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与国际能源政治新变局

2022-11-04赵宏图

现代国际关系 2022年2期
关键词:天然气能源

赵宏图

[内容提要] 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国际能源低碳转型加速推进。世界传统能源消费渐入瓶颈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能源电气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增强。与此同时,低碳转型进程中部分减排措施出现激进化和政治化倾向,也加剧了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国际能源供需短期失衡,导致许多国家出现能源价格飙升和电力短缺。当前全球能源荒进一步凸显了国际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预示着低碳转型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新型能源安全问题。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也推动着世界能源政治内涵及格局的调整,能源安全理念、战略及国际能源安全框架加速演变。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地缘博弈相交织,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酝酿着诸多新变化。

近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出台更严格的碳减排措施,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显著提速。能源持续低碳化发展,不仅改变国际能源结构、能源经济与市场竞争格局,还将引发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新变化。新型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供应冲击、电力安全、能源网络安全及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等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也将进入油气地缘政治为主导向油气地缘政治与新型能源政治并存的过渡阶段,传统能源地缘博弈加速向天然气倾斜,围绕电力和关键矿产资源等的新型能源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

碳中和加速能源结构低碳化

由于存在成本、技术等挑战及诸多政策变数,国际能源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复杂过程,但大趋势不可逆转,国际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低碳化、数字化和多元化。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许多国家及部分新兴经济体早已提出要在2040 年或2030年起禁售燃油车,2021 年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多国掀起“去煤化”运动。与此同时,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电气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一)绿色低碳化。人类社会的能源开发利用史,整体上经历了种类由单一到多元、能源效率和含碳量由低到高的过程。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主体能源加速由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在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加速清洁利用的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进入快速增长期,未来世界新增能源消费需求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满足。一是去化石能源化趋势增强。全球一次能源结构正加速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迈进,去化石能源化特别是去煤炭化和去石油化趋势显著增强。麦肯锡咨询公司报告预计,化石能源总需求将在2027 年见顶,其中石油需求将于2029 年见顶,天然气需求将于2037 年见顶,煤炭需求则在2014 年见顶后持续稳步下降。英国石油公司(BP)报告认为,在三种情景(渐进转型、快速转型、净零排放)下,2050年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由2018年的85%分别降至67%、39%、22%,可再生能源占比则由5%分别升至22%、44%、59%。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于2035 年达峰,2050 年有望降至2018 年水平。2021 年5 月18日,IEA 报告《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预计到2050 年,化石燃料占全球能源供应量的比重将从当前的近4/5下降到略超过1/5。

二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持续上升。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约256 吉瓦,占全球净增发电装机容量的83%,已连续六年保持50%以上的份额;截至2020 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2838 吉瓦;在全球电力构成中,可再生能源达到创纪录的29%。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将超过1.5 亿辆,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装机容量将达100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228 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升至57%。IEA 预测,到2040 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将从1/4 增长到2/3,在供热中比重将从10%增至25%,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将从3.5%增至19%。IEA 报告《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预计,2050 年全球能源需求中约9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占近70%。

(二)终端用能电气化。能源系统去碳化将推动终端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可再生能源、核能及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能源结构将加速电气化。近年来,在能源行业内部,电力和油气行业已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性变化。2016年全球电力投资7180亿美元,首次超过油气行业投资(7080亿美元)。21世纪初以来,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球电力消费增速超过能源消费增速平均水平60%以上,成为增速最快的终端能源。预计2016~2050 年,欧洲终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分别下降73%、75%和59%,电能需求将增长72%,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将从23%提高到59%。IEA 预测,到2040 年发展中经济体电力需求将翻倍,全球能源投资中有近1/3 用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发电设施和电网建设。IEA 报告《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认为,电力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将在交通运输、建筑、工业等所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IRENA 指出,在能源转型情景下,2050 年电力将成为核心的能源载体,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增至近50%,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增至86%。

(三)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数字化技术与能源产业将日益融合,全球能源发展将进入数字能源新时代。在数字化大潮下,各国纷纷将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到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等环节。目前,欧美及日本等都在积极发展低碳能源新技术,大力推动信息和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据IEA 统计,自2014 年以来,全球对数字电力基础设施和软件的投资年增20%以上,2018 年达到500 多亿美元,比全球燃气发电投资高出近40%。2020 年,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油气行业数字化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世界各大能源公司均将数字化作为技术创新和提升效率的主要方向和手段。据IEA 预测,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将使油气生产成本减少10%~20%,使全球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提高5%。随着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的高度融合,智能化将成为能源数字化发展的更新和更高阶段。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将为能源行业提供技术、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显著提高能源领域效率,大幅降低成本。

(四)去中心化与多元化。自19世纪末起,全球能源系统先后经历了分布式能源时代和集中能源时代。1880~1910 年为分布式能源时代,小型分布式能源电厂占全球发电量增量的100%。1910~2000年为集中能源时代,规模经济推动电厂越来越大,分布式能源占比不足10%。从2000 年至今,分布式能源再度兴起,全球能源系统加速转向综合能源时代,信息化潮流和相关技术革命推动现代能源产业更加集约和互联。同时,区块链技术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系统的去中心化。据美国能源咨询公司Indigo Advisory 在2018 年的统计,在能源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案例总数超过100 个,其中40%为分布式发电,20%为电网管理和电动汽车充电,另外10%为能源基础设施和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据“财富商业观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到2026 年区块链在能源公用事业领域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37.6%,区块链市场规模有望增至15.64 亿美元。

在低碳化与去化石能源趋势下,许多分析认为人类社会将在煤炭和石油世纪之后迎来可再生能源世纪。虽然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和灵活性差等不足,特别是与煤炭和石油等传统的主导能源相比,能量密度低,并不符合全球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可再生能源将与油气等化石能源和核能等并存,人类能源结构将越来越多元化,类似过去那样由柴薪、煤炭和石油分别主导的能源时代恐难再现。鉴于可再生能源自身的不足,它将更多起到补充和替代作用,在人类迎来下一个主导能源时代(氢能或核聚变能)之前将更多扮演过渡角色。

新型能源安全风险凸显

2021 年下半年的全球“能源荒”使国际社会认识到能源安全依然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低碳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平衡。不过,在碳中和大趋势下,各国围绕化石能源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将逐渐失去现实基础,传统的能源安全理念也将出现相应的调整。未来的能源安全将是一个新型、立体和多元的概念,包括油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种类,涵盖供应安全、使用安全、需求安全及综合安全等诸多方面。再电气化的持续推进,特别是能源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将使网络安全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低碳转型的快速推进使关键矿产资源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新型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

一是低碳转型中的能源安全冲击。历史上,化石能源进口国很容易因油气出口国的政治动荡、恐怖袭击或武装冲突造成的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产生能源供应安全问题。从长期看,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更好地保障相关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但能源转型需渐进、稳妥推进,激进的、过快的能源转型将不可避免带来能源供应冲击。2021年下半年,欧洲、中国、美国等地出现能源价格飙升和电力短缺,既是新冠疫情冲击下多重因素导致供需失衡的结果,也与不断加速的国际低碳转型、美欧日渐盛行的激进环保政策和能源干预主义不无关系。2008 年金融危机后,民粹主义回潮,环保议题日益政治化,气候成为欧美政党赢得选票的关键议题。

在碳中和大趋势下,多国低碳减排政策频出,提高了化石能源成本,使传统能源生产和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供给弹性降低。《巴黎协定》以来,全球拟建煤电项目下降了75%。从2018 年起,英国的能源供应商由70 家减少到了40 多家。在能源政策的干预下,能源行业的整体投资意愿下降。2021 年欧洲碳价大幅上涨,提高了火电成本,导致欧洲火力发电远低于疫情之前。2021 年5 月18 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系统路线图》报告,提出为保证2050 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需立即停止油气等化石能源项目新的投资。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认为,目前欧洲等地的能源危机主要源于油气行业投资不足,除非全球增加对油气新开发项目的投资,否则消费者就得接受更多的能源短缺。总体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占比越高的国家,传统能源供应安全风险就越大。

未来类似当前的能源危机恐难避免,但全球能源结构进一步低碳化和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将更加重视转型政策的渐进性和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在欧洲,业界纷纷指责欧盟及各成员国推进气候行动过于激进,频频对政府发起诉讼。2018 年底,法国因拟征收燃油税引发“黄马甲”运动,最终政府不得不叫停。此轮能源危机爆发后,美国环保组织对关闭现有核电站的立场有所松动,欧洲考虑重启已封存的燃煤电厂。法国、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欧盟委员会将核能列为鼓励投资的绿色能源。英国宣布一项应急计划,在2035年前建造十几座新核反应堆。法国总统马克龙改变执政初期计划关闭部分核反应堆立场,宣布将建设6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二是日益突出的电力安全问题。两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发展,推动能源安全概念从过去较为单纯的石油安全拓展至包括天然气安全和电力安全等在内的全方位和综合型能源安全。21 世纪,国际社会有望迎来电力世纪,能源安全的重点领域将逐渐由石油转变为电力,电力将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前国际能源署署长田中伸男指出,如果说20世纪的全球能源安全框架以石油为基础,21 世纪的能源安全则将是以电力为主的全面能源安全。

电力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政治、经济、网络、社会等诸多领域密切关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碳中和目标约束和全球去煤化加速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将大规模、大比例进入电力系统,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随机性和不可调度性等弱点,其高比例接入,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复杂,电力电量平衡、频率调节、电压支撑等问题逐渐凸显,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和区域高度集中,与居民用电负荷部分重合,配电网运行压力增大。大面积、长时间的阴雨天、静风天,对光伏、风电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将造成重大电力短供风险。造成2021 年全球能源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部地区因天气等原因导致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明显不足。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基础设施老旧、监测不力等引发的国际电网大停电事故接连不断。美国是发达国家遭遇大面积停电事故最多的国家,2008~2017 年电网年平均停电3188 次,最近5 年年均停电超过3000 次。2020 年8 月,加州等美国西部地区因为极热天气和频繁山火导致大范围停电。2021年2月,极寒天气导致美国克得克萨斯发生电力危机,数百万户家庭停电,至少造成50 人死亡,经济社会陷入紊乱。与此同时,自2005年以来全球水坝因老化等原因发生的溃坝事件数量急剧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停电风险。2005 年之前,平均每年的故障报告都低于4起,而2015~2019年间则超过170起。随着电气化程度大幅提高,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对电严重依赖,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更为严重。

能源系统的电气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将使网络安全成为能源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电网的数字化使电力部门更加联通、智能、高效,但也意味着出现新的安全风险,物联网为网络攻击提供了更多切入点和入侵目标。犯罪团伙、恐怖分子或敌对国家可能会利用网络入侵公用事业和电网,从事欺诈、盗窃或军事活动。在极端情况下,网络攻击可以造成包括电网在内的工业基础设施的运行中断、损毁或破坏。2015 年12 月,乌克兰西部电网遭受网络攻击,黑客通过在配电中心计算机系统上安装恶意软件,使30 个变电站停止给电网供电。2019年3月,委内瑞拉持续一周大停电,据分析是该国古里水电站遭受网络攻击,失去对绝大部分变电站的监测及控制所致。据统计,1990 年至今全球约138件大停电事故中,网络攻击原因约占3%。

三是不断加剧的关键矿产资源安全风险。随着低碳转型的加快,锂、钴、镍、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也意味着能源系统从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转变。2021 年5 月,国际能源署发布《关键矿物原材料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报告,认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导致铜、锂、镍、钴和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激增,但关键矿产全球供应链存在地理分布集中、项目开发周期长等诸多风险。在现行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情景下,2040 年全球关键矿产的需求总量将分别为2020 年水平的2~4 倍。2040 年锂的需求预计是2020 年的13~42 倍,石墨达8~25倍,钴预计为6~21倍,镍为6~19倍,锰为3~8 倍。稀土预计达3~7 倍,钼为2~2.9 倍,铜为1.7~2.7倍,硅预计达1.8~2.3倍。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2040 年约90%的锂、70%的钴、60%的镍及40%以上的铜和稀土元素将被用于清洁能源技术,能源系统将成为关键矿产的最重要市场参与方。

对关键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将使全球供应链面临诸多风险。一是地理分布更为集中。与石油在全球各地都有生产并能在全球市场自由流动和交易不同,锂、钴和稀土等许多关键矿产资源的生产和加工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前三名的生产国一般都占到75%以上。刚果(金)的钴矿储量占了全球储量的一半,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三国的锂资源储量占全球总量近八成,中国的稀土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二是项目开发周期长,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0~2019年间,全球矿产项目平均开发周期为17 年,其中勘探阶段为12 年,施工到投产约4~5 年。三是矿产资源品位下降。优质高品位矿产开采日渐减少,矿石质量持续下降。过去15年中,智利的平均铜矿石品位下降30%。四是更严格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要求的限制。随着国际环境、社会和治理审查日益增加,关键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成本与压力不断增大。此外,复杂且有时不透明的供应链,包括贸易限制或其他问题可能引起的风险,也增加了主要生产国的供应中断风险。

传统能源地缘博弈向天然气倾斜

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油气供需格局一直影响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诸多战争和冲突因此而起。从长远看,随着电力世纪即将到来,石油和煤炭将成为下一个石棉,作为关键资源的相对重要性将显著下降。主要资源国、大型油气公司等的影响随之削弱,霍尔木兹海峡或马六甲海峡等关键运输通道的战略价值也将显著下降。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外交将被削弱,石油等能源作为外交工具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辉煌不再。俄能源和金融研究所所长萨利霍夫认为,俄罗斯工作重点将放在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上,“外交政策扩展的资源和机会将更少”。各国也开始重新思考能源外交,美国和沙特两国战略联盟关系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化石能源的退出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传统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仍将存在一段时间。不过,其内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石油的重要性有所减弱,相对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过渡能源。2021 年下半年全球能源荒的核心就是天然气。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有着诸多因素,俄美欧等以天然气为核心的激烈能源地缘博弈无疑是重要的背景和原因。多年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与天然气价格等争端相交织,多次引发断供危机。为了尽可能摆脱对经由乌克兰输欧天然气管道的依赖,扩大对欧天然气合作,俄罗斯在积极推进北溪管道的同时,逐步减少经由乌克兰对欧天然气供应,在欧天然气需求大涨及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天然气价格不断飙升。

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无疑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能源竞合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力量。欧洲出现能源荒后,俄罗斯频繁发动天然气外交,以期实现多元战略目标。一是推进北溪管道项目。“北溪-2”天然气管道将改变俄乌力量对比,密切俄欧经济联系,加重欧洲对俄能源依赖,缓解西方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二是反击西方舆论,树立市场维护者形象。普京认为西方关于俄方“以能源为武器”的说法是纯属出于政治目的的无稽之谈,强调俄欧天然气合作更看重信誉和长远效益而非短期眼前利益。三是推动签订天然气供应长期合同。欧盟倾向于现货市场交易,而俄罗斯认为长期供气合同更符合其利益。相对于俄欧天然气谈判,俄方更倾向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和欧洲国家消费者之间的双边合作。四是推动国内天然气交易平台建设。为增加天然气出口话语权,俄罗斯一直推动圣彼得堡现货交易中心建设。此外,俄罗斯对外频繁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姿态,极力宣扬天然气相对清洁,试图影响美欧立场,将其作为向碳中和过渡的重要能源。

美国近期对俄外交也迭加着能源与地缘政治等多重考虑,既希望维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以避免通胀加剧,也希望利用当前时机积极拓展欧洲天然气市场,又不放弃战略上对俄罗斯的遏制与打压。随着油价的上涨,拜登政府在维持对国内页岩油气开采的限制以推进其气候新政的同时,对外频繁施压欧佩克和俄罗斯增产。特别是在天然气方面,美国积极插手欧俄能源合作,竭力阻挠“北溪-2”天然气管道。一是舆论谴责俄罗斯打能源牌。美国国务院能源安全高级顾问阿莫斯·霍克斯坦施压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增加对欧天然气供应。美国联邦众议员、共和党人麦考尔呼吁就欧洲能源危机对俄实施制裁。二是加大援乌抗俄力度。2021 年9 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启动能源和气候战略对话,美国西屋电气与乌克兰国家核能发电公司签署建造新核电站的备忘录,协助建设赫梅利尼茨基核电厂。三是力阻欧盟批准北溪管道。美觊觎欧洲能源市场由来已久,一直以北溪管道增加欧洲对俄能源依赖为由坚决反对。国务院副发言人贾莉娜·波特表示,即便“北溪-2”项目已完工,但美国仍然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交易,并将继续反对该项目。

欧洲对俄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与俄美欧地缘政治博弈、能源低碳转型等相交织,试图左右逢源平衡多重目标,但囿于政策矛盾和内部分歧等时常陷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欧洲在能源特别是天然气方面对俄依赖严重,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改变,符合其经济与能源安全逻辑的战略应该是加强与俄能源合作。但出于地缘政治和能源转型等考量,欧洲外交及能源政策往往背道而驰。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进口多元化等途径摆脱对俄进口依赖,追随美国在乌克兰等问题联合压俄。另一方面,通过诸多加速能源转型的政策威胁俄能源利益。2021年10月,俄罗斯最大客户之一德国宣布将在2050 年前“弃气”。欧洲近年来着力改变天然气进口方式,日渐转向灵活性更强的现货交易,不愿意再与俄罗斯签订长期协议。欧盟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不仅威胁俄能源等出口,还影响俄气候、税收、外贸政策和经济战略等。在这种矛盾心态和政策影响下,欧洲在2021年能源荒后的应对措施也往往前后不一,相互矛盾。一方面,欧洲为缓解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缺口,加大与俄能源谈判与协调力度,在北溪管道问题上立场也出现一定松动。但另一方面,又联美压俄增产,将欧洲“能源危机”归咎于俄,批评俄打天然气牌,并加大在乌克兰等问题上对俄外交施压力度。能源荒还使欧盟内部政策分歧进一步加剧,不仅在去煤和去核等问题上纷争不断,更难以形成一致的对俄能源立场和政策。

欧洲能源荒不仅牵动俄美欧三边地缘战略博弈,也波及中国和亚洲等许多国家。一方面,加剧天然气市场竞争,欧洲舆论指责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亚洲国家购买了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另一方面,相关国家间的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出口国正逐步形成同盟关系。2020 年开始,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每年举行1~2次天然气论坛圆桌会议,邀请天然气生产商和政府能源智库参加,在会议上共享天然气生产和销售的信息,探讨针对区域市场建立统一的行动纲领。二是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扩大。俄对华日供天然气已达2800 万立方米,预计2021年底前将增至4300万立方米。2021年9月29日,俄罗斯电力公司InterRAO 表示,该公司正在研究大幅增加对华电力出口的可能性;三是中美天然气合作取得新突破。2021 年10 月11 日,美国切尼尔能源公司与中国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合同,拟从2022 年7 月1 日起在13 年内每年以离岸价(FOB)供应液化天然气90 万吨。10 月21 日,美国全球风投液化天然气公司与中石化签署20 年贸易协定,每年出口液化天然气400万吨。

中东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多年来能源地缘博弈的一大焦点。近年来,在欧佩克与俄罗斯、美国等产油国间围绕增减产等问题的竞争与合作依然频繁的同时,东地中海沿岸国家旧有的地缘政治矛盾因天然气开发而更进一步激化。以色列、塞浦路斯、埃及等国先后在东地中海领域的天然气勘探上取得突破,使该地区成为全球天然气开发新热点。2019 年1 月,埃及、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约旦和巴勒斯坦六国正式成立东地中海天然气论坛,以推动协调开发。由于埃及、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腊与土耳其存在领土等矛盾与争端,在东地中海拥有长段海岸线的土耳其被排除在外。2020年8 月,土耳其派出军舰护卫在争议海域进行油气勘探的船只时,与希腊军舰几乎相撞。随后,希腊获得欧盟、埃及以及海湾国家支持,在东地中海大搞军事演习。2021 年,土耳其顶住欧盟制裁以及希腊等国压力,继续谋求推进天然气的开发。

新型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浮出水面

可再生能源地缘政治属性相对较弱,但并不意味着能源地缘政治的消失。清洁能源地域分布广泛,在边际成本、政治属性等方面迥异于化石能源,但这并不意味着能源地缘政治仍将持续,它仍会造成新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从“石油世纪”向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世纪”的转型将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其影响将不低于从薪柴转向煤炭及从煤炭转向石油的影响。尽管长期看,化石燃料可能不再是地缘政治的焦点,但新形态的冲突、争议和动荡将持续出现。

一是电力地缘政治凸显。与油气全球性交易不同,电力不是全球贸易产品,不会出现类似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引发美国加油站排长队的现象,意大利亚的停电也不会导致纽约电价上涨。电力卖方与买方相对灵活,电力交易往往比油气贸易更为互惠。油气只从出口国到进口国单一方向流动,而各国之间的电力贸易则双向流动。风力和太阳能等“无火电力”将降低国家和企业燃料供应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但随着输电网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电网政治”有望取代“管道政治”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电气化将成为新的能源博弈战场,相关地缘风险逐渐凸显。理论上,主导电网的国家可能对其邻国实施恶意控制,国家间断电将与油气制裁相似成为重要的外交工具。缺乏政治信任仍是国家间建立区域电网、进行电网合作的主要障碍。当年在奥斯陆和平进程中,有关方面提出的建立阿以输电网以增强双方互信的计划无果而终。中国国家电网在竞购澳大利亚配电网络Ausgrid、比利时配网公司Eandis及德国输电运营商50Hertz股份时,均被这些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予以叫停。

随着清洁能源开发比例的提高,国家间合作的必要性显著增强,一些地区积极谋划电力一体化,跨国互联电网规模逐步扩大。北美互联电网覆盖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部分地区,装机总容量超过10亿千瓦。欧洲互联电网覆盖30多个国家,装机容量近9 亿千瓦,并逐步向东欧、俄罗斯、中东及北非等地扩展。亚洲(东盟电网)、非洲(五个次区域电力池)、中美洲和中东(海湾合作委员会电网)也正在形成区域电网,亚洲超级电网、北非沙漠电力电网项目和北海海上电网等超级电网已进入摸索阶段。连接生产国、输送国和消费国的区域电网将塑造地缘政治意义上的相互依赖,进而催生区域电力共同体。不过,在区域电网建设和电力一体化进程中,地缘政治竞争因素仍不时相伴,一些国家试图借机重塑地缘政治。奥巴马政府曾向拉美国家提出美洲2020电网互联计划,拜登在其竞选纲领中提出将建设从墨西哥、中美洲到哥伦比亚更加一体化和清洁化的电力网络。2018 年,一直与俄罗斯电网相连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决定切断与俄罗斯的电网,利用欧盟10亿欧元的拨款加入了欧洲互联电网。

二是关键矿产资源竞争加剧。随着能源低碳转型的快速推进,国际能源资源竞争日益从油气向锂、钴等关键矿产资源扩展。美国资源问题专家迈克尔·克拉雷在《最后的竞争:地球剩余资源大抢夺》一书中表示,“即使未来出现一个绿色高科技的时代,很多先进的绿色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也将依赖较为稀有且难以获得的特种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材料控制权的争夺将愈演愈烈且越来越重要,且丝毫不亚于工业时代对石油、铜等基础商品控制权的争夺。”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17 年底公布《美国关键矿产资源》报告,把锂、钴、锰、石墨等锂电池所需的元素列入关键矿产,认为这些矿产涉及“新兴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国家安全”,并称关键矿产的需求增长将引发竞争与冲突,对相关行业构成重大风险。欧盟委员会自2008 年起定期发布《关键原材料清单》,在2017年更新的最新清单中,则把包括锂、钴在内的27 种关键材料列入稀缺清单。

美国向来重视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与投资,近年来关键矿产资源外交也日趋活跃。在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明确规定美国的铀、钛、镍、铂等金属资源由加拿大供应,还联合加拿大矿业公司在拉美地区建立了矿产资源供应基地。2019年9月,美国提出“战略矿产倡议”,并推动刚果(金)、赞比亚、澳大利亚、阿根廷、菲律宾等十国加入这一倡议,并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首次多边会议。2020 年9 月30 日,美国发布第13953 号行政令《应对依赖外国竞争对手的关键矿物对国内供应链的威胁,支持国内采矿和加工业》,特朗普宣布了“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所谓对中国关键矿物的依赖而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2021 年6 月,白宫发布《建立弹性供应链、振兴美国制造业、促进基础广泛增长:第14017号行政命令下的百日审查》报告,认为关键矿产与原材料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并督促供应链“去中国化”。同月,美国和欧盟在G7 峰会上表示将协同力量应对全球供应链在关键矿产和半导体等领域的风险。9月,美日印澳(Quad)峰会提出,四国将合作建立负责任和有韧性的清洁能源供应链,加快绘制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关键技术和原材料供应链。

欧盟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也日益重视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外交。欧盟认为关键矿产资源是“事关欧盟战略安全和自主权的议题”。2020 年9 月组建了欧洲原材料联盟,加强成员国间的政策与产业沟通,促进本土关键矿产资源开发;与重要的或潜在的资源国建立“关键材料伙伴关系”,将邻近的挪威、乌克兰、西巴尔干国家(如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纳入欧盟的供应链;举行一年一度的欧盟、美国、日本关键原材料三边会议。日本进一步加强了与越南、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国家在稀土方面的合作及与南美的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国的合作,前首相菅义伟在2020 年对越南的访问中将稀土合作列为优先事项。2021年8月,韩国LG 新能源牵手澳大利亚矿业有限公司,锁定为期六年、共7000 吨的钴供应订单。澳大利亚表示,将于2022年主办清洁能源供应链峰会,为“印太”地区建立关键供应链制定路线图。

随着能源低碳转型的推进,关键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地区将因需求增加而受益,新能源和资源大国影响上升。拉美拥有丰富铜、铁矿石、银、锂、镍、锰和锌储量,非洲铂、锰、铝土矿和铬等储量丰富,印度有丰富的铁矿石、钢铁和钛。玻利维亚、蒙古和民主刚果等矿产丰富国家也将在全球能源价值链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传统油气等领域的资源“诅咒”也可能转移至新的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哥伦比亚正在经历长期的国内武装冲突,其国内不同武装团体通过控制和非法开采锡、钨、钽和金矿等资源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世界上大多数钴资源位于民主刚果(DRC),该国以不稳定的历史和治理不善而闻名。

猜你喜欢

天然气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丰富的能源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