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云就业”服务与能力提升路径*

2022-11-04蒋淑英张赋恺吴惠玲杨彦

科技与创新 2022年21期
关键词:精准信息服务

蒋淑英,张赋恺,吴惠玲,杨彦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2.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 224000)

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行业用人需求量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传统的就业招聘方式受时间和空间等限制,人力物力成本高,招聘信息覆盖面小,招聘方式单一,其招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形势[1]。线上招聘在线下招聘市场萎缩,线上招聘市场增长明显的情况下,在保障人民生活、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80.7%的高校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平台,2020 年秋季BOSS 直聘平均日用户数达280 万,平均同比增长率超过80%,如图1 所示。线上招聘平台种类多、资源多,服务和质量层次不齐,主要存在的弊端如下:信息海量化,但不对称,可信度低;业务范围广,但服务质量低;企业多,但资质审查不严;系统推送多,但不精准等[2]。

图1 2020 年网络招聘平台使用及运行情况

为了服务学生更“高效”就业,各高校结合学生“追求高效、自主性强、依赖互联网”特征,充分挖掘“网联网+就业”模式优势,开辟大学生“云就业”,改变了就业服务生态,革新了就业工作新方式。高校深度结合新媒体技术,紧抓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推陈出新,催生了新的就业服务方式“云就业”[3],通过“屏对屏”的互动交流,有效解决信息相对闭塞的痛点,为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契机。

虽然各高校积极应对,采用以QQ、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进行就业培训,通过网签达成就业协议,但“云就业”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收效甚微。大学生“云就业”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新媒体时代下“云端”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增强,“云就业”监管难度增大,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驾驭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2 打造全功能和高效化的“云平台”

加强“云端”顶层设计,建立“云共享”就业档案,落实“云提升”就业能力,拓展“云平台”[4]就业渠道,打造“云联动”就业服务,设立“云分析”就业反馈,为毕业生架设高质量就业“云梯”[5]。“云平台”结构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云平台”结构框架图

2.1 就业档案“云共享”

建立“一生一策”的就业档案,包括学习成绩、个人履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需要持续完成3 年学习生涯中动态的更新。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入校开始进行及其更改,包括职业倾向评估等一系列客观测评、学生主观意愿以及学校的客观评价和建议。就业档案实现“云共享”,信息被快速高效地传递,对教务及团委等相关部门在选修课程、思政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推进有借鉴意义。“一生一策”就业档案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构建高效精准就业服务机制去维持正常运转。作为“一生一策”的工作主体,辅导员承担就业档案的建立、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指导、就业服务的落地以及跟踪和就业反馈的收集及初步分析,所以对辅导员的培训应常态化。

2.2 学生就业能力“云提升”

线下就业能力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且时间、空间局限性较大。充分利用教育部24365、省招就中心、兄弟院校等云端资源,结合学校自有资源,通过“云就业”全覆盖、全时空、全过程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全覆盖指针对全体学生;全时空指利用学生上课下课、假期里、假期外、校内校外等一切时间、空间;全过程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全程参与,给予指导。借助云平台的智能化,结合学生专业等特性,加强“云就业”服务精准对接;完善综合性云平台搭建及资源建设,坚守“线上课程”主渠道,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和新视野等方面,精准打造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培训理实一体化的“云课程”;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就业指导,实施精准帮扶,按照不同学生的需求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及政策信息,为纠正过高的择业偏好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困难群体提供配套的就业政策和精准的就业帮扶,提高“云就业”服务机制效率和精度。

2.3 就业渠道“云拓展”

积极开拓毕业就业市场,与各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充分沟通,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以“云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利用智联招聘、58 同城等网络平台现有资源,对企业信息进行审核并予以公示;另一方面,按照主动“走出去”原则,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掘就业岗位,加强资源的分类、筛选与整合,实现就业信息高效精准传递。建设立体化的校园网络招聘会市场,形成以大型网络招聘会、专场网络招聘会为主导,院校相结合的毕业生推介模式。学生可以在云端完成职位浏览、简历投递、面试、签约等一系列就业流程。学校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就业状态,提供24 h 在线就业服务。

2.4 就业服务“云联动”

招生、就业、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动,更需要学工、教务等部门多线联动、通力协作,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运作。进一步深化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每位学生就业过程由辅导员、任课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实习单位领导、就业部门教师共同参与。从就业观念引导、就业岗位推荐、就业签约和就业培训等方面联合服务。学校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朋友圈, 学生和家长亦可打造学生就业朋友圈,双管齐下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

2.5 就业反馈“云分析”

学生就业后,进行就业跟踪,分别对毕业1 年、3年、5 年后的就业数据进行反馈分析,并利用其结果指导学生继续就业,以及为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数据支持。从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5 大层面进行诊断,通过常态纠偏和阶段改进环节实时监测学生动态,督促学生引导学生。就业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高层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有利于吸引高质量的生源,高质量的生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就业也反馈行业需求的变动,在招生环节(计划的定制、专业设置等)和人才培养环节(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所以就业数据内容分析成为就业数据反馈分析中的重要工作,这需要各高校严格把关,最终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的效果评价体系和闭环管理模式。

3 提供全方位和便捷化的“云平台”保障

3.1 制度保障

在“互联网+”赋能下,“云就业”从兴起逐步走向规模化,但也存在着学生和企业双方权益风险,因此亟须补齐法律条例,对其进行线上线下监管和积极引导。法律是“云就业”新模式发展的制度轨道。随着技术发展、就业模式创新,新情况新问题层不不穷,而法律为其发展保留了制度空间。此外,绝大数毕业生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又涉世未深、缺乏经验,容易陷入网络诈骗等泥潭。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提高司法的执行力和打击力度,为校、企、生提供一块就业净土。在法律的框架之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合理规范和引导制度体系,激发和保护创新,为“云就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

3.2 技术保障

“云就业”平台安全高效地运行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从平台建设到精准化管理都离不开高超的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因势而新、随势而变,实时更新“云就业”服务,及时回应企业和学生的诉求,精准打击各种违规操作,统筹推进云就业线上工作,力争云服务最人性并处于最优化状态。在内容上,严格把控信息审查关是平台运行的基石,不仅要注重信息的正确度,还要把握专业需求的针对性建设,以建立强大的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库。在功能上,要有丰富的内容做支撑,网罗高质量的资讯,扩大如职业测评等增值服务范畴,做到集就业招聘、创业培训、再就业和反馈机制融于一体的“云平台”。在安全上,要加强网络技术革新,采用严密的数据加密技术,保证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打破不透明,实现“一对一”沟通,做到真实有保障。

3.3 人力保障

在宏观层面,政府通过采用“行政调控”“经济调控”等手段,加大对“云就业”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协同市场价值规律调节,实现政府和市场齐抓共管,让“云上”就业新形态新模式走得更稳更远。通过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加入到“云就业”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校提供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在微观层面上,学校党委要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把解决学生“国计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牵线企业等洽谈合作,统筹社会各界力量,组织教师紧锣密鼓地布局“云平台”,完成“云平台”制度化、常态化和精准化工作。打造一支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团队,只有结合有高度的技术管理、有亮度的“云”特色以及有温度的人性化管理才能有效驾驭“云”就业工作带来的挑战。所以,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并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

3.4 思想保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6],突出劳动力、生产力、创造力,重点培养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入脑入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和执行力。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多元协同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如盐化水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主阵地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寓道于教”的路径和“寓教于乐”的形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同时实现课堂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综上所述,“云就业”顺应时代所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捷的途径和精准的服务。“云就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共建共治,才能实现“云共享”。

猜你喜欢

精准信息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订阅信息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展会信息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