业相同的税收优惠及贡献奖励。对于跨境产业,对中国—东盟特色优势跨境产业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权益类平台、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领域的企业,按其当年对地方的经济贡献的给予50%-70%的贡献奖励。对于总部经济,扶持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中国企业500强总部、跨国公司总部、行业领军企业总部、隐形冠军总部和大型央企总部及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重点支持两个方面:一是落户奖,总部企业落户开业,按照实缴资本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1亿元。二是贡献奖,新办总部型企业从成立年度开始满5年,至多按照其当年为地方经济贡献的70%予以奖励。突出扶持高端人才引进,这是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对于符合广西自贸试验区产业鼓励发展条件的企业高管人员、骨干科研人才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在五年内地方分享个人所得税部分给予足额奖励,这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最为优惠的个税奖励政策。二是鼓励外籍人才和留学生就业,对拟长期在片区内工作并符合各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外籍人才及留学生发放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及教育医疗设施,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广西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球疫情未能有效遏制下广西传统贸易发展面临困境

由于疫情的影响,广西传统贸易发展困难重重。很多从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都没有办法出口,还有很多国家的运费一夜之间暴涨,有些出口产品的价值都没运费贵,这导致中国国内很多的传统外贸企业倒闭,这给广西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国外疫情未能有效遏制,国外的顾客对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国外的公司也会因为疫情而减少进出口,从事传统贸易的工作人员跨国流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国际展览都是被推迟或者取消,这就使得广西传统外贸企业的订单减少,商品积压、库存增多、资金流断裂,这将对企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如广西在东盟区域的主要外贸合作伙伴越南也深受疫情的影响。另外,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也因为商品供应链的断裂或海外订单量急剧下降而陷入了生存问题,可能导致无法享受自贸试验区的某些优惠政策,这将是广西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2.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与主要国家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叠加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双边贸易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美国产品的难度增加,失去部分国际市场份额。2020年英国脱欧、2022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等说明欧洲的经济正在面临着双重考验,政治与经济危机,可能会导致欧洲经济衰退,需求下降。从2020年来看,广西出口到欧洲的贸易额为155.5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0.7%。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局势等因素势必会影响广西对欧洲国家产品的出口,进而影响广西整体外贸发展状况。

三、自贸试验区建设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和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极,特别是要利用好优惠政策的叠加效应,将区域资源优势打造为贸易发展的强力引擎,以实现广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东盟市场,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东盟作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深化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筑牢东盟贸易市场以减少单边主义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广西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发展意义重大。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及资源互补优势,强化与东盟国家产能的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扩大农产品等资源性产品进口,并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深挖出口潜力;加大研发投入,做强做优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等重点支柱产业,发挥广西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优化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产品结构;加快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疫情之下传统的服务贸易受到了严重打击,但数字经济、生鲜物流配送、在线教育等发展迅速,广西应该抓住新兴的服务领域,借力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利条件,促进服务标准和体系向东盟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有效输出,推进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市场,一方面,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要借助“渝桂新”国际大通道,进一步增进与欧盟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

(二)双管齐下抓好贸易发展的软硬条件建设

软硬条件建设是广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广西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加大对基础交通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形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和便捷畅通的信息网络,并实行制度创新,不断优化法治环境、投融资环境,提升口岸建设水平,发挥开放平台的优势,推动对外贸易更快更好发展。

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完善港口码头、航道、联运中转等基础设施,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以高水平综合物流服务助力更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利用好各项制度创新红利,不断发挥广西自贸试验区、东盟博览会等平台作用,密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实现广西与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有机衔接;借鉴国内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服务体系,做到开展贸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鼓励国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为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提供专项服务,针对不同贸易企业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口岸建设,不断优化口岸的服务水平,完善监管系统,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贸易通关的便利程度,加快对外贸易口岸的电子化、智能化建设。

(三)开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经营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广西传统贸易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迫使广西传统贸易向跨境电商转型,跨境电商降低了贸易成本。所以,广西外贸企业可以大力开展跨境电商,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广西已经拥有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而且中国—东盟的博览会永久会址在南宁,广西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和外贸新模式的探索具有绝对的优势,广西可以利用地理环境与政策支持等优势去完善跨境电商的经营环境,改进服务系统,大力推进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猜你喜欢

试验区广西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18个自贸试验区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贸易统计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