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11-04■文/何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习惯家长幼儿

■文/何 晅

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教育任务,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激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笔者立足于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指南》《纲要》的相关要求,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意义

早期阅读能力是指幼儿能够通过文字或符号,分析并感知字词、图画等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培养早期阅读能力能强化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班幼儿对文字较为敏感。在平日的学习中,幼儿会询问教师“这个字怎么读?”这类问题;在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幼儿会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由此可见,教师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可以满足幼儿对文字的认知需求,激发幼儿对文字的探索兴趣,帮助幼儿树立探究意识,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培养早期阅读能力能开阔幼儿的眼界,深化幼儿的认知。幼儿对外界环境和未知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家长或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展开阅读,帮助幼儿做好知识储备,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最后,培养早期阅读能力能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大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在阅读过程中,幼儿能够自主、认真地阅读图书,通过自己的想象对知识内容进行加工与理解,从而逐渐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绘本故事时,幼儿能大致描述画面内容,讲述故事,根据自身的理解猜测故事情节和事件走向。

二、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处于5~6岁的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意识,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显著提高。例如,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好问、好学的特点更加显著,会以积极活跃的态度去接触新知识。由此可见,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主展开阅读,与幼儿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三、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教师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设计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计划。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下来,笔者围绕自主讲述、亲子共读、趣味活动、创设环境等方面,提出几点教育建议。

(一)自主讲述:阅读故事,推理情节,揣摩内容

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自主讲述,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读物,给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自主推理情节,揣摩故事内容和情节走向,以增强幼儿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以绘本故事《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为例。该绘本故事讲述了换牙期主人公的多种趣味性的操作,向幼儿介绍了换牙期的注意事项。在阅读故事前,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积极思考,鼓励其自主猜测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幼儿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如下对话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出示绘本封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在封面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们猜一猜绘本讲了怎样的故事。”

幼儿1:“我看到封面上有一排字。”

幼儿2:“我看到了一个棕色头发的小女孩。”

幼儿3:“还有一只橙色的小猫。”

教师:“封面中有一个小女孩和一只小猫,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女孩和小猫做了哪些事情呢?”

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再次展开想象与探讨:“小猫可能打翻了家里的物品。”“小女孩和小猫一起出去玩啦!”“他们两个应该是闯祸了。”随后,笔者鼓励幼儿一页一页地阅读并询问:“他们做了什么事情?还出现了哪些人物?出现了什么物品?”最终,在热烈讨论中,幼儿知晓了故事内容,即“小姑娘塔比莎的牙齿松动了,和小猫用了不同的方法,想让牙齿掉下来”。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能看图讲述,在讨论中强化自身的口语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以帮助幼儿养成自主阅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增强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二)亲子共读:养成习惯,制定规则,共同成长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谈举止会对幼儿的能力、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与幼儿协商制定阅读规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幼儿共同成长。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应与幼儿平等协商、沟通,尊重幼儿的想法,笔者对此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阅读节奏。家长应充分意识到亲子共读的主角是幼儿而不是自己。幼儿在阅读时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幼儿翻开两页书便跑开了,或在同一时间内翻看多本图书。针对这一情况,家长不应强制命令幼儿,而应借助提问,促使幼儿重新集中注意力,如“你最喜欢哪本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等,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沟通,确定幼儿的喜好,尊重幼儿的阅读节奏和想法,灵活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尊重幼儿的表达自由。在亲子共读中,一些幼儿可能会根据故事中的某处细节,询问父母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家长要学会跟随幼儿的节奏,肯定幼儿的行为,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尊重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共读模式能让家长逐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成长近况,也是强化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三)趣味活动:尊重幼儿,集体讨论,小组分享

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要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语言课程中,教师可将活动主导权交给幼儿,采取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开展趣味阅读活动。

1.集体阅读活动。这一方法摒弃了“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阅读模式,构建了开放性的课堂,引导幼儿集体阅读图书。例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完故事《完美的一天》后,教师可以提问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组织幼儿参与集体讨论,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会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

2.分组阅读活动。分组阅读活动可以视作集体阅读活动的一种辅助形式。该模式将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教师会为幼儿提供多种可选择的阅读材料,鼓励幼儿自由组成小组,共同选择感兴趣的图书一起阅读,还可以向其他小组介绍这本图书。例如,阅读小组里的成员一起分析故事的内容、人物、情节等。随后,教师可以创设图书分享会,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意见,分享观后感,为其他小组介绍所选书籍的优点,以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四)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培养习惯,强化能力

《指南》指出,教师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基于此,教师可以从阅读环境入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投放新玩具,带领幼儿阅读玩具说明书,帮助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激发其阅读兴趣。引导幼儿阅读标识,也是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师可以在区域中张贴一些文字标识,如“请保持安静”“轻拿轻放”等,并引导幼儿阅读,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规则,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教给幼儿一些相关的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题材的作品。例如,在等餐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赏析古诗《悯农》;在排队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颂唱一些儿歌:“小朋友,排队走;你在前来我在后,不说话不回头,老师夸我真优秀。”

综上所述,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幼儿感受文字的趣味性,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早期阅读能力对幼儿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趣味阅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猜你喜欢

习惯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