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合理论视角下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构建 路径探究

2022-11-04吴陈舒

旅游纵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竞合红色旅游竞争

吴陈舒 李 平

(1.萍乡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2.甘祖昌干部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

引言

2019 年,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在“红色湘赣薪火相传”湘赣两省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暨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推介会上正式成立,湘赣两省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至此迈入快车道。尤其是随着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共同打造全国知名的湘赣边区域红色旅游品牌。如何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通过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等载体把湘赣边区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探索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竞合理论剖析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构建路径具有适用性与创新性,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的落地生根开花提供积极的参考建议。

一、理论基础:竞合理论

传统的竞争理论认为竞争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对抗性行为,忽略了竞争对手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利益与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是如此。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已经成为共识与重要选择。新的竞争观倡导既要竞争又要合作,为了达成合作又必须经过竞争,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竞合理论”。竞合理论,亦称合作竞争理论,是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的企业管理理论,指企业之间在一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同时又在另一些活动中展开竞争。后来,“竞合”的概念被运用到区域间、政府间,衍生出城市竞合、区域竞合、府际竞合等名词。竞争与合作是一组动态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融合发展的社会,不仅有竞争,更要具备合作意识。单纯的对抗竞争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

将竞合理论引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建设框架具有高度的契合度。湘赣边各县(市、区)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过程中并非只有合作,在某些领域也存在竞争,甚至竞争激烈。就湘赣边红色旅游而言,互惠共生状态是其竞合关系发展下的最佳耦合联动结果。

二、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竞合现状

湖南、江西都是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较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已经不是传统的市场主体或旅游主体间的对抗性竞争,也不是单纯的一方受损一方获益的竞争关系,而是趋于共同受益的竞合关系。

(一)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合作分析

合作是组织之间为了共同达到所要的目标远景相互信任、建立协同发展关系并从中受益的行为。组织间能否形成联盟合作关系,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双方的合作动机、相互依赖程度、文化的契合度以及有效的整合沟通机制等。湘赣边跨区域旅游合作具备有力的支撑条件。

一是湘赣红色资源丰富。湘赣边红色资源种类丰富、意义重大,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等事件发生在此区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相似,具备一定的整合条件,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空间较大。二是地缘区位条件优越。湘赣边各县(市、区)地缘相近,处于“一带一路”黄金交汇区,北邻鄂豫皖、南达粤港澳、东接浙闽沪、西连渝川黔,已初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国道和高速公路交织成网,沪昆高铁与在建的3 条高铁纵横交错,边界各县(市、区)往来车程约2 小时,十分便利。三是情感人文相亲。历史上,湘赣边区是湘赣革命根据地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革命老区,生死相依、守望相助。毛泽东同志曾10 次来萍乡,刘少奇、李立三曾在安源领导安源工人运动,胡耀邦的革命生涯第一站在莲花县,从安源煤矿走出去的13 位将军中,有10 位来自湖南。到现在,湘赣边区交流往来依然频繁。四是合作基础良好。湘赣边人民长期致力于湘赣边合作发展,具备深厚的合作发展土壤。在国家大力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中,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成为重要的关切对象。为顺应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趋势,2020 年11 月14 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在长沙揭牌,湘赣两省红色旅游合作实现突破性进展。湘赣两省为合力共建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出台了合作协议,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举办了红色旅游文化节,研发设计了多条主题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成员单位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红色文化旅游合作卓有成效。

(二)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竞争分析

一是理性“经济人”特性在湘赣边界资源开发方面表现明显。竞合模式也可能给组织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如组织间潜在的冲突与博弈,管理的复杂性,组织所拥有的独特资源禀赋外溢等。双方的实力、资源的互补性、利益的冲突以及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组织间合作的关键变量,导致走向不合作甚至竞争关系。在湘赣边地区的省域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最大化的理性预期是竞合的内在需求。湘赣边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革命历史事件在此交织重叠,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相似度极高,其不仅是合作的基础,也可能导致激烈的竞争。因为理性“经济人”特性,各行政区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自经营旅游资源,缺乏相似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规划实施。例如,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发生地涉及浏阳市、铜鼓县、修水县、安源区、莲花县、永新县、井冈山市等县(市、区),并先后成立了秋收起义“一线九馆”纪念场馆。这些纪念场馆的布展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很多板块内容相互重复,普通游客很大程度不会把同一区域内的多个相似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导致相关地区竞争激烈。

二是地位和实力的不对称导致同业“荫蔽现象”。湘赣边各县区围绕红色文化旅游展开的竞争,最终体现为旅游景区的竞争。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旅游景区基于经济利益考量,竞争性较强。而合作通常是在市场驱动或政府驱动下,为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提高知名度进行的行为,这对于实力较强的地方和景区来说,合作意愿并不高。众所周知,湘赣边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程度不一,如较之湖南省,江西省开展红色文化旅游较早。2020 年,江西省红色旅游年接待规模达2.4 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 亿元。2019 年,湖南省红色旅游区在游客接待量、实现红色旅游收入上均同比增长15%以上。基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而加以宣传,对周边跨省地区的带动作用不强,反而容易出现同业“荫蔽现象”。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度竞争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合作可以降低成本,但难以排除“搭便车”的行为。

三是行政壁垒的刚性约束加剧经营市场的碎片化困局。从主观方面来看,政府出于地方发展考虑,各地发展思路、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在某些领域的合作难以深入,特别是利益分配方面难以统筹协商。目前,湘赣边红色景区不只是地理上呈分散状态,在红色景区市场经营管理方面也呈碎片化困局,缺乏统一的经营规划、资源调度。湘赣两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取得有效进展,而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则进展缓慢;为了共同利益目标做大市场时各方积极合作,而在分配环节的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的制定,如产品互推、客源互送、人才互动方面亟待通力协作。就客观方面来说,由于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行政壁垒的刚性约束,各地规划协调不统一。各成员单位间信息不对称、不共享,跨区域协作机制落实不到位,旅游开发合作难度较大,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形成。

三、增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推进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提质增效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得到外部支持。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竞合发展的理想状态即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最佳资源配置状态。最优的竞合模式可以发挥竞争与合作的优势,共享资源、共担成本并规避一定风险,实现共赢。

(一)情感治理:引起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冲突协调的情感共鸣

情感治理,就是在湘赣边区域治理中,区域共同体成员运用情感策略,通过满足湘赣边人民的情感需求,积极推动湘赣边区域人民的情感沟通,协调湘赣边区域各种社会关系的竞争行为和合作过程。作为江西和湖南两省的交界地带,基于省域治理的固有思路,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竞争下的矛盾与纠纷解决“间隙”。湘赣边人民要打好情感牌,以“湘赣一家亲”的情感认同作为化解竞合纠纷的润滑剂,共同激发协同发展的情感共鸣、积极性和满意度。

湘赣边区域的特殊性,不仅要遵从管理的“工具理性”、情感思维,也是其处理湘赣边区域公共事务时的竞合策略选择,为补齐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效能提供借鉴,继而实现湘赣边区域多重治理要素的流动、融合与协同共生。并通过发展红利构建利益共同体,提升湘赣边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而通过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这一最大公约数来加快经济建设,共商共建共治,追求共赢利益新格局。

(二)规划实施合力:增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诉求的利益交叉点

湘赣边各县(市、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十分强烈,但是基于各县(市、区)的不同利益诉求,在具体资源分配方面难以达成一致。这需要加强湘赣边利益分配的统一规划和协同发展,使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建设尽快落地。要加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统一规划,打破区域壁垒,继而形成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空间一体化规划机制,构建多元立体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协同联动水平,达成加强合作、共同培育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整体优势的共识。

第一,要融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创建一体化红色旅游线路。湘赣边要坚持“湘赣一盘棋”思维,高层次、高起点谋划部署和共同实施,围绕秋收起义等主线,构建连贯性、逻辑性和持续性的红色故事线,集中展示,借助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再现革命场景,营造规模效应,资源互补,采取“红-绿-古”相结合的方式,显著提升湘赣边区域整体竞争力。

第二,完善红色文化保护机制,制定标准化红色旅游范式。一是实现红色景区信息指示系统的标准化,包括景区内的红色术语、旅游指南、指示符号、信息图标等。二是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完善标准化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以及红色旅游细分标准。三是建立标准化的后勤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旅游设施的标准化、旅游救援的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的标准化以及游客行为规划等,提升红色景区感知度。

第三,构建融合化红色资源库,加快湘赣红色资源一体化进程。要做好革命口述资料等调查征集和统筹工作,促进红色资源联动管理,实现湘赣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湘赣红色资源的共享平台。同时,根据游客反馈与需求、湘赣边红色文化建设进度,提升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水平;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合作共赢的红色资源运营平台,最大限度寻求利益交叉点。

第四,因地制宜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加强共同抵抗风险能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在了解湘赣边各区域风土人情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加强区域间共同抵抗风险和承受能力。并做好统筹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融资水准和实践方案。

(三)协同推进合作:增强跨区域合作的空间竞争力

首先,要同时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与湘赣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能忽视的是,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还存在乡村资源开发缺乏内涵与外延、乡村产业升级优化滞后和乡村区域联动效应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湘赣边红色旅游与湘赣边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深度融合,让当年的“革命路”“长征路”成为新时代的“振兴路”“幸福路”。其次,要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深化竞争领域省际合作;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增强法律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可预期性,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与舆论氛围,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横向联动。

(四)品牌特色打造:提升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美誉度

一是做好红色文旅品牌的跨省传播,共同打造富有特色和认可度的湘赣边区域红色旅游品牌。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红色文化旅游工作,增强湘赣边人民的文化自信。要充分发挥湘赣边红色文化的优势,开发多种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展现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各个环节,增强自身竞争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共生机制。

二是积极打造乡贤文化,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湘赣边区域发展大潮。湘赣边革命老区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青壮年多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推广新乡贤文化,发展“归雁经济”,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增加当地人才吸引力,鼓励更多的青年投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建设中,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的人成为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品牌的流动名片。

三是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国际品牌。要积极利用韶山、井冈山等红色景区的国际影响力,牵手更多海内外游客,传播中国红色声音,共同讲好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故事。

猜你喜欢

竞合红色旅游竞争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感谢竞争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竞合之道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