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琅琊台地区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路径探析
2022-11-04贾绪红吕恒秀
贾绪红 吕恒秀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一、背景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之中,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文化的优良经济特性已经使文化产业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逐渐成为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青岛琅琊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对其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旅游业一直将文化作为其核心要义,尤其是在国家文旅融合政策的推进下,文旅融合也被明确认可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路径。本文将在梳理青岛琅琊台地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
二、青岛琅琊台地区的文化资源概述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班固在《汉书·地理志》的“琅邪县”的注释是:“越王勾践尝治此,起馆台,四时祠。”古籍中记载的“琅邪”在今天被写作“琅琊”,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境内。因为“琅琊台”的知名度较高,原来“琅琊山”的称呼逐渐被“琅琊台”所替代。该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笔者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琅琊台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
(一)人文活动类
人文活动类主要包括人事活动记录和岁时节令两大类型。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遂成为历代帝王祈福消灾的著名胜地。越王勾践、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等十几位君王也曾经登临琅琊台,留下各类遗迹和传说。有学者根据《尚书·尧典》推测,对四时主的祭祀可追溯至尧帝时代,后由姜太公汇东西南北四时之主集中祭祀于琅琊台。先秦时期齐燕之地对自然的审视与崇拜更是出现了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四时文化、阴阳五行等成为后来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并在琅琊台四时主祭祀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后世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颜悦道、丁耀亢等登临此处并留下了名篇、刻石等作品。此外,琅琊台周边海域浪缓港深,除了在古代作为重要的港口和军事要塞外,渔业也很发达,有海神祭祀习俗。
(二)历史遗迹类
历史遗迹类主要包括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姜太公建的四时主祠属于诸侯的时台,越王勾践曾北迁国都至琅琊,起观台以会诸侯。秦始皇先后3 次登临琅琊台,“大乐之”。目前,琅琊台地区留存的物质类文化遗产大都是秦汉时期的遗留,如夏河城遗址、夯土层等,此外还有很多保护性修复和开发性修复的碑刻、石刻等。因琅琊台地区独特的海防位置,现仍存有清代亭子兰炮台遗址。在非物质历史遗迹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始皇和徐福的相关传说。“徐福东渡传说”(所属地:浙江省)和“徐福传说”(所属地:山东省、江苏省)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此相关的河北“千童信子节”也被收录其中。由于琅琊台有千古一帝秦始皇、人工夯土第一山琅琊台等诸多因素加身,文人墨客也留下诸多吟咏诗篇,其中不乏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等诗词大家的名诗。
(三)特色建筑类
目前,琅琊台地区的特色建筑主要保存于琅琊台景区内。因自然和历史原因,之前的四时主祠、礼日亭、海神庙等建筑已不可寻,目前景区内有1949 年后逐步修建的琅琊刻石亭、琅琊文化陈列馆、徐福殿、龙王庙、琅琊群像石雕、望越楼、秦御路、云梯、秦始皇雕像等富有秦汉历史文化特色和海洋文化特色的特色建筑群。琅琊台周边散存多个山海风光秀美的自然村落,近海渔业发达。
此外,该地区还有海洋民间民俗、传统木船造船技术、琅琊台祈福庙会、特色地方农产品及美食等多种文化旅游资源。总体来说,琅琊台地区的人文活动类资源历史悠久,历史遗迹类文化资源种类丰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资源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
三、青岛琅琊台地区文化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琅琊台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文化保护和文旅融合的实践中,需要结合琅琊台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积极保护,有效展示,有序传承,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第一,政府贡献制度智慧,发挥资源调配和整合功能,促进当地文化保护与文旅协调发展。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各村庄、各社区、各团体等主动收集整理各类历史文化遗存遗迹,登记在册并提交相关部门核查登记,为后续的各类文化的保护、价值再创做好家底摸排工作;有效扶持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出台政策鼓励资本引进、人才引入、人才返乡、农民创业,为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资源支持;出面联合与琅琊文化有关的外地组织,共同就与琅琊文化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联合申报更高级别的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引导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
第二,各组织协同整合,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和文旅价值开发。文化作为浸入人的生活行为、价值理念中的基因,在同一地域内或同一文化源流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利益交集。首先,琅琊台地区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居民,要使他们知其源头,晓其本真,心有所居,从而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其次,在当地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也从中受益。不管是从事文化直接生产加工还是引入文化符号、文化理念等的相关企业,文化的加持和涵化可以让企业的差异化更加鲜明,甚至使其在竞争中突出相对竞争优势。该地区与“琅琊”名称有关的村镇、景区、企业、商品、作品,甚至是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在营销宣传中均彼此受益,每一次与“琅琊”两字的五感接触,都会不断深化人们意识里对“琅琊”的印象和感知。最后,地方政府在当地文化保护中的事业属性,也为政府赢得支持和肯定。从更远空间距离的地域来看,由于琅琊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历史变迁,其影响力波及之地仍然会有密切的利益互通。很有代表性的现象级例子就是国剧《琅琊榜》的热播引发了很多人对剧中琅琊山到底是哪个的讨论,琅琊台所在的青岛西海岸地区借势营销,推出当地特色商品的“琅琊榜”系列等活动。在山东半岛和江苏、安徽等地都有与徐福、琅琊文化相关的文化遗存,日韩等地也有很多与徐福东渡相关的历史遗存,跨区域甚至跨国别的联合申遗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对琅琊文化的保护和价值开发对多组织的利益趋同和共生都有切实的多重利好。
第三,市场要发挥调控优势,针对传统文化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需要优化供给侧文旅产品供给。从中国旅游研究院近几年发布的文化消费报告来看,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文化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然而消费需求和文化供给方面存在供需失衡和错位问题。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消费者在线上展演、文化场馆云体验、知识充电、在线影视和视频直播等线上领域消费比例较高;线下场景中,诸如博物馆等类型的文化场馆、都市商圈及休闲街区、城市周边及乡村等消费比例较高。“琅琊”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化IP,针对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琅琊文化首先需要通过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构建多元立体化的线上消费场景,利用数字要素高流动性和高渗透性的特征发酵口碑;打破以景点景区为主的文化场景惯性思维,借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经验,实施推进无围墙的琅琊文化公园工程,将古今、城乡、山海、点面、物质与非物质、政军文旅渔农商多业态等元素纳入其中,推进大琅琊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保护。
第四,文化资源活态展示,争取“四态合一”,拓展文旅产业的宽度与深度。对文化资源的活态展示最常用的几种方式是将文化资源符号化、文本化和形式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兼顾文化形态、历史文态、功能业态、环境生态的融合统一。①文化的符号化。皮尔斯将符号本体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类。地域文化的符号化具有典型的差异性,在以上三类符号的文化表示中需要结合琅琊台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行活化。当前琅琊台地区与秦始皇相关的雕塑建筑、夯土遗迹、考古发现的瓦当陶罐、以秦始皇雕塑为主要表达内容的广告牌、海神崇拜中的龙王雕像等都是典型的图像符号。而提到琅琊台能马上联想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徐福东渡等,看到龙湾的海浪能想象到古文里描述的群龙游海的传说等都属于典型的指示符号。当地人民在几千年中形成的海神信仰、海洋生活习俗、农耕文化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祈福文化、长生文化甚至是岁时文化,都属于文化的象征符号。文化符号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表征具有很好的宣传价值,然而如何用其撬动“琅琊”IP,诱发市场投资和需求还需要将其进一步活化。例如,在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文创手办、视频设计等方面进行图像形态上的符号设计,将琅琊祭海、木船技艺、始皇登临、徐福东渡等进行视频化、美术化、影视化、商品化的指示符号创新,将祈福文化、岁时文化进行多产业、大生态的象征符号整合和优化,激发多主体参与文化符号创意的热情,从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②文化的文本化。地域特色文化的文本化主要针对口口相传的文化进行文本化整理,如对当地方言、俚曲小调、民间娱乐活动、家族家训、地方史志等进行文本化整理,形式以书面化为主,形成妙趣横生的地方小品、恭谨严肃的家训家学、朗朗上口的诗词话本等文本,易于传承和价值再开发。在网络化时代,这类文本形式也会有更广泛的创作者和拥趸。③文化的形式化。主要是将该地特色文化进行旅游化和商品化。国务院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主要从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八大领域赋能乡村振兴。当前,琅琊台地区的大部分文化形态广泛分布在乡村地区,《意见》的8 个领域是将文化进行产业化也就是旅游化和商品化的过程。以文旅融合领域为例,该地区的道家文化、海洋文化和琅琊文化涉及面广泛,文化资源类型较多,有价值的IP 如“琅琊”“秦始皇”“徐福”“四时主”等在其他7 个产业领域的开发使用都可以成为文旅产业中的一环。具体以“四时主”来说,这个IP 最直接对应的是岁时节令,在今天不限于对农耕劳作的指导,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顺时养生需求也有较高的指导意义。这样在养生旅游、研学旅行、康养旅游等方向都可以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并结合当地的山水物候人文环境、“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基础六要素,以及“文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发展六要素等进行进一步的产品挖掘和价值再创。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穿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的齐鲁文化光辉映照下,琅琊台地区的文化被认为是一个较小众的文化,很多当地特色文化都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开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文化争奇斗艳,在国家文化强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全民休闲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地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文旅融合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走向深入,以实干兴邦的精气神有效推进当地的城乡融合、乡村发展和区域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