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2-11-04路向功

学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文章

路向功

(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九年制学校,甘肃镇原 744514)

思维与语言是紧密结合的,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良好的思维能力使人们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初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语感,开拓思维,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知识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训练缺乏系统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能够意识到思维能力的作用与价值,但是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教学计划,缺少有效的课前预设,导致学生的思维处于零散的状态,没有得到发展的契机。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一味地沿用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思维训练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思维训练存在盲目性,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学生很难得到思维训练的收获。

(二)思维训练缺乏对话性

有些语文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主,认为只有多讲解、多解说,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才能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思想理念下,语文教师把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都用在了知识的讲解上,课堂互动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干预过多,总是试图将学生的回答引向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陷入僵局。虽然有些语文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双方都缺乏热情。

(三)思维训练缺乏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提问设计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提问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有些语文教师将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够得出答案,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有些语文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提问的时机,往往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随心所欲,没有精心设计,达不到启迪学生智慧、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还有些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过多、过碎,学生在思考时找不到方向和切入点,很难把握教师提问的本质和目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深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被孤立。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重新确定师生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还要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语文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向,理解学生的新奇想法,对学生展现出来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能量。在课后,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与尊敬,放下心中的顾虑和芥蒂,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只有课堂氛围融洽了,学生才能够更加投入,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创设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用初中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名人故事、奇闻逸事等作为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与归宿,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语文知识,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语言运用环境,开阔学生的眼界。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逻辑思维的产物,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深度分析,将文本所展现出来的逻辑关系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分析方法,培养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接收教学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题目,从题目中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再进行通读,根据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语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段意归纳。对于呈现并列关系的语段,可以从几个并列的意思中进行归纳;对于总分关系的语段,可以抓住总说的句子进行归纳;而对于承接关系的语段,可以从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等方面来进行归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生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初中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整理,制作出思维导图,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解题效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语文思维,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求同、求异思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篇文章,不同的文章体现着不同的写作手法,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是有些文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文本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教学为主,同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揭示了同一个主题,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单元中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这些文章在选材、主题、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共同点,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用心灵感悟作品,快速地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进行对比、将不同作者同一体裁的文章或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开放性。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前,初中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只是来源于与课本配套的学习资料和教师的灌输,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没有表达自己主观感受的机会,也无法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总是习惯以读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无法切身感受人物角色的心境,与阅读内容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此,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阅读内容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以新的视角去解读文本,从而获得不同的感悟与领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假设,思考“假如是我应当怎样做”“假如他不这样做会怎样”等,通过假设思维训练,使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培养其创新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制造矛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逆向性的阅读分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利用有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情况等,设计具有趣味性、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新知识,提高课堂活跃性,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语文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式的提问方式,结合文本内容向外延伸,去探究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从侧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曲折式提问,不直接问,而是拐弯问、迂回问,引导学生换个思路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方式,比如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就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提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点燃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以课文为基础开展写作训练。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课文教学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在课文学习中萌生的思想情感延伸到写作中,升华自己的阅读情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书写读后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学习心得等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设有“留白”,为学生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组织续写、扩写训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填补文章空白,在原有的课文内容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与素材,实现对文章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文复述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描述出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从而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并给学生提供改进的意见,便于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2.迁移课内知识开展写作训练。教材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段句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写作,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的写作特色,将仿写训练变为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课文架构的重点剖析与解读,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在此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增添语文课堂的活力。语文教师还可以设计“一题多练”写作训练,为学生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把日常学到的语文知识综合地应用到写作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研究性写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结合写作主题,自己收集材料、确定写作题目进行构思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要摒弃重知识、轻思维的思想,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变学生的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思维习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