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正确运用颜色的方法
2022-11-04■文/杨斌
■文/杨 斌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育在人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阶段,更需要以科学的美育方法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尝试创造美。对颜色的运用与审美是幼儿美育中的基础环节,通过对颜色选用的引导,幼儿能更好地感知世界并抒发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采用色彩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色彩、使用色彩,让幼儿感受多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扎实推进以德树人、以美育人
作为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和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幼儿教师必须树立“以德树人”的意识,在落实以德树人目标的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美育理念,利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将文化、道德和美的概念有机融合,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化之美和道德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
在通过画作欣赏引导幼儿辨识色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选取作品,既要确保画面精美且符合幼儿的审美偏好,又要确保画作中流露出的情感以及作品背后的价值取向积极而富有正能量。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以友谊、亲情以及大自然等为主题的画作,让幼儿通过体会画作来感受不同色彩的魅力,并通过画面想象作品中所表达的故事。在欣赏以“森林中的小动物”为主题的画作时,幼儿可以感受到绿色植物和多彩花朵的生机勃勃,可以认识到不同颜色的小动物,并从整体画面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进而形成保护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幼儿及时的引导,让幼儿明白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始终拥有这样的美好画卷。
教师还可以将画作欣赏与音乐欣赏协调融合,如配合音乐《大自然儿歌》,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了解大自然中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将儿歌内容与画作内容联系起来,从“蓝天”“绿树”“小白兔”等美好的事物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在充分欣赏音乐与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水彩笔、橡皮泥等自由创作美术作品,并根据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正面引导。例如,对于较好地还原了画作场景、色彩运用十分协调的作品,教师应当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对于幼儿在色彩运用中的“非常规化”表达,如创作出蓝色的太阳、绿色的花朵等,教师应耐心了解幼儿的想法,对幼儿独特的视角给予肯定,并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促使幼儿能在多彩的世界中感受幸福快乐。
二、尊重幼儿天性,顺应幼儿成长规律
幼儿对鲜艳的色彩更为敏感,能从鲜艳的色彩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此外,幼儿受生活经验与个体认知的影响,在色彩运用的初期阶段可能存在“乱涂乱画”等情况。引导幼儿进行色彩选择与运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色彩的运用,从而达到保护幼儿天性,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审美认知,避免选取超出幼儿审美能力的素材,如用色单调的水墨画、构图奇异的抽象派画作等;其二,避免过于强调规范而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在图式期,幼儿开始有目的地运用所掌握的图形和线条进行创作表达,但这一阶段的涂鸦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色彩的选择方面,幼儿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倾向以及想象力进行个性选择。例如,幼儿将太阳涂成紫色,可能是因为幼儿喜欢太阳也喜欢紫色,所以将自己喜欢的元素罗列在一起;也可能是因为幼儿在创作时,想象自己戴着蓝色镜片的眼镜观察太阳。此时,教师不应简单地用“错误”来定义幼儿的色彩选择,而是要在尊重幼儿涂鸦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恰当的场合中选择恰当的颜色。
在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尊重幼儿个性审美的前提下,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开展色彩认知引导。在认识冷暖色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对幼儿进行提问引导,如“大家见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雪是冷的还是暖的?”以此帮助幼儿理解白色等颜色为冷色。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法让幼儿体会色彩情绪,如“小朋友们觉得今天热不热?假设要重新装饰我们的教室,大家觉得哪一张图片的装饰方式会更凉爽些呢,是选蓝色的房间还是红色的房间?”在对幼儿实施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成长状态制定恰当的教育方案,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围绕颜色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思考、实践。
三、借助色彩游戏强化幼儿的色彩认知
游戏化教学是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教育模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更容易被调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多样的色彩游戏提升幼儿学习色彩认知的热情,并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帮助幼儿体会、理解不同的颜色,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
例如,为了让幼儿从“调色”和“渐变”两个角度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恰当的游戏情景。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透明的瓶子以及水彩颜料,并将活动室布置成童话风格,假定故事情境并进行开场导入,“小朋友们猜一猜我是谁?我是你们的魔法老师,今天来教大家使用色彩魔法,大家和老师一起学魔法吧!”随后,教师可以在盛有半瓶蓝色水的瓶中注入黄色水,得出绿色水,并让幼儿认识到蓝色和黄色可以调出绿色,让幼儿了解“红+蓝=紫”“红+黄=橙”等色彩变化知识,还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混合颜色。幼儿在动手混色调色的过程中,会发现同样在蓝色水中注入黄色水,得出的绿色却有差异。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不同颜色的水混合比例不同时,呈现出的色彩也有所不同。除了混合色彩时有深浅区别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纯色深浅渐变的关系,如在蓝色水中注入更多清水,会发现水的颜色变浅。
色彩游戏在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为幼儿的色彩认知提供了一个宽松而活跃的环境,让幼儿在认知色彩、运用色彩的过程中充分动眼、动手、动脑,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观察感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幼儿也可以从色彩认知与使用中汲取更多正向的情感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加强幼儿色彩情绪表现的引导
在充分尊重幼儿天性的前提下,幼儿能用不同的色彩进行个人情绪的表达。色彩情绪表现实质上是幼儿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不仅对幼儿艺术表达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幼儿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情感宣泄并形成积极正向的人格意识。因此,对幼儿的色彩情绪表现进行充分引导,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总结幼儿的情绪抒发特点,从而实施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色彩教学引导。
在色彩教育引导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幼儿色彩选用的外在美感,更要注重幼儿的色彩情绪表现。例如,在带领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给窗外的树画一张画像”“模仿屏幕上这张图片”等命题方式,给幼儿一个相对开放的、以情绪为主题的绘画题目,如“画出你最喜欢的人”“以‘快乐’为题自由发挥”等,让幼儿将情感与色彩充分联系起来,并最终学会运用不同的色彩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要在日常的相关活动中注意幼儿的色彩情绪表现,如“为什么要给小熊穿上棕色的衣服呢”“为什么要把全家福的背景涂成黄色的”等。当教师对幼儿的色彩情绪表现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幼儿便将更加乐于通过不同的色彩来展现自己的情绪。为了让幼儿能充分利用色彩表现情绪,在艺术创作中实现情感与色彩的和谐统一,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场景,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以满足幼儿色彩情绪表现的需要。如,教师可以提供水彩笔、彩铅、粉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在更多色彩搭配与色彩展现的可能性中充分抒发情绪;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泥塑、树叶、乒乓球等不同的载体上进行绘画尝试,让幼儿体会在不同载体上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教师除了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色彩,还要创设不同情境让幼儿感受不同场景下各种色彩的表现力与魅力,让幼儿在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摆脱过于偏爱某种颜色导致创作僵化的问题。
五、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幼儿进行色彩表现
单一的涂色练习容易使幼儿陷入“定型重复”进而丧失兴趣,而不符合幼儿理解水平的美术作品也不利于幼儿体会色彩、运用色彩。幼儿虽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较低,与现实生活存在关联的元素更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并方便幼儿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色彩选择与使用的引导时,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幼儿进行色彩表现。
首先,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自行发现生活中的绚丽颜色。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空的色彩变化。在成人的常规思维中,天空的配色通常为“蓝天白云”,但幼儿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会发现,晴天和雨天时天空和云的颜色不一样,清晨和黄昏时天空和云的颜色也不相同。在观察活动中,幼儿逐渐摆脱固有的“蓝天白云”思维,体会到大自然多变的色彩并在绚烂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美,同时对色彩的选用产生更多的想象。其次,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历鼓励幼儿选择恰当的色彩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在以水果为主题进行绘画时,教师应帮助幼儿根据生活经历大胆进行色彩表达。如幼儿在画苹果时,因为很多儿歌和绘本中的苹果都是“又圆又红”,所以他们会习惯性地将苹果涂成红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家只吃过红颜色的苹果吗?有没有见过不同颜色的苹果?”幼儿便会回忆起自己见过的绿色的、黄色的苹果。有些幼儿还会联想到“切开的苹果过了一会儿变成褐色的”或者“有些苹果是红白渐变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开拓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丰富的色彩感知中体会生活的美。夏天到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夏天的景色,“夏天是一个绚丽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走进夏天去寻找夏的颜色吧。”通过观察,幼儿将会发现“夏季天空和冬季天空颜色有差别”“小草和大树树叶的绿色不太一样”等。通过此类活动,幼儿能在现实生活中体会色彩带来的“景情交融”的美感,对色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幼儿色彩教育对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的色彩教育,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多样的色彩,让幼儿学会感受美、运用美、表现美,在增强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彩色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