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研究
2022-11-04江苏省清江中学吴海燕
江苏省清江中学 吴海燕
所谓班级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是与班级组织这个正式群体相对应、没有明确结构关系的一种群体。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往往以个体之间的兴趣为基础,成员的活动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或小群体的目标来调节。生态班级是一种班级师生之间相互协作支持、彼此关系融洽,在班级发展、教育价值、教育行为方式保持和谐一致的班级组织。让班级凝聚、融合、发展,师生共同体会成长进步的幸福感,是班级生态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非正式群体较正式群体而言缺乏稳定性,人数不多,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如果教育引导得当,会对班集体产生积极作用和良好影响。但是,如果管理不善或者放任自流,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和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确保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本文将就高中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班级生态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一)自发性
班级小群体的形成因素往往与群体中学生的性格、价值观念和个人经历有关。出于相同的生活经验、共同语言和互补的性格,依据人际心理学中的相似和互补规律,这些学生往往会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居住区域、相似的价值认同意识等。在非正式团体中,成员希望置身于小群体中获得友谊和帮助,满足社交的需要。学生都有被接纳和认可的心理归属感,在小群体中更容易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当在正式团体如班级、学校团组织、学校社团的学习生活中不能获得这种评价满足,他们就会自发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比如喜欢篮球的几个男同学就会经常走到一起切磋球技、谈论球星、约定比赛时间等。
(二)有团体意识和行为
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有较为一致的追求目标、利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会产生较一致的团体意识。而由团体意识引起的团体行为与团体目标也往往趋于一致。在心理归属感的满足、爱与自尊需要的驱动下形成非常强烈的团体意识。这种团体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体现在团体成员的行为上。这时候,团体就会发挥它的“整合”作用,把个人的行为统一到团体行为中去。值得注意的是,班级里也会有不成熟、发挥不良影响的消极型破坏小团体,班主任如不关注并加以引导,其成员很有可能会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罪。
(三)中心人物的作用很大
小群体中的中心人物(核心人物,领头人物)常提出权威性的意见,提供行为模式,维系团体的相对稳定。因此,非正式群体的建设,需要发挥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我经常鼓励建立互助督促学习小组、学科兴趣竞赛小组等,由组长负责具体召集活动,制定学习章程和奖励惩罚措施。每个小团体中的章程制定者以及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对学习小组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组负责人的选拔上,班主任需要选择充满正能量、责任担当意识的学生,让他们在小组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四)不稳定性
自发的,天然带有不稳定性。非正式团体的活动范围、发展和组织结构状况都是松散易变的,成员以自愿原则集合起来。因此对于班级表现不够好的、有消极破坏影响的小群体,比如爱讲话、喜欢起哄、拖拉不写作业小群体等,要利用不稳定性分化瓦解,防止小群体的不良效应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利用非正式团体的不稳定性加以分化和转化,以减少其在班级管理中的消极影响。
二、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学生非正式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一般积极上进,具有良好的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目标是一致的;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一般不会违反校规校纪,但对正式群体的活动也不热心,对其有利或感兴趣的活动才会参加,否则往往不会参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其成员往往由学校、班级中的“问题学生”组成,他们不关心甚至抵制班级正式群体的活动,常常违反校规校纪。我以为,对积极型班级非正式群体要提倡支持保护,中间型班级非正式群体要加强引导使之与班级目标同向,对消极型班级非正式群体要抓住时机教育争取改造。
(一)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支持建设积极型非正式群体
积极型非正式群体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助于组建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班主任要在分析每个小群体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针对小群体内部沟通网络灵活性、迅速性等特点,使其为班级信息沟通服务,宣传班级建设的目标与班级文化,有计划地让其自主、独立地完成某一任务,使得这些小群体的学生在内心驱动和行为选择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服务以体现其价值。总之,班主任要鼓励支持积极型非正式群体。
2019年,我曾接手高三某班,并组建了互助督促学习小组,发挥小团体中的核心组长作用带动整个小组进步的实践。我以所带班为载体,在统筹计划的基础上,将全班进行分组,每组7—8名同学,以临近座位同学为主。我还设立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分别建立本学习小组的学习公约和活动计划,以互相提醒共同进步。8个小组互相竞争,及时对进步大的予以表扬奖励,退步的予以象征性的惩罚。这其中的第8小组组长的做法和后来的发展让我印象深刻。
附:第8小组《督进小组联合公约》
第一项:相互提醒,消除自习、课堂睡觉行为
第二项:课间不聊与学习无关话题,仅可轻声讨论题目
第三项:课堂不聊与学习无关话题
第四项:课间不吃零食,利用好边角时间
第五项: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相互矫正消极心理。
第六项: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中排忧解难。
组长杜同学还亲自撰写入组誓词并让组员签名,誓词如下:
我志愿加入学习督进小组,拥护组内公约,履行成员义务,严守小组纪律,保守秘密。认真学习,互帮互助,做彼此的诤友,共同进步。在最后的150天奋战高考,无悔青春。来年相遇之时,已各自步入理想大学校门。回望过往,高三有你,幸甚至哉。
2019年1月8日
8个学习小组成立后,班级学习竞争氛围浓厚,班风学风改变了很多。第8小组的组长杜同学更是尽心尽职,组织成员利用周末时间一起学习,讨论问题。有一次早读课时间,我看到组长杜同学情绪不太好,便悄悄找她了解情况。她委屈地掉下眼泪说:“吴老师,我们小组成员这次考试没有进步,有1名同学拖了小组后腿,我很难受,我们小组没得到第一。”我适时开导鼓励她,让她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也许高考就会是你们小组考得最好的一次。2020年高考,第8小组组长杜同学考上了同济大学,副组长肖同学考上了武汉大学,小组成绩最弱的李同学也考上了江苏师范大学,班级二本全部达线,一本达线也在同类班级遥遥领先。更让人惊喜的是,小组中的部分成员在高一入学时成绩并不优秀,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学习小组的作用。
秸秆直燃发电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仅能避免农作物废弃物资源的浪费,而且能有效缓和秸秆禁烧管理难的问题。开发利用秸秆发电对我国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来在总结经验时,我认为,除了老师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外,学生自主建立的互助督促学习小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互相提醒、及时奖励、适当的鞭策惩罚,改变了整体的班风和学风。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改造消极型小团体
消极型小团体对同伴的不良行为给予无原则支持,甚至与老师和班级纪律对立。有的追求哗众取宠,有的散布小道消息,有的当众取笑其他同学,甚至个别人以破坏课堂和自习纪律为荣。对这样的小群体,要想方设法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要注意其中的核心成员,对核心成员保持及时有效的谈心谈话,加强引导。在推行变革与创新以及较为重大且困难的工作方面获得他们的认同,使他们的作用方向与班级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利用其特殊“领导标杆”的作用来加强对所在小群体的把控,往往能给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利用校规校纪、班规班约惩戒个别“领头人物”,以教育本人、震慑他人,实现良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去年我带的高一班级有三名女生行为散漫,爱讲话、看小说,经常抱团在一起玩,被班级科任老师戏称“WHY三人组”(王姓、黄姓、袁姓三名女生姓氏的首字母)。领头的王同学沉迷于小说,有一次在地理课上看小说,地理老师责令她以后不能带闲书进地理课堂。我觉得这是个教育契机,便利用此机会和她进行了长谈,让她深刻反思自己。她后来在给我的自我反思中写道:“地理老师收书的一刹那,我的内心一阵恐慌与愧疚,一方面怕老师责骂,另一方面愧疚于自身的‘堕落’。父母送我来读书,我却在本该读书的教室里看闲书!班主任的耐心劝导让我意识到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加长的假期,让我内心滋生了放纵。上课看课外书,对班级课堂氛围造成了破坏,扰乱了教学秩序。老师说得很对:‘人生是你的,选择也是你自己做的,结果怎样不要怪别人。’我以前不甚在意,现在心中满是悔恨。”
袁同学特别爱在晚自习讲话,在有一次讲话被我发现后,我例举她父母打工的辛苦、她奶奶去世给她的遗言,引导她认清自律对学习的重要性。袁同学给我写下了保证:“诚然我是一个话比较多的人,有些时候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可能是初中三年形成的陋习。虽然老师同学多次提醒,却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今天老师的谈话让我非常羞愧,为了父母和奶奶,我要证明我自己。我决心改正保证不再讲话。我要:①自备耳塞,与他人隔离。②自习课时候,适当拉开座位与黄同学远离。③认真规划,提高学习效率,不发出声响影响同学。”
在经过和她父母沟通并一起教育后,袁同学变化很大,而黄同学受王同学和袁同学的影响,学习态度和行为也慢慢起了变化,渐渐融入了班集体,发展态势良好。
(三)转换角度独辟蹊径,尝试发挥群体成员作用
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有时也会遇到棘手问题。虽然我已有数十年班级管理经验,但每一年班情都会有特殊之处。此时,仅凭班主任一己之力,不容易解决问题。如果试着请小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来帮忙,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不再唯师长马首是瞻,但很在乎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很在乎自己在朋辈中的归属感。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最先向朋友或同伴寻求帮助,其次才是家长和教师。因为他们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生经验,他们更容易听从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同龄人也更容易打开他们的心扉。
后来,我在处理班级一名女生谈恋爱的问题上,也使用了此策略。我首先找到这名女生的几位同样爱好音乐的闺密,仔细分析了这名女生的学习基础和态度、性格特点,把要想讲的话告诉她的闺密,拜托她的闺密们讲给她听(但不要透露是我说的),让她果断放手,保证自己先做当下重要紧急的事:认真复习,考上大学。没想到,两周时间,这名女生屡屡难解的情感问题竟得到解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常按此方法在吸收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基础上,针对具体实际,有的放矢,转换视角,效果明显。
三、结语
总之,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作为班级的“细胞”,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爱、自尊需要。非正式群体的团体意识有助于统一成员的行为,它一旦形成,就会体现在团体成员的行为上,发挥它的“整合”作用,把个人的行为统一到团体行为中去。因此,班主任要多了解班级非正式团体,提供团体目标和行为模式,表扬先进支持肯定,做好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以引导带动他人。对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加强班级正向目标的引导。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要抓住时机,适时教育改造。这样,才能引导班级非正式群体正向发展,最终促进班级生态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