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曼诺夫斯基《降b小调变奏曲,作品3》的创作与演奏
2022-11-04周紫芩
□周紫芩
《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3》是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席曼诺夫斯基早期创作的作品,全曲由主题和十二个变奏组成。本文主要从该作品的创作、演奏技术难点以及演奏版本的比较分析三方面论述此作品的特点。
一、席曼诺夫斯基与《降b小调变奏曲,作品3》
席曼诺夫斯基(1882—1937),是一位波兰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父亲是一位钢琴家和大提琴手,母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哥哥菲历克斯是一名钢琴家和轻音乐作曲家,妹妹斯丹尼丝拉娃是名女高音歌唱家……
席曼诺夫斯基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1899—1903年,1914—1918年,约1921—1933年。其中,早期受肖邦、斯克里亚宾及德国晚期浪漫主义影响,钢琴代表作品有《前奏曲九首,作品1》《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3》《练习曲四首,作品4》《波兰主题变奏曲,作品10》《第一号奏鸣曲,作品8》《第二号奏鸣曲,作品21》等;中期受印象主义及斯特拉文斯基影响,钢琴代表作品有《第三号奏鸣曲,作品36》《排档间饰,诗三首,作品29》《练习曲十二首,作品33》《假面具三首,作品34》;晚期钢琴代表作品有《马祖卡舞曲二十首,作品50》《马祖卡舞曲二首,作品62》《波兰舞曲四首》。
在席曼诺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共有两部变奏曲,分别是《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3》及《波兰主题变奏曲,作品10》,均为席曼诺夫斯基的早期作品。本文探讨的《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3》创作于1901—1903 年,是献给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的。阿图尔·鲁宾斯坦是席曼诺夫斯基的朋友,首演了席曼诺夫斯基的许多钢琴作品。创作《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3》这部作品时,席曼诺夫斯基正跟随查威斯基和诺斯科夫斯基学习,这首作品很明显有肖邦创作风格的影子,同时也有席曼诺夫斯基的个人创作特点。
《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 3》由一个主题和十二个变奏组成,主题及前十一个变奏篇幅较短,变奏十二篇幅最为庞大,难度系数也最高。主题与十二个变奏风格多样,从性格、速度、情绪等方面出发,大致可将这部变奏曲分为:安静抒情(含悲伤情绪)类:Tema、Var.Ⅰ、Var.Ⅴ、Var.Ⅷ、Var.Ⅹ、Var.Ⅺ;激动快速类:Var.Ⅱ、Var.Ⅳ、Var.Ⅵ、Var.Ⅶ、Var.Ⅻ;舞曲风格类:Var Ⅲ、Var.Ⅸ。这些多变的性格使得整部作品十分精彩。整部变奏曲的力度及术语记号极富有“张力”,变化幅度非常大,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因此,在演奏时需提前在心中“设定”演奏力度的范围。同时,各变奏的风格亦需演奏者通过演奏速度、触键方式、演奏情绪等进行诠释,以达到精彩的效果。
二、席曼诺夫斯基《降b小调变奏曲,作品3》演奏技术难点分析
(一)多声部的平衡
多声部的平衡是这部作品从头至尾都需要注意的重点,演奏时需要将自己想象成一位建筑师,演奏这首曲目如同设计一座建筑,设计的效果即作品呈现的效果。这部作品的主题中所有乐句应凸显高声部,高声部为主题旋律走向,第三、第四声部在第一乐句中第1、2 小节出现与主题相同的旋律,演奏时需要与高声部形成同步,但仍要将高声部作为最主要的声部。除了主题旋律,其他声部也有各自特点,例如,3、4 小节的八度级进下行,中间声部及低声部丰富多变的和声等。
变奏一中主题处于中间声部,演奏时需要对主题声部进行强调,同时其余声部也需演奏出各自旋律走向,使音乐具有“方向感”,如高声部的小乐句,需要演绎出乐句走向,忌平平淡淡、索然无味。
变奏二和变奏一主题不同,主题相对模糊,演奏时高声部不可仅仅关注快速跑动,重点为连贯、强弱对比及乐句走向,低声部的加重记号不可演奏得无比粗鲁及短促,应注意在着重的同时具备低音级进下行的方向感。41~44 小节好似高低声部的对话,需注意突出第41、43 小节的第一声部以及第42、44 的第二声部。
变奏三“Andantino quasi tempo di mazurka”,“如同玛祖卡速度的小行板”。主题自第三小节第三声部进入,此变奏运用了改换节拍重音的变奏方法,同时,与主题及第一变奏相比,第三变奏主题第四拍的第一音由降D 音变为还原D,整首变奏中D 音亦在降D 与还原D 之间变换,具有摇摆不定之感,变奏三的声部进行较为复杂。
变奏四比较短小,仅8 小节,高声部跳跃的八度十分轻巧,旋律犹如重峦叠嶂,此起彼伏,这皆由乐谱中的力度及速度等记号加以展现;低声部的琶音需快速、清晰地展示,予以和声的支持。
变奏五“可歌的”“柔和的慢板”,主题相对模糊,整体非常抒情,高低声部均为连贯的、可歌的乐句,低声部半音级进的旋律缓缓流动、娓娓道来,主旋律位于第一声部,演奏时应使第一声部处于最突出的地位,其余声部在各自平衡范围内进行抒情性演绎。
变奏六有部分主题的旋律,存在于高声部中,这个变奏的高声部和变奏四类似,均为轻巧的八度,区别在于跳音的形式。
变奏七听起来十分激动并具有活力,这个快板听起来振奋人心的元素主要源自节奏型及节奏重音,第二拍的重音听起来很有动力,高声部的四个十六节奏的上下起伏与力度变化张弛有度,与低声部的旋律结合需注意控制平衡。
变奏八速度较慢,为哀伤、悲伤的情绪,整体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呈现,演奏时需用双耳感知各个和弦的色彩变化,将和弦最高音亮出来,而非各个音符使用相同力度演奏。
变奏九为降B 大调,色彩发生变化,这个变奏为圆舞曲速度,主题被分散于加着重记号的音符之上,演奏时需要注意两个重点:一为带着重记号的主旋律,需可明显分辨;二为高声部的歌唱性旋律,此旋律具有圆舞曲的舞蹈感觉,演奏时应注意旋律的歌唱性。
变奏十为柔和的小行板,声部的平衡应以第一声部为主,其余声部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
变奏十一让人有种宽敞、豁然开朗之感,高声部为连贯、宽广、悠长的长乐句,中声部、低声部为二音一组的小连线短句,演奏时需要注意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平衡,找到最佳平衡点,以达最佳听觉效果。自第224 小节起出现了主题旋律,演奏时需以主题旋律为重,至于演奏的主线,作者席曼诺夫斯基已用连贯虚线标明。
变奏十二是整部变奏曲中最难且篇幅最长的,难点在于多变的和声以及高低声部几乎完全相同的节奏型,演奏时几乎无喘息机会,且速度快,同时,力度与速度结合以表现作者的“fuoco(火热)”,变奏中结尾处达到了“ffff”“sfff”。演奏者需具备耐力及很强的臂力,在演奏时才能达到作曲家期待的效果。整个变奏气势磅礴,第248 小节至257 小节出现带加重记号的和弦,此为主题的变体,演奏时需较无重音记号的和弦更为突出,达到连贯的乐句之效;第265 小节至变奏结束,均出现了作曲家标记的重音记号,这些和弦即为演奏时最突出的和弦。
多声部的平衡需了解具体如何演奏,如何分配声部的演奏音量,哪声部最为重要,其余声部如何演奏。其次,是如何做的问题。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最终呈现的听觉效果十分关键。
(二)音色控制
音色由触键的弧度、高度、力度、速度、深度、角度六个要素决定。触键弧度的不同影响着音乐的效果,垂直触键会使音色较为单一,而圆弧触键可以实现音色的多元化、不同层次。这首作品需使用圆弧触键的方式,以便在弹奏过程中制造多变的音色。
整首作品中有“ffff”“sfff”等记号,演奏时需要注意触键力度,不可使用蛮力,即所谓的“砸琴”,而是要将手腕、手臂甚至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指尖,达到期望的音量,这时演奏的音响效果将是浑厚、扎实的,而非刺耳、尖锐之声。
在演奏时,演奏者要快速触键,使声音更具弹性。演奏时还需要避免漏音、声音漂浮等情况出现,使音乐具备流动、活灵活现之感,赋予音乐生命。
在演奏时,演奏者的脑海中要提前预知即将呈现的音色,运用双耳指挥,双手执行双耳的命令进行完成,根据不同的钢琴和不同的场地调整触键深浅程度及触键力度,展现曲目的最佳听觉效果。
三、《降b小调变奏曲,作品3》的演奏版本分析
笔者在YouTube 上选取了五位钢琴家演奏的视频/音频进行分析,分别是波兰古典钢琴家、德国达姆施塔特肖邦协会现任主席Aleksandra Mikulska,波兰钢琴家Szymon Nehring,苏联钢琴家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波兰古典钢琴家、Karol Szymanowski 音乐协会副主席、卡托维兹Karol Szymanowski,音乐学院钢琴教师Joanna Domańska,瑞士的音乐家、钢琴家Sylviane Deferne。
在这五位钢琴家的演奏版本中,有三个版本是视频形式,另外两个是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的是Aleksandra Mikulska、Szymon Nehring、Joanna Domańska,音频形式的是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Sylviane Deferne。笔者就五位钢琴家主题及各个变奏的演奏速度进行了对比,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对于主题、变奏一,瑞士钢琴家Sylviane Deferne的演奏时间最长;对于变奏二,五位钢琴家演奏速度较为接近;对于变奏三,Joanna Domańska 演奏速度最快,舞蹈动感很强,弹性速度运用很频繁;对于变奏四,Szymon Nehring 所花时间最长;对于抒情的变奏五,Aleksandra Mikulska 和Sylviane Deferne 演奏的速度为五个版本中的最快和最慢;对于变奏六和变奏七,各位钢琴家的演奏速度相差不大;变奏八的极值为01:34.19 和01:03.94,为钢琴家Aleksandra Mikulska和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变奏九极值为00:39.08和01:00.61,分别为钢琴家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和Sylviane Deferne;变奏十的极值为00:25.10 和00:53.08,演奏者为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 和Sylviane Deferne;变奏十一用时最短和用时最长的演奏者分别为Aleksandra Mikulska 和Sylviane Deferne;对于作品的最高潮变奏十二,五位钢琴家的演奏速度相近,差别相对较小。
席曼诺夫斯基的《降b 小调变奏曲,作品 3》是一部风格多样化的变奏曲,有优美的和声、优美的旋律,有柔情似水的变奏,也有激烈、震撼人心的变奏,是一部非常值得学习与欣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