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大班戏剧表演的方法
2022-11-04刁佳蓓
■文/刁佳蓓
戏剧表演是指幼儿在感知与理解绘本的基础上,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绘本内容。戏剧表演能够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开展戏剧表演活动、高质量指导幼儿开展戏剧表演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大班戏剧表演的方法。
一、大班戏剧表演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表演是幼儿表达自己认知和体验的重要方式,戏剧主题课程是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园本特色课程。目前,园内的戏剧主题童话剧《小猪的秘密》进行得如火如荼。同时,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笔者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幼儿表演能力不足
在表演时,笔者发现时常有幼儿出现自信心不足、表现力不足的情况。在中小班,幼儿的戏剧表演多为走秀式、皮影式;进入大班后,幼儿第一次接触具有完整情节和剧本的舞台表演,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因而表演不够生动、活泼。
(二)教师过度干预
由于幼儿的表演能力有限,在表演过程中遇到疑惑和困难时常依赖于教师的帮助。于是,在指导幼儿开展戏剧表演时,部分教师常将自己视为“导演”,为幼儿指定角色,逐字逐句地指导幼儿说台词,要求幼儿在固定的场景中做出相应的动作。长此以往,幼儿的表演成了以教师指导为模板的表演,幼儿失去了自主体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表演中的主动性也大大降低。
(三)幼儿兴趣下降
起初,幼儿参与舞台排练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表演排练时,为了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常出现一个片段反复练习的情况。于是,在戏剧表演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会逐渐下降,在排练时常心不在焉,情绪、动作不到位,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表演。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大班戏剧表演的方法
(一)创设适合大班幼儿的表演区环境
表演区是幼儿开展戏剧表演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表演区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表演活动,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和戏剧表演的特色,创设适合大班幼儿的表演区环境,让表演区“活”起来,促使幼儿在表演区内愉快地进行戏剧表演。
例如,随着戏剧主题课程的开展,童话剧《小猪的秘密》已经初见雏形,幼儿对戏剧表演的兴趣与日俱增,形成了“人人想演、人人爱演”的良好局面。笔者基于幼儿浓厚的兴趣,设置了“戏剧表演区”,将原先的唱跳类表演与戏剧表演划分开来,既保留了唱跳演奏的空间,又满足了幼儿戏剧表演的需求。在创设戏剧表演区时,笔者鼓励幼儿亲身参与,与幼儿合力将戏剧表演区布置成了绘本中小猪居住的森林,为后续开展戏剧表演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戏剧表演的形式与内容
幼儿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创新戏剧表演的形式与内容,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搭配乐器演奏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表演,并逐渐增加戏剧表演的难度与趣味性,以持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投放符合幼儿兴趣与需要的材料
1.服饰道具。服饰道具是幼儿开展戏剧表演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戏剧服饰能增强幼儿的角色代入感,更好地烘托戏剧氛围,有助于增强戏剧表演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表演区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服饰道具,并将其悬挂、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幼儿取放。
2.记录工具。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简单的影像记录工具用于拍摄幼儿的表演,方便幼儿从观众视角回顾自己的表演,积极思考、发现不足并改正,从而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此外,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的记录能力,教师也可以投放记录表,鼓励其他幼儿从声音、表情、动作、感情投入四个方面记录台上幼儿的表演情况。
(四)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因此,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增强表演能力。
1.了解戏剧角色,丰富角色形象。剧本中的角色大多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要想让幼儿将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教师就要带领幼儿了解动物真实的性格和行为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阅读绘本、观看相关影片、参观动物园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所扮演动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并将其融入表演。这种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和认知特点,可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在生活中认识角色、发现角色的特点,从而丰富角色形象,增强舞台表现力。
2.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表演经验。部分幼儿缺乏独立表演的经验,在面对观众时容易感到害羞、紧张,导致在舞台上不够积极大方、缺少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开展各类表演活动,以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例如,在每日的早餐时间前,笔者增设了天气播报环节,请当日的天气播报员自信、大方地站到众人面前播报天气情况,锻炼幼儿的自信心与表现力;在午餐前,笔者增设了“夸张大表情”游戏环节,鼓励幼儿一同表现某一表情,比一比谁表演得更夸张、更加与众不同,在避免饭前消极等待的同时,提高幼儿对表情的掌握度;在每日饭后散步时,笔者会营造戏剧氛围,让幼儿扮演小鸟、小熊等角色,根据自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设计相应的动作,在饭后消食的同时,丰富幼儿对角色动作的认知;等等。
(五)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把表演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戏剧表演活动,提高其表演水平。
1.角色选择自主化。在幼儿本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将自主选择角色的权利交给幼儿,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戏剧表演的积极性。针对多人想要扮演同一角色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演员试镜”的方法,让多名幼儿同台演绎同一角色,由其他幼儿投票选定最终的扮演者。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我、选择心仪的角色,其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
2.排练表演互动化。在以往的排练中,往往由教师担任“导演”,指挥幼儿将一个片段进行多次重复练习,这会消耗幼儿的耐心,降低幼儿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增加排练过程中的互动,改善这一现状。例如,在排练结束后,教师可以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观众”,让“观众”根据自己的观看感受,评价“演员”的表演,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这样,扮演观众的幼儿会更加注重“演员”的表演状态,在观看时积极思考,并在点评的过程中不断间接积累表演经验。而表演的幼儿也能通过他人的点评明确自己表演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树立信心并不断改进,从而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
3.演出场景多样化。多样化的演出场景可以给幼儿不同的环境刺激,在熟悉表演的基础上增加新鲜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六)丰富蓝本主题下的戏剧表演
随着戏剧主题的结束、蓝本主题的逐步开展,幼儿对舞台表演的热情也逐步下降。对此,教师要在蓝本主题下继续寻找戏剧元素,以持续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1.结合蓝本主题,开展戏剧表演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戏剧主题童话剧《小猪的秘密》的表演越发熟练,他们不再满足于这一场表演。于是,笔者与幼儿共同选择了蓝本主题下适合多人进行戏剧表演的故事,通过简短又富有趣味的故事,让幼儿获得关于戏剧表演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参与蓝本课程的积极性。此外,笔者还设置了表演节目单,并随着蓝本课程的开展逐步增加剧目,让幼儿有更多选择,以帮助幼儿保持对戏剧表演的新鲜感。
2.区域联动,增强戏剧串联性。随着蓝本课程的逐步推进,幼儿的表演兴趣日渐浓厚,但表演区的场地有限,无法很好地满足幼儿的表演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将各个区域的游戏活动有机串联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语言区增设“编剧”,鼓励幼儿在蓝本故事的基础上画出剧本,投放至表演区,还可以在美工区新增“表演宣传组”,让幼儿根据表演内容制作海报、宣传手册、门票等。
3.丰富表演形式,帮助幼儿积累表演经验。在蓝本主题课程中,教师可以把重心放在引导幼儿感知多种表演形式、掌握相应的表演技能上,并带领幼儿在园内的光影剧场、戏剧长廊等进行表演游戏,让幼儿感受多种表演形式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内表演区新增光影剧、手偶剧的表演,让幼儿的戏剧表演拥有更多可能。
综上所述,戏剧表演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创设具有班本特色的表演区环境,并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精神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戏剧表演活动,以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信大方地表演,感受多样的表演形式,以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