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

2022-11-04何新宏

学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件多媒体

何新宏

(甘肃省民勤县第二中学,甘肃 民勤 733307)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和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相比较,学生的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模式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当前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融入信息技术,力求用新颖、多元化的方式展示语文知识,使学生更为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取得理想化的语文教学效果。同时,在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探究、合作及自主性学习能力,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当前微信、微博、微电影出现在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在这种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微课教育,这样既可以打破教育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现有语文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还可以向学生展现微课教学的高效、互动和实时性特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取得优异成绩。

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由于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与稳定,而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和集中,所以只有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围绕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多元化展示语文知识,从而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够专注与认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划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包含了认知和技能、过程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经验比较少,很难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基调,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够为中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一步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三)教学设计多样化,增加语文知识容量

信息技术能够用图片、视频、文字、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文本知识,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能够让语文教学设计更为多样化,增加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文本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同时,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文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文本知识类型比较多,其中古诗词、文言文、小说等内容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是相对晦涩难懂的。如果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融合,则能够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心理描写手法,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与阅读技巧,增加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容量,进而拓展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广度与深度。

二、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合缺乏深度

在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期间,存在整合缺乏深度的问题。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在积极提倡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深度融合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依然停留于“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生动、趣味课堂”的认知中,无法向学生真正展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了“花架子”,两者之间更是缺乏整合的深度。同时,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依然简单地把课本中的文本知识搬运到多媒体课件中,师生角色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导致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处于瓶颈期,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有待增强。

(二)整合过程要素分离

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整合过程要素分离的现状。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融合过程中,教学文本、多媒体技术、师生是基本要素,要想以此来构建完整的教育学习系统,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质量、效率。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并不是简单地用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与次数来衡量的,而是要考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是否发挥了有效性与必要性,使用不当、滥用、不用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融合过程中,学生依然是文本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无法构建“学生为主体学习对象”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融合缺乏效度

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存在融合缺乏效度的问题,无法锻炼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能力,不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然凭借自身的主观意愿来设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存在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现状,因为不注重对于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三、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重视语文素材设计

要想使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充分融合,要想体现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与作用,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素材设计,保证素材设计的新颖性、简约性、一致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学习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文字设计方面,教师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合理调整文字中的格式、颜色、字号,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做到简明扼要,防止学生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况,能够始终高度集中于语文学习活动中。同时,信息技术能够以图片的形式来点缀文本内容,教师一定要保证图片颜色淡雅、简洁明了,力求和整体的文本素材之间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够展示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活动的感染力,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理想化的语文课堂。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通常都是把书本中的知识搬运到课件中,这样不仅无法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排斥心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文本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整合,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文本知识面。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主要的教学工具,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与融合,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要围绕语文教学系统的复杂性特征,科学挑选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形式、内容,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文本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课件,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学生发展水平及教育目标,科学、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展示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感官刺激强的优势,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布置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并要把中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对象,让多媒体课件服务于学生,改变以往多媒体课件主导学生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与技巧,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也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从中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与学习困惑,让多媒体课件发挥出点缀与引导的作用,实现传统教育手段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注重语文微课程平台建设

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语文微课程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微课是当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模式,能够把零散的语文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学校、教师在语文微课程平台建设期间,一定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实现教学环境、教材内容的调节,引导学生和教材内容之间深度交流,设计主题式与系列化的语文微课程,实现语文微课程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着力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微课程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产物,完全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移动的语文学习平台,所以在语文微课程平台建设中,教师不要把文本知识直接搬运到微课程平台中,而要围绕中小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创造性、多元化地向学生教授语文文本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微课程主题明确、短小精悍,进而构建结构化的语文教学视图,引导学生基于整体视角下来学习语文知识,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

(四)做好智慧阅读教学工作

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引领之下,教师要做好智慧阅读教育工作,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能够勇于个性表达、独立思考,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从中受到情感熏陶与思想启迪。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对阅读教学的重视,通常都是用领读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而在智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与云平台的方式展开阅读,既能够拓展阅读资源,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阅读能力、阅读进度,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生成性阅读,更为强调阅读过程,激发学生的知识生成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实现智慧养成、创造力激发,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阅读智慧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用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想象与联想,拥有独特的阅读体验,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创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公,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

(五)借助情景驱动策略实施深度体验

在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融合过程中,一定要借助情景驱动策略实施深度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阅读体验,深化对文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文本的运用与学习,不仅需要理解字词句段篇内容,还需要对应用场景与表达方式有深入、全面的认知,所以教师要把阅读活动放置在一个教学情境中,并且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文本特征,设定出学生能够接受、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充分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高效化阅读和学习。在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深度整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展示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和作用,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知识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融入教学情境,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刻感知人物情感,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学习对象,这样才能构建高效化的语文课堂,实现知识迁移、知识构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能够拓展中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信息技术和中小学语文课程融合期间,教师一定要围绕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学习进度,合理设定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育工具的优势与作用。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