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长远眼光,在多元且开放氛围中发展基础科学

2022-11-04金奇奂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8期
关键词:领先水平清华大学科学技术

我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清华大学从事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我想强调的是更加开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使科学研究从跟随走向领先,这非常重要。

我出生于韩国,并在这里获得了自己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我分别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科学技术领域,我拥有丰富经验,曾在韩国、中国、美国和欧洲从事原子物理学研究。特别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得以在清华大学研发量子计算机。在研究期间,我有11名学生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学生在各个大学、研究所及公司从事相关研究并作出了贡献。

过去的十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已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KISTI)发布的《全球美中科技竞争地形图》,2017年至2019年间,中国科学论文总数排名第一;在物理学与天文学领域全球被引次数排名前10%和前1%的论文中,中国论文数量都已经超越美国。该报告分析,在这些指标上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其领先优势。

我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地位或将进一步提升。从科技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潜力是惊人的。我指导的每一位学生均独特而优秀。不仅是清华、北大,中国其他大学的学生也都非常优秀。而且在研究项目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政府进行支持。我相信这种政府支持不会仅限于我的领域。据报道,中国政府在科技领域的研究经费增速,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此外,中国对科技人才的吸引也非常成功,尤其是愿意回国的海外华人人才比例显著增加。

然而,当我与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交谈时,清华大学并非其研究生学习的首选之地。此外,对于完成博士及博士后研究正在寻求研究负责人职位的国际人才来说,进入中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并非首选。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国的大部分研究还没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些热门领域仍处于追赶之势。

大多数人也都会同意,中国科技正处于从跟随性研究向引领性研究转变的阶段。然而,由于一些国家的审查及监管,许多人认为中国应该在科技上自给自足,并且只接受中国人自己的领导。我同意这种想法在一些关键性技术及工业领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基础科学方面,要把中国科学打造成世界领先水平,就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有多元且灵活的思路及考量方式。相比超越世界领先水平,追随和赶上先进科学技术则相对容易,但基础科学领域要取得真正的突破、开辟新的道路,并不是我们能够轻易预测并实现的。

历史表明,在鼓励多元化国际人才自由交流、合作,崇尚科技创新的氛围中,基础科学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二战”期间,美国有许多令人称奇的(科学)发现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其吸纳了许多国际人才和研究人员,并为其提供机会,而不是像德国试图仅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科学技术。因此,如果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参与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中国的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取得了成功,并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似乎吸纳对象是有名望的海外人士,尤其是华裔。我认为,更加开放、吸引有潜力且有才华的年轻国际研究人员,或将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可能是改变中国科学界生态的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更是一种重视引领而非追赶、克服国际限制的方式。

此外,据我的经验,吸引年轻的国际人才可能并非很困难。因为,对于很多年轻的科学家来说,研究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中国的研究环境本身便已经很具备竞争力了。我认为,研究人员最大的障碍是其在中国的职业生涯存在不确定性,这可以通过政府以及大学和部门间的合作来解决。

通过将自身塑造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中国科学界便不仅可以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重要转变,为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青年才俊提供机会,还可以解决当前的技术限制及审查问题。

猜你喜欢

领先水平清华大学科学技术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龙鼎铝业连铸连轧生产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黄昆妙语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