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润之心 播希望之种
——陶行知理论下幼儿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思与行
2022-11-04张欣怡
■文/张欣怡
3~6岁是生命启蒙的关键时期。幼儿对生命的理解大多浮于表面,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一个画面。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让幼儿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幼儿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教师又该如何以幼儿更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生命教育进行探究。
一、追源——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也透露着他对生命的重视:生命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生命的健康,基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基本形式是活的教育、有创造性的教育。良好的生命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加强自我保护,还能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一)帮助幼儿认识生命
3~6岁是幼儿关注生命、认识生命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命教育就像给了幼儿一双探索世界的眼睛,从“我”开始,认识男孩、女孩的不同,探索生命的本质,发现自己身边不同种类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并学会尊重生命,这正是幼儿健全人格开始发展的体现。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智力方面的发展,更要注重品德的培养。一些幼儿会有攻击性行为,对生命认知的不完善也是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生命教育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同样重要,让幼儿形成不随意伤害他人的意识,并进一步养成尊重老人、爱护动植物等的良好品格。
(三)萌发幼儿的共情能力
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难以体会他人的情感。生命教育可以让幼儿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帮助他们学会自我代入。良好的共情能力就像一把钥匙,幼儿通过它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有意识地感受周围人的情绪。这样一来,当他人受到伤害时他们会产生同情,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
二、实践——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
生命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用心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自主探索生命的奥秘。在本学期,笔者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
(一)案例一:“小兔乖乖”亲身体验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生命,同时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我班认养了一只小兔子,并开展了有关动物饲养的生命课程。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从取名、喂食到清理粪便,都由幼儿自主完成。刚开始,幼儿都非常兴奋,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如“老师,小兔子看起来不太开心,你可以来看看吗?”“老师,我妈妈说小兔子不能喝水,为什么我们要给它准备水壶呢?”等。有的幼儿喜欢摸小兔子的耳朵,有的幼儿爱和小兔子说话,兔子也会时不时舔舔他们的小手。幼儿将小兔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也从照顾小兔子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有一天,诚诚看到小兔子后大声叫道:“棉花糖(幼儿给兔子取的名字)拉臭臭了!好脏啊!”听到诚诚的话,旁边的幼儿都捏着鼻子后退了几步,纷纷叫道:“真的好臭哦!”“我不喜欢棉花糖了!”
朱震鑫是班上最内向的幼儿,平时很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游戏,集体活动时也总是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一天,又到了换尿布的时间,朱震鑫刚好在旁边,笔者便问他:“朱震鑫,你愿意帮小兔子换尿布吗?”他看了看我,轻声说:“老师,这个有点脏,我不想……”“可是小兔子也是我们班级的一员,我们应该照顾好它,就像小时候妈妈照顾你一样,不是吗?”听完这句话,朱震鑫没有再说什么,马上把塑料薄膜换掉,再细心地帮小兔子擦干尿液。那一刻笔者心想:这是多么温柔的一名幼儿啊!第二天,笔者在班上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后来,更多的幼儿以他为榜样,认真照顾小兔子,把它当成自己的宝宝一样,和棉花糖共同度过了一整年的快乐时光。
小兔子有着可爱的外形,所以幼儿喜欢和小兔子接触,而当小兔子有了他们不喜欢的一些行为,他们便说不喜欢小兔子了。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正确引导幼儿,让他们能够主动照顾小兔子,并结合榜样效应,将这种行为扩散到全体幼儿,这也是使幼儿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方式。
(二)案例二:生命起源的亲身探究
在本学期,笔者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这位新老师有些特殊——她怀孕了。在新老师来的第一天,幼儿就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新老师的肚子这么大?”“新老师为什么总是捂着嘴往厕所跑?”幼儿对新老师大大的肚子好奇不已。于是,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生命探究的班级特色课程“嗨,大肚子老师”。
在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以幼儿的视角通过“提问—思考—探究”的环节,解决他们的困惑。根据“老师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这一问题,幼儿进行了亲子调查,知道了是因为肚子里有宝宝,老师的肚子才会变大的;根据“为什么老师的肚子会变大,我的不会”这一问题,笔者和幼儿共同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了解了大肚子是怎么形成的;根据“老师的肚子真的会一天天变大吗”这一问题,幼儿们进行了“肚围测量”和“宝宝B超”活动,最后得出结论,宝宝在老师的肚子里不断长大,老师的肚子也会不断变大;根据“有大肚子是什么感觉”这一问题,幼儿将气球塞进衣服里,体验有大肚子后的辛苦,于是他们开始探究保护大肚子老师的方法,共同保护还没有出生的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不容易,增强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从一开始对大肚子老师和宝宝的好奇开始,幼儿共同探索并感受宝宝的成长,了解生命的神奇和妈妈的不容易。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始终顺应幼儿的兴趣和想法,并给予适当支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生命的认识。
(三)案例三:了解战“疫”故事,懂得生命可贵
在当前疫情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如对医生生命的尊重、对病人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在本次疫情的居家过程中,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疫情相关的线上活动。除了有关病毒内容绘本的阅读,笔者还鼓励家长在家中多为幼儿讲述一些医生、护士在战“疫”中的动人事迹,让幼儿了解到他们在这场战“疫”中的辛苦付出,并在班级群内分享疫情相关的视频,让幼儿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感受到整个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与病毒斗争的勇气。除此之外,笔者还常常进行线上家访,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并对幼儿进行生活指导。开学后,笔者还将疫情的相关教育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从区域游戏到小组教学,无一不让幼儿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
三、感悟——最好的生命教育就是把它融入生活
生命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生命拥有尊重和敬畏之心,让幼儿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生命,从而保护自己,珍惜他人。所以,笔者认为最好的生命教育就是将其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社会的时事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让幼儿不再置身事外。同时,教师也应与家长一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引导,让幼儿能够自主了解、探索生命,在探究中不断加深对生命的认知,从而使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懂得尊重生命的幼儿是温柔的,懂得生命教育的教师是温暖的。愿教育工作者们能以温润之心,播希望之种,帮助幼儿塑造坚强而善良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