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探究
——以洛宁县下峪镇为例
2022-11-04李晨旭
李晨旭 于 洋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农村的物质、文化、经济方面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成就的背后还存在一些隐患,如农村地区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导致农民增强自身收入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所以要解决此类隐患,首先要在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下峪镇因其传统村落的地域性,聚落的风光异质性,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乡村经济振兴的迫切性,旅游开发成为当地保护传统村落、改善当地民生、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概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着重强调农村地区的生态与文明建设,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村镇改造建设时,首先,应注重对村镇当前环境与文化资源的综合性保护。在村镇的景观改造建设中,应该深入探究村落的特色与本土资源。在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思想与内涵,融入新兴科技,使原有生态资源拥有新的发展生机,从而促进乡村景观与自然、人文生态的全方位融合,设计出更具文化思想、更富有新时代发展观念的景观与基础设施。其次,在任何改造建设的过程中,都需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存在的意义都不可忽略。例如,下峪镇现有的村落能积极展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在现有生态系统中,水、气等无机物的循环与各种动植物息息相关,如马鞭草、百日菊等,这些多样性物种的存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旧村落改造建设中不应打破这种平衡,应注重体现不同生物群落,发挥多样性优势,充分重视环境系统的循环与自我修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以前物质资源匮乏的阶段,农业生产生活给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垃圾、生活污水、养殖畜禽所产生的粪便以及焚烧植物等影响了农村的宜居程度。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就要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如建立专门的场地进行秸秆焚烧,设立化粪池、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等。其次,要继续深入探究传统村落中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保留现有的文化遗产,将特有的文化遗产融入传统村落改造中。
此外,我国古建筑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乡村改造建设的热浪,给其保护与研究带来机会,也给其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解决现代建筑与传统村落之间的矛盾,同时满足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村镇改造建设的重点内容。新农村改造建设不是简单的新与旧、拆与留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除旧立新,而是拆除违章建筑,留下传统的古建筑和古村落,并且要在此基础上融入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改造和创新。
二、下峪镇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一)下峪镇传统村落概况
下峪镇位于豫西山区,熊耳山北麓,西施湖东岸,南临栾川,西接卢氏,周边山水环绕,风景秀丽,南有原始林、人工林层层叠嶂,北有洛河滚滚东流,东有丘陵沟壑,西有北国漓江西子湖,辖19 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206.8km,村落保留大量的老房子,完整的街道和小巷以及古老的树木,布局完整,古风古色依然存在,真实地保存了农村景象。乡村景观得到了真正的保护,具有历史、传统、建筑以及艺术价值。
在下峪镇境内,交通便利,电力、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完备,规划合理,管理有序。下峪镇虽然有很多旧村落在保留古村落和古建筑完整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依旧有旧村落的建筑使人感受不到村落独特的美,尤其是村落建筑的外观、周边的生态环境等。
(二)下峪镇传统文化概况
下峪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境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崇阳垛子”和王家大院为代表。“崇阳垛子”传承至今已300 余年,是全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一,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王家大院位于下峪乡后上庄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王家大院气势磅礴,且有古色古香的韵味,院中有各类植物,包括翠竹等,这也是古代封建建筑中的典范之一,具有一定的考古和文化研究价值。2014 年初,下峪镇政府已经设置了部分资金用以建设农具博物馆,其选址就在王家大院的后花园,建筑物整体保存较为完整,当前已经陈列了500 多件古代农村的生活用品以及农耕的各类用具,不仅展现了从解放时期以来农民各个时期的生活风貌,而且突出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因此这也是当地首个农耕文化展示馆。
(三)下峪镇传统村落建设优劣势
1.下峪镇传统村落建设的优势
首先,生态资源丰富。下峪镇周边自然风景较多,依山傍水,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可以满足人们旅游、休憩的需求,也可满足学生写生、摄影、研学的需求。其次,物产资源丰富。下峪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畜牧业方面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工业方面以工矿业为主,形成了集探矿、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工业体系。最后,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下峪镇西施湖畔的寒鸦沟窑洞群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当地还有少部分村民居住在土窑洞内。土窑洞有着冬暖夏凉的优势,更具有保温保湿的功能,是原生态且纯天然的居住地,是山里居民最好的居住创意。寒鸦沟两岸近百孔古窑,诠释着历史的沧桑,传承着一代代农民的朴实。下峪有许多自然村都属于古村落,山间的村落不大,几户、十几户就能形成一个自然村。村民一般在山中选择较平坦的位置,随势建房,朝向各异。
2.下峪镇传统村落建设的劣势
首先,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改革开放后,下峪镇传统村落中的很多居民一代代离开了村子,特别是年轻人,有些去了外地,有些搬去镇里。这使得现在很多村落的居住群体基本都是老年人,空心化现象明显,村落建筑废弃严重。其次,经济基础差。下峪镇一些传统村落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得村落生产力下降,没有得到及时开发,历史文化和物质资源无法发挥出文化与经济价值,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加上一些历史遗产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窑洞等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并且没有得到及时修复,使得很多历史文化性建筑被人遗忘或丧失本该有的价值。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下峪镇传统村落卫生条件较差,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没有进行积极开发,使得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可观赏景观较少。
三、下峪镇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策略
(一)打造“村落范式”景观风貌,增强游客体验感
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很多旧的房屋已经破败、倒塌。这些旧村落的建筑都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开发的同时,要以保护为前提,既要对传统村落进行深入改造建设,又要对其有深入挖掘和了解,针对下峪镇传统村落的特点制订最优质的开发方案,使下峪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获得新发展。
下峪镇传统村落的院落结构有一房一院、一房两院以及一房两院3 种,通过植物的美化可以使庭院更具美感。首先,要修缮坍塌院落,并且增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配景,构成合理、美观的公共空间。其次,对于独门别院的村落或农家乐而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并融合当地传统村落文化特色,构建具有高经济与社会收益的特色民宿,把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带给游客;对于多户院落而言,要添加新功能,如建立写生研学基地、摄影基地、采摘园等,从而创建有活力与生机的空间,实现院落间功能的“共享”。最后,要将传统窑洞规划为民宿,用作游客体验住房;重新唤醒王家大院的功能,延续它的历史性文化价值。
(二)优化植物景观资源配置,提升游览品质
在植物景观资源配置方面,下峪镇要合理地对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进行栽植,形成结构合理、种类丰富、功能完善、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无论是何种院落关系,都需要在留出供游客休闲活动场地的基础上加大绿化面积,使游客犹如被茂密的树林所包围,充分体验自然,融于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要选用乡土植物,对山体进行绿化,形成乔灌草模式的竖向植被空间,维护生态平衡,有效避免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植物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具有侵略性的破坏;将四季常绿树种与秋色叶树种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山体景观;在河流附近栽种绿植,既可以使水系自然美观,又可以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三)充分挖掘区域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
下峪镇处于山区,其降雨频繁,资源丰富,村民沿山势建造梯田,使地形更优美,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下峪镇在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挖掘区域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托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使乡村旅游和旧村落改造相结合,给村镇的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也可以给周边的城镇居民带来新的休闲体验。
在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依托当地资源特色,发展食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产业,开发设计带有本地特色的乡村周边产品,如农产品、明信片、服装饰品等,使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避免单一化,给游客极佳的旅游体验。其中,要运用每家每户的院落进行本地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兴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提升农产品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针对游客开放农家乐、民宿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农业园采摘项目,使其体验田园生活。除此之外,利用广阔的山体增加更多项目,如增设跑马场、茶园等,还可以用同种植物打造观景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梯田观景区。这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助力乡村振兴。
(四)发掘乡土文化,重塑景观肌理
村落内部可以进行硬质铺装,铺装内容包括周边道路以及居民家中,使游客在旅游时拥有休闲场所,并设立观景设施,在危险区域内增添保护设施,使乡村道路与省、市道路相互连接,形成闭环路。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街道环境,使其利用率更高,保证建设符合相应标准,在前期设计时做到合理布局。除此以外,依据实际发展需求对院落进行规划,可以在街道两边安置路灯,实现公共区域美化。这不仅能保障居民自身出入安全,还能增强夜景形象,同时把控整体风格,延续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乡村整体形象,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增加经济收入。
四、结语
目前,我国仍有一部分传统村落处于没有被发掘与利用的状态。传统村落作为相关区域内稀缺珍贵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极大的内生动力和宽阔的市场前景,正所谓“势在必行,大有可为”。如今,旅游开发已经活化了一大批适应生态发展规律、拥有人文情怀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在不破坏传统村落其他价值的情况下,继承村落传统风貌,挖掘村落可持续发展潜能,促进当地村民“文化自省”,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传统村落找到传承延续的生命力,构建村落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