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2022-11-04撰写朱昕旻浙江省萧山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逻辑规律课程标准

撰写:朱昕旻|浙江省萧山中学

点评:鲁新民|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形式逻辑的起点,对其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提升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要能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学会用科学思维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思维方式不够成熟,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居多,对逻辑思维缺乏系统认识。因此,教师可从生活事例或时政热点出发,通过结构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把握逻辑思维规律,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聚焦学生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订以下目标。

(1)通过分析“偷换概念、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等典型案例,学生能够明确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区分逻辑思维规律与辩证思维规律,树立科学精神。

(2)面对现实中的错误观点,学生能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结合相关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科学理性地进行评析,坚定“祖国必须统一、必然统一”的信念,树立科学精神,增进政治认同。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确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含义和要求。

(2)难点:区分逻辑思维规律与辩证思维规律;利用形式逻辑思维的规律,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教学思路

这节课,笔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以“思维如何才能有逻辑”为议题,从探究日常用语背后的逻辑规律入手,通过“模拟发言”“新闻解读”“网络跟帖”等活动,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并利用知识图表、评价量规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对同一确定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必须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同时树立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初探逻辑

【子议题】

语言表达背后有何逻辑规律?

【议学活动】

1.以冬奥会开幕式的动画导入课堂

教师开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中,“一‘鸽’都不能少”环节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这充分说明,实现国家统一是人民的深切期盼。但当前,仍有少部分人企图散布一些“偷换概念、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的言论,破坏统一大业。今天,让我们来找一找这些言论中的逻辑错误,探究语言表达背后的逻辑规律。

2.呈现议学情境与任务

情境一:某国政府试图不经他国政府同意,与该国下属的某省级行政区开展官方往来,并辩称自己有权独立自主地开展外交活动。

情境二:某国外交官公开支持他国省级行政区政府参与联合国系统,并宣称此举与承认该国主权并不矛盾。

情境三:关于国家统一,一些居民表示,他们既不支持统一,也不支持分裂。

任务: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你会对上述言论作出怎样的评论?

要求:(1)自主预学教材内容,小组交流成果;(2)参照活动评价量表,详见表1,商议发言内容,选派代表展示;(3)各组代表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按照评价表格为其打分。

表1 活动评价

3.交流展示,板书小结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总结后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板书学生发言要点,对议学活动进行小结。

【议学评价】

1.互评

分组讨论时,组内进行评价;班级展示时,其他学生为发言者打分。

2.师评

教师选择典例进行点评,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形成以下共识。

(1)合乎逻辑的思维应具有确定性。为此,需要遵循同一律,即对于同一确定对象,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不能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主权国家拥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以不侵犯别国主权为前提的。某国政府是在偷换概念,试图将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偷换成国家独立权的表现。

(2)合乎逻辑的思维应具有一致性。为此,要遵循矛盾律,即对同一确定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及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联合国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必须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国家,并由其中央政府为唯一代表。支持省级行政区政府参与联合国系统,与承认该国主权自相矛盾。

(3)合乎逻辑的思维应具有明确性。为此,要遵循排中律,即对同一确定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及其否定论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统一”与“分裂”互为矛盾关系,“既不支持统一,也不支持分裂”的观点属于“模棱两可”的错误。

(4)完成“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知识表格。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从“偷换概念、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等日常用语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观点中的逻辑错误,明确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其实质是基于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审视自身思维方式的内在规律,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完成对于学科知识的自我建构。

科学思维既要求内容真实,又需要形式有效。为此,这一环节通过评价量表的设计,引导学生既能结合形式逻辑规律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又能综合调用已学知识进行深入辨析。

环节二:辨识逻辑

【子议题】

合乎逻辑就是否认辩证思维?

【议学活动】

1.教师过渡

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确定的、一致的、明确的。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否意味着合乎逻辑就是否认辩证思维?

2.呈现议学情境与任务

情境一:澳门居民在媒体采访中感慨:20年前的澳门是一座治安混乱的衰落“赌城”,如今却成了安全稳定的“活力之城”。

情境二:多家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政府在对台政策上既是坚定的,又是灵活的。

任务:假如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国记者提出疑问:“上述报道难道没有‘偷换概念’和‘自相矛盾’吗?”你是否赞同该记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交流展示,教师小结

学生交流后发表观点,教师板书发言要点,进行小结。

4.进行课堂变式训练

(1)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4)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太难熬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议学评价】

1.互评

学生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

2.师评

教师点评与小结,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形成以下共识。

(1)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和条件不变时,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澳门从治安混乱的衰落“赌城”变成安全稳定的“活力之城”,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最美盛景,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并没有违背同一律。

(2)逻辑矛盾不同于客观矛盾。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在“一个中国”“主权独立不受干涉”等基本原则上是坚定不移的;但在文化交流、旅游开放等具体策略上是灵活可变的。政策的坚定性与灵活性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并非自相矛盾。

(3)变式训练中,“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太难熬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属于自相矛盾;“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属于辩证矛盾。

【设计意图】

区分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和辩证法基本观点,是学生认知上易混之处,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这一环节先通过“答记者问”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深度解读时政新闻的过程中,比较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从而厘清误区、深化认识;再利用变式训练,使其认识得到巩固和提升。“议题情境与任务”与“环节一”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除了引导学生对具体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外,笔者还希望以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成就,帮助学生认同“一国两制”基本政策,树立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心。

环节三:活用逻辑

【子议题】

如何“有逻辑”地评析现实观点?

【议学活动】

1.教师过渡

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同时也会面临干扰和挑战。近日,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表声明,对极个别国家散布的所谓“维持现状”言论予以严正驳斥。

2.呈现议学情境与任务

情境: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官网(http://un.china-mission.gov.cn/chn/hyyfy/20220 8/t20220824_10750365.htm)发布声明,对极个别国家所谓“维持现状”的言论予以严正驳斥。声明中强调:“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中国只有一个,两岸同属于一国,这就是台湾问题从古至今的现状。”现实中,恰恰是某些国家一直试图改变这一现状。

任务:假如你是一名热心网友,请尝试跟帖,为大家分析一下声明中体现的逻辑学道理。

要求:(1)参考评价量表,独立完成跟帖内容;(2)分小组讨论后,选出“最佳留言”进行展示。

3.分组讨论,师生点评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代表性成果,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4.课堂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师生总结“思维如何才能有逻辑”知识结构,详见图1。

图1 “思维如何才能有逻辑”知识结构

【议学评价】

1.自评

学生按照活动评价量表自我评价,完善发言内容。

2.互评

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优化学习成果,选出代表展示。

3.师评

教师点评各个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总结优化后形成以下共识。

(1)对同一确定对象,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对于所谓“维持现状”的观点,首先要明确“现状”的内涵,体现思维确定性。其次,两个相互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须保持一致性和明确性。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具有内在关联:同一律从整体上要求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矛盾律和排中律进一步展开和补充。

(3)形式逻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思维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才可能成为科学思维,更好地指导实践。

【设计意图】

该环节既锻炼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又对课堂学习进行系统回顾。在活动设计上,笔者选择了复杂且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其内在联系,进而理解学科大概念——“对同一确定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必须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同时,源自现实生活的情境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形式逻辑规律根本上还是由实践决定的,进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中,笔者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及自评、互评、师评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四、教学点评

都说《逻辑与思维》模块难教难学,那是因为教师止于浅表,没有把握和处理好《逻辑与思维》模块的整体结构体系与特点。其实若“由表及里”地开展教学,那么,教授和学习《逻辑与思维》模块都很有味道,且很管用。朱老师设计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这节课就给出了一个范例。这节课围绕学科大概念,创设复杂且有挑战性的情境展开议题式教学,既符合《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又有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流程顺畅、创意突出的特点,是一节有意义有意思的好课。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定教,为促进学生学习而设计

《课程标准》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节课着意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行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自始至终围绕着学生认知规律展开设计,通过日常言论“初探逻辑”、通过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分来“辨识逻辑”、通过观点评析“活用逻辑”,寓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于三个子议题之中,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把思维引向深入,把握住了逻辑思维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以议引学,通过活动设计达成学习任务

《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这节课以“思维如何才能有逻辑”为议题,从探究日常用语背后的逻辑规律入手,以时政素材为背景,通过“模拟发言”“新闻解读”“网络跟帖”等活动,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并利用知识图表、评价量规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对同一确定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必须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以及“活动内容课程化”。

(三)“教、学、评”一致,突出素养导向的立意

《课程标准》要求“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课程思维本来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评问题。这节课每个环节都由子议题、议学活动、议学评价三个部分构成,从设计理念上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思维,在真实情境、深度学习、进阶测试中落实素养导向,引导学生从逻辑学视角看待国家统一事业的发展,认同“一国两制”政策,树立科学精神,增进政治认同。

猜你喜欢

逻辑规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