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2022-11-04白玉红

学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双减化学作业

白玉红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双减”政策实施对象是中小学生,受益者也是中小学生。具体来说,“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将中小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将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外培训中解放出来。一直以来,我国始终施行筛选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致使学校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过分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品质等,关注度则非常低,难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面对“双减”下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明确“双减”下的教育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乐学、好学的环境中,完成高效率的学习,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双减”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依然被束缚在传统的“以考定教”理念中,致使化学课堂教学呈现“考试考什么,课堂就教什么”的状态,甚至指向考点内容开展题海战术,引导学生借助题海战术,在反复做题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却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另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常常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忽视了教学方式的思考和更新,致使化学课堂教学一味被束缚在“知识传授”的模式下,难以真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无论是“双减”政策中,还是化学核心素养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思考、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化学教材中的知识,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魅力,是否在学习中实现了思维、品质、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树立“大教材观”,适当补充和延伸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在广阔的学习资源中感悟化学知识的魅力。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一直被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以考试大纲作为金科玉律,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蓝本,将其中的知识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又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练习题目,旨在通过反复训练强化知识点,初中化学课堂逐渐进入“灌输知识——练习”的循环模式,致使化学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双减”下的教育目标。

(三)局限于理论中,实验课程少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想真正学好化学知识,必须要立足于学科的特点,增加实验课时,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纵观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刻,认为化学实验可有可无。也有部分化学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基本上都是采用演示实验、讲实验等方式进行,认为学生只要认真观察、认真听讲,记住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实验学习中感悟到化学学习的魅力,甚至制约了化学实验的教学价值。

(四)教学方法欠缺科学性

在“双减”视域下,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整体上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真正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率学习。但在调查中发现,化学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墨守成规地按照知识灌输的模式,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机械化的记忆,在反复训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有一部分教师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教学方式,采用完全“放手”的方式,将自主学习提纲抛给学生,指导其自主学习。这种完全“放手”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但学生经过一阵喧闹之后,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不得不按照传统的模式,再次进行讲解。

二、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初次接受化学知识,自身缺乏化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常常面临着生疏、陌生的现状。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互动不够频繁,难以真正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需求。在“双减”视域下,为了真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高效率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致力于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习环境的影响,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新知识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化学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知识探究者身份,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亲其师”中“信其道”;同时,还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面向全班所有学生设计出差异化的问题,或者补充趣味性的材料等,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可立足于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哪些金属材料”。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井盖”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井盖是否可以由一种材料构成”,接着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思考的答案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就这样,在良好化学课堂氛围的影响下,既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探究主动性,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了“双减”下的化学教学目标。

(二)合理借助信息技术

在“双减”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时,还应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与传统的“粉笔+黑板”“口头讲解”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并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高效掌握和内化,真正实现了化学知识的高效学习。例如,在教授“原子结构”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感知原子的微观结构,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将原本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在“水的净化”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的实践模拟,引导学生对净化原理、净化过程形成直观的感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参与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知识的高效学习,有效避免了反复讲解模式下的学习弊端,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实现了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率学习。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初中化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可结合信息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还面临哪些难点、疑惑点、薄弱点等。在此基础上,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症”开展针对性教学。

(三)依托问题情境强化收获

面对“双减”下的要求,问题情境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始受到教师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双减”政策下,虽然要求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并未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是否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是否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等。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唯有摒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科学设计问题情境,以便于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研究课本中的知识,并在研究中加深对化学概念、化学公式的认知,真正提升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例如,在“物质的加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本章节重难点是“物质加热方式以及加热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在优化教学设计时可融入问题情境模式:清晨,妈妈在做早饭的时候,先将牛奶放到了热水中;之后,又将面包放到微波炉中。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最为常见,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对牛奶和面包进行加热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之后,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针对不同的化学物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加热方式?我们在借助化学仪器对化学物质进行加热的时候,还应注意哪些问题?促使和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高效达成“双减”下的教学目标。

(四)融入实际问题高效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首次接触化学这一下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无法理解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延缓了化学课堂教学节奏,也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沉重的负担。为了实现“双减”下的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增加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化问题中,对抽象的化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进而成为一名综合型的人才。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提升初中化学学习效率,可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很多家庭中都是饮用自来水,而烧自来水的水壶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层水垢,怎么去掉水垢?其实,厨房中的白醋就可以将水垢轻松除去。接着,从这一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逐渐进入“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中。如此一来,熟悉的生活案例不仅激发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学习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真正满足了“双减”下的教学目标。

(五)增加实验课时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化学现象、化学规律等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及分析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真正满足了学科素养下的化学教学目标。当前,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关注度不够,甚至缺乏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而在“双减”背景下,为了真正实现减量不减质的目标,化学教师不仅要从观念上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实验课时比例,还应尊重初中生在化学知识探究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实验学习需求,从整体上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的实验教学中,稀释浓硫酸和水在接触的一瞬间中,会出现液体沸腾、浓硫酸四处飞溅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双减”视域下,为了提升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可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促使学生在对实验的观看和思考中,促进他们其他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双减”下的高效率学习。

(六)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基于“双减”的内涵,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优化作业设计,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后作业,确保学生在高质量的作业中完成化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具体来说,在设计“双减”背景下的课后作业时,还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设计层次化的课后作业。鉴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坚持分层的原则,针对班级中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设计差异化的课后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中有所成长和发展。其次,精心筛选作业。“双减”背景下,必须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作业题目,避免出现重复性训练。再次,设计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双减”视域下,化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立足于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多元化的作业模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作业中;还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实验、实践调查等作业,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双减”视域下,化学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查找多种资料,搜集与其相关的考试题目,最终经过整合,形成题库,以便于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纵观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受到“以考定教”理念和模式的制约,致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满足“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唯有立足于“双减”的内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真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双减”下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双减化学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