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中如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2022-11-04■文/张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幼儿

■文/张 怡

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利用生活元素组织幼儿开展教学活动,借助生活化教学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以帮助幼儿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与技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驱动力,教师要想让幼儿主动学习知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幼儿的学习诉求。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知识,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一)借助自然现象

许多自然现象在成人眼中习以为常,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有着非常奇妙的吸引力。同时,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用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花圃附近,让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花朵,并鼓励幼儿说一说花朵有几种颜色。在幼儿说完后,教师可以问幼儿:“为什么花朵有这么多颜色,却没有绿色或黑色的呢?”并从色素、吸热能力等角度出发,简单给幼儿讲解相关的知识。

(二)借助生活活动

实践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而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在本质上就是各类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满足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需求,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发一条被弄脏了的手帕,然后带领幼儿来到水池旁,让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手帕洗干净。在幼儿发现无论怎么用水冲都洗不干净手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想妈妈洗衣服时的动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开始尝试用手揉搓手帕,并发现手帕很快就被洗干净了,进而对此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把握教育契机向幼儿讲解相关的知识,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三)借助生活场景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习惯,且主要通过观察各类现象、模仿他人行为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成长与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先将一些废纸裁剪成一张张“钞票”,在讲桌上摆放一些玩具或食物作为“商品”,再将“钞票”发放给每名幼儿,让幼儿扮演“顾客”,自己则扮演“服务员”,引导幼儿进行“购物”,借此帮助幼儿了解买卖物品的基本流程,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对同一事物难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带领幼儿学习知识时,教师应借助生活元素不断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使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以持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一)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声音

生活中处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号,能带给幼儿丰富的感官体验,有助于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声音资源,并将其合理融入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声音,促使声音成为带领幼儿了解科学奥秘的“向导”。

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开展一个“听声辨位”的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着眼睛,自己则轻轻走到教室中的某个角落然后拍手,鼓励幼儿凭借拍手的声音指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看看谁指对的次数最多。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幼儿简单解释“听声辨位”的原理,帮助幼儿了解人体的奥秘。

(二)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其中的万事万物都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一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事物或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勇敢质疑,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出相应的解答,以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绿化带里,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各种昆虫,如列队“行军”的蚂蚁、伏在花蕊上辛勤劳作的蜜蜂、在花间飞舞的蝴蝶等。接着,教师可以对幼儿说:“这些小生命都是昆虫,可它们的模样却相差这么大。那么请大家结合刚才的观察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呢?”促使幼儿再次细致地观察昆虫,并根据幼儿给出的种种回答引导幼儿,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相同之处。

(三)引导幼儿参与适宜的实践活动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实践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模式,而生活则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最佳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肥皂或洗衣粉清洗自己的袜子、毛巾等,也可以引导幼儿用洗洁精清洗自己的碗筷,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播种、填土、浇水等劳动,促使幼儿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教师应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依托生活中的场景、活动和事物等,设计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幼儿认识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一)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学习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简单的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例如,幼儿都有自己喜欢吃的菜肴,但并不了解形形色色的食材变成美味可口的菜肴的过程。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选择一些制作步骤简单、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菜品,在生活区投放相应的材料,教会幼儿简单处理食材的方法,并引导幼儿体验“做菜”的过程,以加深幼儿对这一过程的印象。

(二)根据幼儿的社交需求,开展互动性较强的活动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社交诉求,喜欢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较高,且会展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让幼儿感受到学习和交流的乐趣,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打电话”的游戏,先引导幼儿在两个纸杯的杯底各剪一个小洞并穿上一条线,再引导幼儿用线头将火柴棍捆绑并固定在洞口,让幼儿模仿家长的样子用这个小装置打电话,并让幼儿想一想对方是怎样听到自己声音的,最后向幼儿简单讲解其中的原理。

(三)满足幼儿的探索欲,设计具有探索性的活动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事物或现象,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活动,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进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开辟一片“蓄水探索区”,添置一些细沙,投放小铲子、小桶、塑料袋、布料等,引导幼儿仿照家里的浴缸或水斗制作一个蓄水池,并鼓励幼儿通过反复比较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作为水池外面的围挡,以保证水池的蓄水性能。

四、借助生活元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一)借助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教学需要,借助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名幼儿分发一条小毛巾,要求幼儿在进餐结束后主动清理餐桌,并将餐具放到相应的位置,也可以每天轮流安排几名幼儿在离园前简单打扫教室、整理玩具等。

(二)借助进餐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时,教师可以在进餐前给幼儿讲解进餐时的注意事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并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在进餐时,教师要认真地观察每名幼儿的具体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活化幼儿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