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坑院旅游发展研究
2022-11-04刘青青
杨 柳 刘青青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采用地下穴居方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窑洞居住方式历史悠久、多种多样且有代表性,现阶段窑洞居民在冀、豫、晋、陕、甘、宁6 个省份分布最为广泛。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质、气候条件、水文及传统的居住文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窑洞。地坑院是窑洞的一种,也称为天井院或下沉窑院,我国地坑院主要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陕西的部分地区、甘肃庆阳等。《墨子·辞过篇》曾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由此可以看出,三门峡地坑院无疑是人类穴居文明时代的延续。
一、三门峡地坑院概述
河南省三门峡地坑院集中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北营乡,现存200 多个地坑院村庄,共有地坑院1200 余座,现存时间最久并且保存最完整的地坑院已有300 多年历史。三门峡地坑院从雏形至今,共分为5 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仰韶文化时期、汉时期、宋时期、明清时期及1980 年后。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民居都是圆形或方形的地坑式窝棚。2005 年,在三门峡发掘出一座结构独特的民居汉墓,墓顶为穹隆形,从地面向下看,墓葬结构就是一个完整的院落,非常像一座现代的“地坑院”。可见,地坑院是传承了古人民居的精华,延续了华夏文明的建筑史。正如三轮正弘《环境设计的思想》所说,住宅显然是文化中最小的单位。陕州地下矿井综合体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居住风格,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被称为“古老的天空村庄”。
地坑窑院的建造手法十分巧妙,颇具匠心。每一座窑洞都与大地相通,仿佛卧于大地之中,同时具有防震等实用价值功能。从艺术功能方面欣赏,从上面往下面看,整个地坑院是方形的,站在院中间再向上看天空,天似穹窿。地坑院是天地之合的缩影,充分体现出大自然的方圆之美,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实质体现,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见证。
三门峡市的农民一直生活在一种在平地上挖洞作为庭院的地下洞穴中,当地人称之为“坑院”,地下庭院又称天井院,是古代人洞穴生活的遗产,这种独特的人居建筑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坑院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其面貌正在逐渐改变。
二、三门峡市地坑院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优良
三门峡位于河南省最西部,东与洛阳相邻,南与南阳相接,西连接陕西省,北隔黄河与山西省相呼应,在历史上是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三门峡属于内河非水网地区,以黄河、洛河为主要河流,黄河流经三门峡境内220km。三门峡地坑院四面环水,环村公路依水而建,道路两旁的绿水花草,绿树、红花、清水掩映,别有一番北方水乡的意境。三门峡地坑院地处北温带区域,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因此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5℃,雨量适中,光照时间充足。“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车从房顶过,闻声不见人”是地坑院的真实写照。
(二)人文资源丰富
河南省三门峡位于黄河南金三角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地坑院又有“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活化石”之称,是中国四大独特的古民居建筑之一。从地质地貌来说,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之一的台状的塬中间平坦但四周陡峭,土质结构非常紧密,垂直节理也比较明显,它的直立性强,具有很好的抗压、抗震等作用,在陕州区这种地貌极为常见,是挖掘地坑院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三门峡地坑院在建造过程中,主要分为4 个环节,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屋檐墙,美化装饰”,也就是先在黄土高地向下挖6 ~7m 的方形深坑,再以深坑为基础向四周墙壁凿洞,然后在窑洞口上方加设防潮防雨的屋檐,在墙壁上铺砖瓦,最后对窑洞进行美化和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因此地坑院又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奇特民居,这在中国甚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三门峡市地坑院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设施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地坑院旅游的开发,游客量增加,为地坑院原有的基础设施带来了严峻考验。
饮食方面,地坑院餐饮的位置偏僻,游客初进地坑院,如果没有人带领很难找到餐饮地址。地坑院居于农村与城市交界处,难以满足游客品尝特色风味餐饮的需求。另外,三门峡地坑院流动摊贩较多,摊贩点没有统一的排污系统,容易产生污水横流、厨房垃圾乱丢等现象,直接影响地坑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住宿方面,当地的住宿方式主要有地坑院民宿和普通酒店两种方式。传统的地坑院虽然满足入住游客对原始居所体验的需求,但部分地坑院的设施和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当代人的居住需求,如潮湿、通风性能差,没有独立卫浴,无线网络信号差等,落后的生活配套设施导致其不能作为游客重游或长期度假的选择。
交通条件有待改善。地坑院周边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大巴车班次也比较少,交通问题阻碍了部分非自驾游客来地坑院旅游。另外,进入村庄的主路较窄,没有专用的旅游车通道,旅游专用停车场也较少。人流量稍大时,就会出现无处停车、交通拥堵等现象。
(二)文化内涵表现力度不足
地坑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其特殊文化价值就在于几千年的古人地下窑洞文化。三门峡地坑院的地下窑洞保存较为完好,使得现代人可以有机会亲身感知历史,体验文化,回溯原始。但是在实际游览中,地坑院的文化并没有被很好地表现出来。例如,地坑院中穿堂照明的使用,节能减排的热炕的加热原理等,仅靠简单的视觉上的文化传达,难以满足游客心理层面的需求。游客来到地坑院旅游只是泛观其景,仅看到地坑院古老的房子屹立在眼前,看到地坑院建筑物的轮廓,没有专业人士讲解地坑院建筑物的文化灵魂和建筑本身的奥妙,导致游客对其文化了解浅薄,满意度大大降低。
(三)购物监管体系不完善
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地坑院销售的产品与三门峡其他景区甚至河南省大部分景区雷同,更没有符合地坑院本身形象特征的个性化商品,同质化无特点的商品无法刺激游客消费心理,不仅满足不了游客的购物需求,同时无法增加当地的旅游购物收入。另外,地坑院内部分个人开设的店铺和流动小商贩售卖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售价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地坑院的旅游形象。
四、三门峡市地坑院旅游发展策略
(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三门峡市地坑院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三门峡地坑院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餐饮、住宿、交通这3个方面着手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
餐饮方面,要在地坑院景区多处设置醒目的餐饮指示标志,便于游客查找;调查分析游客的餐饮偏好,迎合到访游客的餐饮习惯和餐饮文化。另外,可以引进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小吃,如陕州糟蛋、灵宝肉夹馍、观音堂牛肉、大营麻花、陕州面豆等,把饮食文化融入景区餐饮行业中。同时,对流动摊贩从摊贩车、服装、用水、排污等进行统一管理,为游客提供干净卫生且价格合理的当地特色美食。
住宿设施方面,既要满足游客的基本住宿需求,又要提高住宿体验满意度。对于地坑院的民宿,要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进行改造,解决地坑院潮湿、通风差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居住环境。要在不破坏原始建筑的基础上,请专业团队改造基础生活设施,如增加光纤、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等。可采用管线地埋的方式,既不影响主体景观,又能满足游客的现代生活要求。对于住宿设施不足的问题,可以将地坑院景区周边具有改造条件的社区改造为民宿、家庭式宾馆、农家乐式休闲住宿;新建酒店的样式可仿照地坑院,让更多游客沉浸式体验地坑院主题文化。
交通方面,可以增加城区及周边城市途径或直达地坑院景区的旅游公交线路和城市公交线路,增加与知名景区之间的区间车数量,如将湿地公园、天鹅观赏区的游客引流至地坑院。同时,扩建村庄周边的主要交通体系,在旅游旺季时可以设立旅游专用道路。在进入村庄的多个路口设置停车场,满足自驾游游客的停车需求。
(二)增强文化内涵表现力度
作为人文景观,文化是景区的核心,文旅部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门峡地坑院自身文化价值可视可读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强文化内涵表现力。
首先是导游讲解。导游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讲解语言生动,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把地坑院文化内涵传达给游客,让游客通过五感中的“听”来增长知识。其次是图像传播。要制作地坑院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册等,在这些物化载体中以漫画、图片、文字等方式宣传地坑院的文化内涵,放置在游客中心、购票处、休息区等显眼的区域,游客可以自由翻阅或者拿走,让游客通过五感中的“看”来收获历史知识。最后,利用多媒体,把景点的人文内涵介绍制成视频、微电影等,在购票处、入口、餐饮区、休息区、公厕等区域以大屏幕、电视等不同方式播放,还可以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以演艺的形式再现地坑院的建造过程,让游客多感官更直接地了解地坑院的历史、成因、建筑特点、价值地位等。
(三)完善旅游购物管理体系
对于地坑院销售的商品缺乏特色这一问题,景区营销人员要调查分析三门峡及河南省的旅游商品,不盲目模仿复制才能解决同质化问题。地坑院文创可以与三门峡当地民俗特色及非物质文化相结合。三门峡民间文化特色鲜明,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有剪纸、布艺、皮影、澄泥砚、虢石砚、面塑、蛋雕、根雕、烙画等20 多种,现代工艺主要有青铜器仿制、工艺制镜、秸秆画等10 多种。其中,陕州剪纸、打铁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捶草印花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不仅是可以参观的民俗,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售卖的商品。另外,地坑院本身特殊的建筑形式也是景区的特色,可以学习福建土楼,把建筑形态做成价格不贵,但却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模型或者烟灰缸、钥匙扣等小商品,让游客把地坑院文创产品带回家收藏。
五、结语
地坑院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本文阐述了三门峡地坑院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地坑院独具的文化内涵、建筑营造技艺、独特的民居价值,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地坑院旅游前景广阔,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存在交通不畅、停车场少,住宿和餐饮设施不完备;文化内涵表现力度不足;没有特色旅游商品,景区购物混乱等问题。在学习研究同类景区的优秀管理模式以及与专业人员探讨的前提下,提出三门峡市地坑院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扩宽道路,增设停车场,增加交通线路和班次;改善现有住宿条件;增设仿地坑院酒店,规范餐饮从业者行为;除口语讲解外,拓展地坑院文化内涵物化和多媒体宣传渠道,加大多感官内涵表现力度;设计符合地坑院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完善旅游购物管理体系;在保护地坑院原始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促进非物文化遗产的传承等,以期能够促进地坑院在以后的发展中充分体现出原始状态的魅力与当地地域性环境的特点,达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统一,共同成长的健康状态,使三门峡地坑院这个古老的民居与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与文化一起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