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以福建地方IP形象及色彩设计课程为例

2022-11-04欧凡

流行色 2022年9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艺术设计课程

欧凡

福建省邮电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热”遍地开花,特色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塑造、乡村色彩生态保护等行动不断推进,“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各地美丽乡村的幸福色彩图景徐徐铺开,打造八闽名片,助力福建乡村振兴迫在眉睫。治国经邦,人才为先,人才培养,教学为要。职业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地方特色,优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深挖乡村文化,重构课程,为福建乡村宣传、地方旅游、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统一的可视化地方文化形象。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

1.精准对接需求,凝聚振兴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设计人才培养,是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综合素描、色彩、构成设计等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理实结合,关注政策发展,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在设计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项目教学加强学校、企业、政府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精准对接政策需求,深入乡村实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与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专业设计人才运用艺术创意丰富色彩乡村新时代概念,以设计挖掘乡村价值,重塑乡村形象,激活乡村活力,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乡村产业的文化价值,创造更大的溢价空间,使乡村文化走出乡村,被看见、被熟悉、被喜爱,高质量推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1]。

2.拓展就业方向,打开多赢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支撑,青少年学生是可靠的后备军。在政策背景下,引导优秀人才返乡下乡不仅能解决乡村设计人才空缺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对标职业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实效的有力论证,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性和时代适应性。与此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依托“互联网+”大赛进行实践,侧重强调设计对象本土化,以乡情为纽带,为青少年学生他日成才返乡创业奠定情感基础,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当前形势与政策,开阔眼界,拓宽创业思路。

二、IP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定位模糊

“IP”是一种具备有黏着度的粉丝群体,可以发展出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衍生产业链条的文化资源[2]。这一概念自2014年出现并受到热捧。IP形象及其色彩较之吉祥物更具有灵活性,可用色彩依托主体呈现,也可成为独立个体进行跨领域合作,而较之企业形象而言,IP形象范围更广,可建设品牌进行延展宣传、营销。

IP形象设计这一新兴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少有单独开设,常常作为CI设计课程的某一章节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IP形象及其色彩设计的内涵,常常将其与吉祥物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混为一谈,忽视了IP形象的产业生态意识、色彩、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经济价值。

2.命题脱离实际

为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命题或自命题创作的方式下达任务书,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命题一般来源于教材或虚拟命题,在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调研、分析、策划等能力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部分教材的时效性和虚拟命题的局限性,学生不得不在脱离实际的命题中进行设计实践。IP形象及其色彩因其独特的商业特性,在设计中尤其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当下市场接轨,在脱离实际的命题下,学生的市场敏感度得不到提升,设计调研与时代、市场、服务对象脱节,设计作品易出现文化内涵停留在表面、创意表达流于形式等现象。

3.职教特色缺失

职业教育应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用人标准。IP形象设计正是经济社会发展下的产物,职教课堂应根据市场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讲练模式。然而,在职教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受限于学生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备等方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职教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存在滞后,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3]。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IP形象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职二年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该阶段学生已有较为系统的美术绘画、色彩理论、图形设计及计算机绘图基础。课程以“美丽家乡 匠心筑闽—福建地方IP形象色彩设计”为主题,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驱动,理实结合,在IP形象设计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建立起工作室模式开展项目式设计活动,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设计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调研、交流、设计、汇报等过程,模拟职场,完成福建地方IP形象设计,助力区域经济复苏。

1.以工作室模式开展项目式教学

从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师徒制的工作室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工作室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工作室分解项目,完成设计与制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工作室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实现学生从学校教育到职业实践的过渡,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解决一个实际、具体的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建立起网状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案例的影响,我国提倡普及推广项目式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项目来源一般分为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和与时俱进的仿真项目。项目式教学因其强调综合性能力的锻炼,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越发受到推崇。

本课程结合工作室模式与项目式教学,积极探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模式。教师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特性和福建地方IP形象及其市场的迫切需求拟定创新型仿真项目,由学生工作室团队设计完成。在IP形象设计课程之初,详尽的课程项目任务书就会下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组织架构及分工,建立起包括行政、创意、美术、宣传等职能的工作室组。从育人长远目标来看,工作室模式将传统课堂转化为面向职场的实践锻炼平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福建地方IP形象设计为目标展开设计、学习活动,在实践中熟悉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完整性过程,巩固包括色彩构成、绘画在内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与此同时填补福建地方视觉形象空白,将专业学习成果转化为适度的经济回报,为就业创业积累宝贵经验,提升专业自信,打造个人品牌。

2.IP形象设计专业理论教学

有效的实践锻炼需要扎实理论的前期铺垫。开课后,用8个课时的时间进行IP形象设计的系统性知识的教学,包括IP形象设计与表达,IP形象设计基础规范,IP形象色彩搭配,IP形象延展与提案方法,IP后期运营、授权与合作流程解析等。教学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借助移动教学平台在课前发布微课、图文等教学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学习与汇总,制作详尽有趣的学习报告,在下一节课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互评,并答疑释惑。

以IP形象色彩搭配一节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回顾色彩构成知识,学习IP形象色彩心理理论知识,各小组完成三个及以上的典型IP形象色彩分析报告,学会从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中提炼地方代表色,结合色构中的配色原则、色系象征意,尝试进行IP形象主题色设定与配色变换(图1),最终以演讲的方式在课堂上共享学习成果。通过这一模式,学生在设计实践前对IP形象设计有了充分认识,能够区分IP形象设计与吉祥物设计,配合专项练习,学生能根据命题要求,以较为概念化的图像进行表达,为设计出兼具实用与审美的IP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图1 福州IP形象“清茉莉”配色定稿

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伴随教学全过程。为规范学生的设计表现,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在IP主形象表现、静态动态表情延展(图2)、动作及服饰延展、条漫故事绘制及后期作品集排版等关键环节前,及时补充理论知识讲授,矫正错误的绘图习惯,培养学生在灵活表现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同时熟悉行业规范,让作品真正得以落地使用。

图2 福州IP形象“清茉莉”静态表情延展

3.时政引导与乡村文化提炼

地方IP形象设计是将地域文化转化为独特的视觉语言,是对地域文化的提炼、提升与再造,从而实现文化与人互动、凸显情感的目的。地方IP形象在地域文化宣传,城市、旅游推广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于本课程命题的时政特殊性,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学过程更注重课堂思政的融入,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与乡土文化、形势政策学习相交融,厚植新一代青年学子家国情怀。各组学生在设计前对福建乡村的调研、资料搜集,加强对乡土文化、地域特色的全面认识,感受福建各地市的风土人情。通过自主学习与汇报,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加深对八闽大地的主人翁意识。在设计实践中,学生围绕时代主题,聚焦时政热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展开设计。在设计阶段,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地方要素提炼,强调地方IP形象的特指性和象征意义。“头脑风暴”小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各组学生的创作灵感,产生项目创意。学生们根据前期调研学习,对设计对象展开联想,例如由“福州”发散思维联想到鱼丸、茉莉、榕树、三坊七巷、船政文化、近现代海战等,提炼概括出以鱼丸侠客为形象基础,以灰棕、白为主题色,以自强不息、爱国图强为精神内核的福州IP形象(图3);由“龙岩”发散思维联想到华南虎、古田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炼概括出以老虎为形象基础,以红、黄为主题色,以爱国、奉献为精神内核的龙岩IP形象(图4)。

图3 福州IP形象“鱼丸侠客”

图4 福建地方IP形象“合影”

4.建设“专创融合”特色课程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专业的岗位人才,更需要能深挖乡村价值、创造就业可能的创业能才。本课程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程有一定重叠,为激发学生可能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战经验,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相融合,以生为本,在大赛驱动下开展教学和团队孵化活动,建设起“专创融合”特色课程。

学生设计的公益价值与创新创业的商业价值相伴随是本课程的最大亮点。作为“专创融合”课程,目标是通过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视觉形象公益设计,助力地方形象传播,再与当地产业、旅游业、地方品牌开展商业合作,使其在宣传活动中与地方IP形象相结合,形成以地方IP形象为核心的区域商业宣传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本课程实践可以说是商业设计与公益设计的一次时代性的交融,是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引领的一次大胆探索。

在IP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学科教育固定思维,突破学科界限,结合管理学专业知识,向学生普及简单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移动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管理学方面优秀的在线教学资源,各工作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创业知识,更好服务自己的团队建设与创业计划,效果良好。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跨专业合作,请管理系的教师进班授课,为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

5.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同其他设计专业相同,IP形象设计课程能直接产出优秀的可视化设计成果,设计成果质量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因此在学生考核中,往往被视为最为重要的部分,这种单向的教学评价方式具备有效检验设计成果和教学成效的功能。[4]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应建立起多元化评价机制,转变设计教学中偏重技能性的专业表现过程,向更为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学生问题探究、理念分析、创意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核心素养,从课程出发促进学生专业潜能的开发和职业能力的进步,培养具有更广阔视野的艺术设计人才。

在本课程中,基于课堂项目,按IP形象设计过程将评价分为乡村文化调研分析、设计思维、设计方法、作品呈现等方面,全方位多途径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不断优化设计表现。鼓励各工作组根据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工作绩效等进行内部评价和个人自评,增强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与学习独立性。针对IP形象设计作品的评价,强调作品能够突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次思考,能够解决乡村文化重塑和促进区域经济复苏的实质性作用。根据商业计划书综合考评学生跨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工作室组为单位,结合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考核团队展示与答辩能力。

结语

福建地方IP形象设计课程是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真切感受职业设计与创意表达的完整性过程,锻炼了创意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演讲展示能力等。进一步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巩固学生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和家乡福建地方乡土文化。乡村振兴时代背景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在专业建设上努力构建“专创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动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从而实现新时代育人目标,为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艺术设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动画技术在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