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学校体育师资校际交流困境与纾解研究

2022-11-04杨益兵敬龙军唐海军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资城乡体育教师

杨益兵,敬龙军,唐海军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乡村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占比重较高,也是国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主体。2020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是综合分析运用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参考了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近20个省份中的调查研究数据编制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可以得出,虽然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目前乡村教育仍占较大比重,乡村学校基数大,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突出短板。

1 我国乡村体育师资的存在的问题

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直是整个乡村学校教学中的薄弱点,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在教育投入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乡村学校体育较落后。与城市体育师资对比,我国乡村体育师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乡村体育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匮乏

2015年4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已经明确提出: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已经将乡村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但是兼职体育教师在乡村普遍存在,甚至部分乡村地区兼职体育教师的数量多于专职体育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师资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环节。2001年10月份颁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明文规定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根据不同教学层次,依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合理规定教职工编制,另外《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中,对体育师资的配备也做了具体规定。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乡村地区学校仍大量存在“一人一校”的现实状况。学者李可欣、丰丹在《株洲市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株洲市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师生比是 1∶276,而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师生比是 1∶320。因此,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要小于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

1.2 乡村体育师资在专业性方面较低

对于教师而言,掌握自身的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重要支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教学中大量知识与技能需要身体练习来获得,因此,丰富的实践操作是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这一显著特点让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较大差异,正是这一特点让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成为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双重素质的拥有者。乡村地区的学校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比较弱化,相比其他学科教师,乡村体育教师学历普遍较低、体育师资的培训以及引进方面相对被轻视,学者熊扬名、王永安在《我国城乡小学体育师资配置差异研究》一文中分别对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区域中14个地州市的700所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得出了在调查区域内乡村体育教师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比例约为85%。由此可见,我国乡村小学体育教师低学历现象广泛存在。《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0)》分析,约有65%的体育教师不是体育教学专业,“所教非所学”的现状普遍存在。在学科结构方面也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结构性师资的短缺让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严谨性与科学性,难以有效地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运动机能,这也是乡村学生缺乏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乡村体育师资的继续教育机会有限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提升乡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乡村体育教师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缺乏继续教育机会,导致其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对前沿动作技能、知识知之甚少,对比城市体育教师,乡村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缺失,乡村体育教师更多依赖于经验教学,缺乏创新和合作意识。学者李可欣、丰丹在《株洲市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株洲城市中小学每年参加2次及以上业务培训的体育教师所占比例为 88.7%,只有11.3% 的体育教师每年仅参加1次及以下业务培训; 而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年参加1次及以下的却占46.9% ,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业务培训。

2 城乡体育师资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乡村体育师资因各种因素存在着许多问题,反观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相对充裕的城镇地区,存在的问题较少,因此城乡体育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普遍存在。探索、推进城乡之间师资的校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缓解乡村学校因体育师资问题而造成的窘境。

2.1 有利于提高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城乡教师的交流、支援过程中,城镇学校往往会派遣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优秀骨干教师,或者是通过系统培训、教学方法新颖、思路清晰的年轻教师前往乡村学校进行交流。交流期间,首先,派遣教师会承担起本学科相应的教学任务;其次,派遣教师在与当地教师开展的教科研活动、技能比赛、教学比武、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中,会带动和帮助受助乡村学校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受助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城乡体育师资的流动是双向的,乡村体育教师在与城镇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能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机会,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巩固原有的理论知识水平,完善运动技能的要领以及准确度。

2.2 拓宽了城镇教师的晋升渠道

教育部在2006年2月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将农村支教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的必备要求,但是现行的支教政策覆盖面小,名额有限。许多城镇教师没有乡村任教经历而不能正常晋升,因此通过推广城乡教师的校际流动能够为城镇体育教师拓宽晋升的渠道。

2.3 促进城乡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教师专业化的形成与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教师处在不同的教育环境时应及时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的发展能力。我国当前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入教前的师范类专业学习形成的,但是仅依靠入职前的一次性师范专业学习,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很难做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体育教师专业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也有所区别,如体育教师任教后继续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生活环境、学生、教师的同辈团体等。城乡教师的交流活动使体育教师原来相对熟悉、习惯的教学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因长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带来的职业倦怠感,使体育教师重新焕发出新的职业气息。

2.4 有利于城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化提升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进行阐述:(1)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主要指体育教师群体总体内在的、外在的专业品质的一种提升;(2)从教育学角度解释,主要是指体育教师个体自身的、内在专业素养的提高。城乡体育教师交流为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促使交流教师体验和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差异问题,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体育教师顺利渡过职业生涯高原期进行了有效干预。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包含教师个人以及教师群体2个维度。在目前城乡体育师资水平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通过城乡体育教师校际交流的方式,能促进城乡体育师资的健康流动,对促进城乡体育师资教学能力的总体提升是一种有利的尝试。

3 城乡体育师资交流面临的困境

加强城乡体育教师双向交流是改善我国目前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的重要举措,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的匮乏以及师资素质整体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城乡之间体育师资的双向流动得到缓解。但是,在师资交流实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阻碍着交流的健康进行。

3.1 政策背景下,优质体育师资流动缺乏动力

从我国教师校际交流政策的演变情况可以看出,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经历了从开始的“鼓励引导”,到中间的“积极推动”,到最后变成“强制要求”,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对教师交流的管理趋势进一步明显。行政化手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效率高、见效快,且参与交流的教师在学科类别、人员数量可控。但由于政府强制推进的合理性不足、决策程序欠科学、强制性实施,教师交流的实效性不佳,流动教师对刚性交流制度的实践困境与法律思考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很多体育教师参与交流轮岗是因为评定职称要有乡村支援经历这一硬性条件,使体育教师参与交流的目的主要停留在功利性角度。因此,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由于职称晋升已经完成,在没有晋升限制的情况下更加不愿去乡村学校交流。

3.2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生活面临新的挑战

城乡体育师资的交流对促进城镇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改变了其原有的教学生活,也影响了其专业的发展。

3.2.1 在城乡体育教师交流过程中,城乡体育教师双方的教育教学任务存在巨大差异。由于乡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在学科结构上存在缺失,城镇体育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后,“所教非所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运动技能,当体育教师不再从事自己本专业的教学就会淡化原有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利于体育教师本人今后专业化的发展。乡村教师交流到城镇学校后,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胜任教学任务,常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

3.2.2 体育教学硬件的变化,乡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学场地不标准、体育教学器材匮乏等情况。城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又已经形成了依赖教学器材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现实的差异对城镇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设计产生了影响,城镇体育教师可能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开发制作新的教学器材,这对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3.2.3 教学对象的改变,由于乡村学校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学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城乡学生在性格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加上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多,新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城镇体育教师重新调整,种种方面都无形中加大了城镇体育教师的工作开展难度。

3.3 教育理念的差异,导致体育教师易被“边缘化”

由于城乡在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相比其他学科教师,乡村体育教师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甚至常被认为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在这种态度下,乡村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使体育教师的辛勤付出长期得不到相应的认同与尊重,长此以往体育教师会产生一种付出与回报不相等的失落感,严重打击了其工作的积极性,教学工作缺乏激情。

3.4 现行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阻碍了教师交流制度的有效施行

我国目前实行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是学校所有制,教师的岗位编制都具体归属到每一个学校,在这种人事管理模式下,教师本质上是“学校人”。加上城乡教师的人事管理原本就属于2个不同管理系统,这种 “人走关系留”的交流方式导致体育教师缺乏归属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不能充分发挥教学优势,让城乡教师交流这一好的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优质体育师资的积极作用。

4 城乡体育师资交流途径的探索

4.1 加强宣传,“刚柔”并举,保障体育师资健康交流

体育教师作为交流的主体,交流需要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交流对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利用各类媒体力量,加强对体育教师交流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让体育教师从思想观念进行转变,由“让我交流”到“我想交流”,要使体育教师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交流的渴望,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全身心地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同时城乡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起各种促进体育教师交流的保障机制,用政策引导、激励城乡体育教师参与交流。

4.2 多措并举,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自信

树立专业自信是体育教师应对各类体育教学困境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专业自信是基于现有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的大背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扎实精准的运动技能、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高尚的师德情怀和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对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和教育知识与方法的高度自信和自豪感。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应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且要在教学方面从“教什么”转变到“怎么教”,创新教学方法、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与思想、学习以及掌握先进的技术动作。因此,体育教师应学会接纳自己,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职业,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归因方式,把教学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强,提高体育教师的自信心。

首先,学校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有助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其从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认同感。其次,学校要改良评价方式,体育课程不是一般知识技能的学习,其是知识、动作技能、能力、精神态度的合体,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考核成绩去评价,体育课程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再次,体育课是户外实践课,良好的场地器材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保证乡村学校有足够的体育经费制备并改善体育场馆设备。最后,转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教学的第一任务,提高学生承受社会压力、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最后,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政策,推动乡村体育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对体育的认识,让大众参与体育,体验其乐。学校和社会应通过以上方式,不断改进乡村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和家长认可学校体育教学,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信,使到乡村学校交流的城镇体育教师以及乡村体育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时能明确自己的重要作用,产生职业认同感。

4.3 扩大政策扶持力度,维护体育教师公平待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乡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社会地位低、工作不受重视、生存条件差、待遇低、职称评聘难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保证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与其他学科教师同一标准,同等享受评优评先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因此,提高交流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是激励体育教师从事交流的直接有效的手段,要让交流体育教师真正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关怀,才能激发出其高度责任意识以及强烈的奉献精神,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投入交流教学工作。

4.4 改革体育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体育教师稳定交流

各地人事与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行政区内的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加快推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体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权限收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来可以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师交流制度下的“人走关系留”的模式,打通城乡体育教师人事管理体制的壁垒,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对管理区域的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管理,由原来固定的某个学校教师,变为流动的区域内教师,再由区域内的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城乡各个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调派体育教师到各个学校进行交流任教。

5 结 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教师交流已经成为我国改善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方式。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师交流模式,是解决我国目前城乡教育师资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发展仍然不完善,覆盖面小,交流力度有限,各类激励保障措施还不完善,导致许多地方的教师交流工作还流于形式。体育教学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城乡体育教学工作存在巨大差距,城乡体育师资的交流是现行社会状态下改善乡村体育教学困境的有效举措,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参与者,同时也应该是推动城乡体育师资交流改革的先行者、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的助力者。

猜你喜欢

师资城乡体育教师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