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融合创新的三个维度
——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探索实践为例
2022-11-04张俊林
文/张俊林
近年来,国内文化类节目推陈出新,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创新节目引发广泛关注。进入2021年以来,作为一家省级地方媒体,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台”)创新思维,推出以“中国节日”为代表的系列文化节目和产品,活化传统文化,将“国风”“国潮”演绎到了极致,七场特别节目全网点击量超过300亿次,为融媒时代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之后,河南台持续发力,与B站联手推出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2022年伊始,又推出“中国节日”系列姊妹篇——“中国节气”系列节目,故事化科普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文化,再获好评。借势新国潮,河南台“中国发明”系列、“中国名人”系列、《天地诗心》、《闪耀吧!中华文明》等一批创新节目“集群”已蓄势待发。
文化类节目方兴未艾,根本在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国人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河南台持续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不断从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本省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独特节目风格,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笔者尝试从跨界融合、多屏联动、产业协同三个维度,对河南台在融合理念指引下文化类节目融合创新探索进行梳理,以期为该类型节目创作创新提供借鉴。
一、跨界融合,打开广阔创作空间
“跨界”一词本质是不同属性的两个或多个事物的重新整合、渗透、融合。以文化类节目创作为例,近年来,综艺、影视、戏曲、纪录片、真人秀等多种艺术门类之间跨界互动频繁,极大地突破了原有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使得文化类节目形态更加丰富多元,更具观赏性。
文化类节目从出现以来,逐步衍生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别与形态,但在融合思维之下,这种传统形态认知的边界正在被突破。2019年,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将戏剧、影视、综艺、访谈等多种形式在一台节目中集中呈现,给观众带来舞台视觉奇观;深圳卫视《一路书香》淡化了读书类节目和旅游类节目的界限,通过“行走+访谈”的方式,对文化访谈类节目作了成功的“跨界”尝试。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上海东方卫视《斯文江南》等节目,都体现出不同艺术形式相互借鉴融合之美。
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跳出常规晚会节目形式束缚,打破“演播室+户外现场”形式局限,独创“网剧+网综”的叙事方式,将节目和故事情节有机融合,为创新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率先在网上刷屏传播的《唐宫夜宴》,颠覆传统宫廷乐舞肃穆风格,高雅与平白交错,庄重与俏皮结合,在一群“唐小妹”诙谐逗趣的情景化表演中开启一次文化饕餮之旅,呈现一派盛唐气象,令人耳目一新。“中国节气”系列之《立夏奇遇记》巧妙地将“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与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的特征进行融合,用短小精悍的戏剧冲突,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舞千年》打破舞蹈综艺的固定思维,8期节目由《十二风舞志》串联起4个故事,在统一的逻辑下,全程影视化编排,情节之间相互关联,故事发展逐步延伸,使观众在欣赏绝美舞蹈的同时,更有一种“追剧”般的乐趣。在去类型化的同时,河南台文化类节目始终在运用互联网思维,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和审美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讲述,在传递中国文化魅力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随着大众审美和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之各类技术手段的丰富运用,观众对文化综艺节目中“沉浸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少节目尝试在演播室空间搭建剧场,借助影视化表现手法,加上环幕投屏、增强现实(AR)等新科技手段运用,将虚拟空间与现实舞台链接,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沉浸式观感体验效果。
河南台把握新媒体时代特点,以新技术赋能艺术创作,在节目制作中,运用5G、AR、VR、MR等前沿技术,通过空间、平面以及远近的三维立体结合,拓展了剧场舞美的时空变幻,实现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表达。《唐宫夜宴》通过5G+AR技术,运用水墨画、VR等特效,让人物自由穿行在古今之间,穿行在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之间,观众们通过沉浸式观看,与14位舞者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与情感共鸣。《洛神水赋》让舞者在水中舞动,让飞天飘动的衣袂,达到极致体现,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洛神飞天的心理想象。“中国节气”系列节目运用AI、XR等技术搭建出一个“太虚幻境”,设定一位“节气先生”贯穿整季节目,见证四季变化,对每一个节气与物候进行深入解读。全新的科技展示,多维的表达手段,助力节目突破现实舞台的局限,更酷更炫,更富有想象力。通过美学引领,让技术有思想,视觉有灵魂,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综艺的审美境界,给观众带来多重观赏体验。
二、多屏联动,实现节目裂变传播
作为当下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互联网高效、精准、互动性强的特点对广播电视节目带来深刻变化,影响着节目创作、生产、传播、欣赏的各个环节。尤其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渠道增多,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传播格局不断扩大,为文化节目“出圈”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广电媒体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调整思路,一方面要依托自有传播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第三方新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实现文化类节目裂变传播,使影响力呈几何级数的扩大。河南台在一系列文化节目融合传播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
河南台总编室统筹全台500多个新媒体平台,构建了全媒体传播矩阵,紧跟宣传节奏,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按照“播前全面造势、播中高度响应、播后多维融创”梯次推进方式,通过即时分发、二次创作和全媒报道,突出重点、多维宣发,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强有力宣传态势。“中国节日”系列、“中国节气”系列、《舞千年》等节目往往在大象新闻客户端、B站、抖音等平台先于河南卫视30分钟播出。此外,通过河南台承建的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构建起省市县一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区域性有较大影响力的传播阵地,实时跟进节目宣推。同时,与新京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域外媒体资源形成良性互动。
河南台在“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全媒体宣推时,把话题引领传播放在重要位置,围绕移动端的应用场景加强策划。把握互动化、交互性特点,重点围绕微信、微博、B站、快手、抖音等受年轻人关注的新媒体平台,加强议题设置、增强互动频次。通过提前规划话题词,引领带动网友针对节目内容进行讨论,激起他们自愿参与对节目多次传播的兴趣与动力,实现节目相关话题词阅读互动高转化率,增强用户黏性。比如,#河南卫视yyds#话题词转化率高达4000∶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前期预置话题,设计热点,结合《甄嬛传》演员出演《中秋奇妙游》事件与网友兴趣点,打造话题词#河南卫视让沈眉庄温实初he了#,引发全网讨论,登榜微博、抖音全国热搜第一。
河南台通过内容深耕、技术赋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国际表达,并通过多平台搭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是大象新闻客户端在Youtube平台开通官方频道,作为全台优质文化内容的重要输出平台;二是与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合作,联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新媒体平台等进行海外宣发;三是对接外交部驻外各大使领馆、文旅部海外文化中心等,将节目投放官网,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多次传播。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通过推特、脸书转发推介节目视频、图片,驻外使馆在国庆招待活动、新年晚会上播放“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城堡灯光秀、跨年线下演出等越来越多的演出形式也持续发挥长尾效应,扩大节目海外传播影响。
随着台网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类节目与网络的结合愈加紧密,与外部平台的战略合作也已渗入节目研发、策划、制作、播出、宣传的全过程。这对于节目创作团队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与外部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全媒体互动的传播渠道,提升节目传播力、影响力起到了有力助推作用。
三、产业协同,拓宽节目行业边界
当下,文化类节目的融合创新不断拓展其行业边界。精品节目不仅极具观赏性,其品牌影响力及由此衍生出的独家“IP”,更有着超强的“带货”能力,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促进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反过来,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又将反哺节目生产,为之注入持续创新动能,形成节目与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地域特色鲜明,节目“出圈”带火了不少取景地,进而大幅提升了河南文化、旅游景区的热度。据携程数据统计,《端午奇妙游》播出后,郑州首次入围端午热门前十目的地;《中秋奇妙游》播出后,河南5家博物馆冲上全国博物馆热搜榜;《龙门金刚》播出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客流量增加了三倍。河南洛阳老君山、隋唐洛阳城、开封清明上河园、焦作云台山等节目中涉及的景点,也都随着系列节目的播出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为当地的旅游业增加了美誉度,客流量大幅增长。《2022清明奇妙游》取景地从河南走向全国,《清明客》《陇上踏歌行》两个节目播出后,拍摄地浙江丽水和广西桂林秀山丽水令网友惊叹,桂林晚报新媒体发布称“清明奇妙游让桂林火爆朋友圈”。
节目创作团队还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文化主管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动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播出后,河南省文旅厅将节目中惊艳亮相的河南旅游景点串联成线,推出“穿越·节日奇妙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和惠游政策、游玩攻略,将线上奇妙游转为线下奇妙游,吸引游客实地打卡游览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2021年,清明上河园国潮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期间,园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两倍。《2022清明奇妙游》播出后,广西、桂林文旅部门转发节目视频,相关话题词登陆广西本地同城榜,扩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河南台正在谋划依托“中国节日”系列节目IP,为河南各地市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布局区域特色文化小镇,并计划把这一经验复制到全国各地,此举将进一步强化河南广电文旅品牌。
文化类节目迅速崛起、受到追捧,既折射了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节目内容的强大需求,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路径。用创意元素激活历史文化,并结合现代审美的国潮文创产品,已然成为年轻派的新潮流。
《唐宫夜宴》节目出圈以后,河南台迅速成立了“唐宫文创”公司,进行IP内容开发和文创运营。公司先后开发文创产品150多种,搭建起线上、线下综合销售网络。2021年,文创销售和几项大额IP授权共实现营业收入约4000万元,实现利润约500万元。结合“唐小妹”“龙门金刚”“洛神”等IP形象设计的口罩、抱枕、茶具、手办等系列文创产品,既具有传统审美特质和极高的辨识度,又兼具日常实用价值。国潮文创,正在用创意元素激活历史文化,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将内容创新和业态创新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相互融合,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实现“文艺+产业”联动效应,是实现文化节目品牌升级的重要一步。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借助文化节目“出圈”带来的社会影响,河南台目前正筹划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台剧目,力求打造一部具有轰动市场效应的精品舞剧。后续,还将继续引入戏剧、话剧、歌剧、喜剧等全生态链演绎资源,打造河南广电“演艺综合体”,实现演绎主题内容全年不断档,定期有精品剧目,时刻有驻场演出做保底的“全天候”剧场模式。
在河南台未来三年的远景规划中,还有重要的一步棋,就是要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其在文化内容研发、节目制作等方面的优势,构筑区域性文化精品创作高地、文艺作品价值高地、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文艺人才汇聚高地,并在此基础上,吸纳全国文化创意资源,聚集全国文化创意人才,最终的目标是要培育一家中国文化创意IP梦工厂。
四、结语
河南台一系列创新性文化节目,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受众思维,在“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有趣味”上下功夫,坚持多元融合推动节目形态创新,坚持融合传播提升节目影响力,坚持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价值创造,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显魅力、更具张力、更有活力。文化类节目市场需求巨大,受众基础坚实,发展空间广阔,唯有融合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一点上讲,河南台文化节目的创新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