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的多元合作实践路径及特点*
2022-11-03田晓迪杨雪萍张美琦
田晓迪 杨雪萍 张美琦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5)
1 引言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作为萌生于21世纪初的新兴领域,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人文,有时也被称为人文计算,它是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数字人文涵盖了传统人文学的各个方向,并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和电脑运算工具,如超文本、资料视觉化、统计学、文本探勘、数位制图等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关联,探究内在发展规律。
近年来,图书馆越来越关注数字人文的参与模式和演进发展,参与支持数字人文的研究工作、提供数字人文的相关服务已经成为部分国内外较有实力图书馆的常规工作。国外数字人文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的数字人文中心包括牛津大学数字研究中心(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 e-Research Centre)[1]、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UCL Centre for Digital Humanities)[2]、维多利亚大学人文计算与媒体中心(Humanities Computing and Media Centre)[3]等;国内的数字人文实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关注焦点之一,研究和实践都有较大发展,较有影响力的数字人文中心包括清华大学数字人文[4]、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5]、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6]以及南京大学高研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7]等。从2017年开始,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开始举办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工作坊[8],国内图书馆对数字人文的关注和研究也愈来愈多,包括对美国多所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的群像[9][10]描述,也有对某个高校图书馆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11]、哈佛大学图书馆[12]、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13]、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14]、剑桥大学图书馆[15]的数字人文实践的介绍和分析。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位于英格兰东南区域牛津郡牛津市,是一所世界闻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人文学科是其最具优势的学科,拥有多个不同学院的权威专家。截止到2022年3月底,笔者在知网查询,发现尚没有专门就牛津大学的数字人文实践及其图书馆的参与模式进行介绍的研究成果,鉴于此,笔者拟对牛津大学的数字人文实践进行介绍,分析其图书馆的参与模式及特色,为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实践提供参考。
2 牛津大学数字人文概况
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文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其人文科学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牛津大学作为英国最早把数字工具和资源带到数字人文研究的大学,在国际数字人文领域也享有盛誉。
2.1 构成部门
牛津大学的数字人文研究中心[16]是由牛津大学数字研究中心、IT服务部门、牛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中心、牛津互联网部门和牛津大学图书馆五个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这种数字人文的机构组合方式是牛津大学独有的,意在整合牛津大学的人文学 科资源,将尖端的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应用到人文学科。
表1 牛津数字人文构成部门及职能
2.2 数字人文实践
2.2.1 数字人文项目和人员
牛津大学分为四个学部,分别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学部、医学科学学部,学部下还设有多个独立的中心和研究所等。牛津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机构和四个学部的不同研究单位进行合作,基于建立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了多个跨学科的数字人文项目研究,使用计算和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体量和难度都在日益增加的多学科问题,跨学科应用多种数字方法,和人文、艺术、生物等多个学科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目前,牛津大学在全校层面已整合近300个数字人文项目,几乎覆盖到了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和机构,数字人文项目的合作和开展较好地整合和利用了牛津大学的相关资源。牛津大学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人员已有300余人,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的数字人文研究网络[17]。
表2 牛津数字人文研究项目信息
2.2.2 数字人文教育和培训
牛津大学在数字人文领域的教育培训世界闻名,在促进数字人文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也有多种实践方式。
(1)牛津数字人文暑期学校[18]。牛津大学暑期学校于2011年开始正式运营,这是数字人文科学方面的一项年度重大国际培训活动,一般为期一周,期间会平行举办多个数字人文培训研讨会,每年招收约160人参加。
(2)Bodleian iSkills计划[19]。为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信息发现和学术交流的空间。
(3)数据管理员研究培训[20]。提供研究数据管理的专门培训。
(4)课程培训班[21]。牛津大学数字人文学院以培训班的形式为全体学生、教职工提供数字人文系列课程培训班。
2.2.3 数字人文技术和研究支持服务
牛津大学设立了数字人文平台支持计划,通过研讨会和讲座的形式提供数字人文技术培训,同时提供项目资助申请渠道、可利用的数字工具和项目,以服务、网络和培训的形式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大量支持[22]。
3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建立了数字学术中心[23],旨在联合世界领先的研究者,利用丰富的馆藏和技术,与学术、学生、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合作,将创新数字技术转化为多学科学术实践,具体工作包括:
(1)主导和参与数字人文项目。图书馆主导的项目主要与馆藏相关,如项目“博德利比分(What’s
the score at the Bodleian?)[24]”是通过快速数字化和
众包相结合的方式创建描述性元数据,项目成果可以提供一种更经济有效的办法,以解决传统的音乐馆藏回溯编目投入资金大、持续时间长的问题。
(2)提供研究支持。与大学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和从业者定期召开数字人文领域的研讨会,关注多学科创新,鼓励图书馆员参与,以改进发现、访问、重用、分析和转换手段,提供探索和实验的空间,联合研究人员在馆藏和数据中应用新的数字人文技术。
(3)提供教学支持。提供数字工作室,积极传播研究成果;配备数字技术和学术参与中心,支持学生利用数字化方法对藏品进行研究和交流。
(4)提供培训交流平台。开展大师授课的数字人文培训、提供数字人文方法培训、召开项目开发研讨会、代码讨论会等,也为学者、导师、各级学生和专业同事提供补充培训。
(5)开展牛津大学图书馆访问学者项目,申请人获得奖学金后可利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特藏或数字学术中心开展在任何研究领域内对任何议题的短期研究。访问学者项目意在推动实现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开展新形式的数字学术研究并建立新的协作合作关系。
(6)促进公众参与。通过活动和公民参与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社区,提升数字人文的众包效益。
4 牛津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的特点
4.1 图书馆是资源整合的重要部分,助力大学资源整合
牛津大学数字人文的快速发展与其不断在校内整合资源和促进合作有着密切关系。多年来,牛津大学在校内不断识别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优势部门,汲取其先进技术和经验,对不同部门的关联研究和实践项目进行高效配置和有机融合,最大程度上激活其效能。牛津大学通过快速整合该校数字人文研究的资源和成果,实现了技术、人员、资金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效应,大大提升了牛津大学在数字人文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以说,牛津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实际成果给现代科学的精细化学科分类研究提供了突破瓶颈的有效路径,即多学科交叉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整合式、融合式的学科发展的解决方案。牛津大学图书馆长久以来作为文献资源中心,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经验、数据揭示和存储能力,且通过提供良好多样的服务,与师生建立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和沟通渠道,是学科交流和信息服务的枢纽,自然也成为牛津大学资源整合的重要部分。简而言之,牛津大学图书馆通过自身的服务和支持能力有效助力了大学数字人文整合的目标,凸显了存在的价值。
4.2 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人文培训,提供培训和研究支持
如上所述,数字人文具备跨学科、多元化、重合作的属性,因此也决定了其不能依托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以传统的学院或学科为单位开展教育培训。牛津大学没有开设专项的数字人文学位项目,而是通过暑期学校、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开展数字人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以此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数字人文的研究社区中。其中,牛津大学图书馆是参与教育培训的重要成员,举办多个研讨会和讲习班,内容涉及信息发现、数据管理、版权、数字人文技术工具等多个方面,帮助用户理解数字人文的内涵知识,掌握开展数字人文的必要技术手段、工具和平台,并提供了相应的探索和实验空间,全方位支持数字人文研究和教学活动。
4.3 图书馆注重数字人文理念的传播,推进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数字人文突破了固有学科的限制,倡导跨学科的协作,有利于科学共同体的发展,但是也由于没有固有学科的支持,数字人文的初始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牛津大学的探索和实践为各大高校开展数字人文活动提供了较好的路径。首先,牛津大学依托全球领先的研究人员、馆藏资源和技术基础,建立了e-Research中心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人文机构,致力于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数字技术和方法吸引学者、师生和公众参与数字人文研究,在校内形成了数字人文的研究氛围和网络,开展多个实践项目。然后,牛津大学鼓励对数字人文有兴趣的个人和团体积极参与牛津大学数字学术网络,与研究人员沟通交流,学习牛津大学的数字人文项目,及时获得数字人文的发展信息,同时提供其开展研究必备的技能知识培训机会和研究支持服务。经过这个流程而进入到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者,从宏观方面建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在微观方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参与项目实践,同时也为牛津大学数字人文的持续性发展引入了更多的新鲜力量,形成了良性循环。牛津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人文理念的宣传,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数字人文的研究和众包活动,提供空间和研究支持,在打造牛津大学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4 图书馆深挖自身馆藏的优势特色,成为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牛津大学的数字人文项目采取的数字化方法多样,跨学科研究成果丰富。牛津大学图书馆多年来积淀了深厚的特色馆藏,加之对数字人文技术、工具和方法比较了解,所以在数字人文项目方面既有作为项目主导的角色,也有作为参与支持的角色。在牛津大学图书馆主导的数字人文项目中,内容往往以馆藏为核心数据基础,通过数字化方法对数据和内容进行数字化、保存、揭示及与其他内容关联,如莎士比亚戏剧第一对开本的保存、数字成像和在线出版项目(Bodleian First Folio)、博德利图书馆电子档案和手稿的存储和关联项目(Bodleian Electronic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等。牛津大学图书馆通过深挖自身馆藏的特色,在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大学数字人文建设的支持角色,也成为了牛津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重要成员。
5 启示
5.1 关注数字学术服务态势,提升对数字人文服务的认知
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相关服务确实存在着很多困难[25],大多数图书馆对于数字人文的认知不足,且馆内数字基础设施、馆员数字技术能力都尚有欠缺。然而,理念的变革会直接影响服务的变革,我国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持机构,即使现阶段不开展相关服务,也应该对于业内数字人文的发展态势给予关注,提升认知,理念上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契机,得到支持,开展相关工作。
5.2 发掘各类馆藏资源特色,凸显馆藏的数字人文研究价值
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是立身之本,也是开展数字人文相关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图书馆在数字化标准、元数据定义等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数字人文的兴起也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考虑对各类馆藏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著录,形成规范化数据集合,一方面可以完善特色资源馆藏建设,提升其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数字人文研究人员的研究实践提供完善可行的数据基础。数字人文人员因研究需求往往对数据标引和技术工具有更精准的需求,如果有相应机会,我国图书馆可考虑通过将两者结合而参与到数字人文项目的孵化中,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就以馆藏的徽州文书资源为基础构建了历史文献数字人文研究平台[26]。另外,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中产生的元数据集合属于规范数据,支持共享和重用,图书馆对于资源和数据的触觉比较敏锐,可以对这部分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在数字人文研究人员向图书馆寻求资料时提供指引和帮助,这也是打开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的良好契机。
5.3 根据用户需求找准定位,以适合自身条件的模式参与数字人文研究
牛津大学图书馆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战略成立了数字学术部门,汇集了先进技术、大学藏品中的核心内容,以及大学的专业知识,成为大学数字人文创新和参与的重要枢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部门在图书馆网站列出了服务内容,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空间、技术、咨询、交流、宣传等服务,与牛津电子研究中心、牛津互联网研究所和IT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为更大范围的大学数字人文研究、教学和培训提供支持。可以看出,牛津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的数字人文建设中更多的是将自己定位为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来支持数字人文工作的开展。我国图书馆在思考和规划数字人文工作开展模式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本校、本馆的情况,与研究人员和学科专家进行沟通交流,确定用户的实际需求,再根据自身现有的能力做好角色定位,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不求大,但求精,做好“参与者”和“好帮手”,为所在机构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由于国内各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方面的发展情况各异,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开展数字人文空间服务,或提供技术、平台和工具的培训服务,亦或成为数字人文理念的宣传者和倡导者,将数字人文的理念和跨学科研究的创新方法在图书馆网站开设栏目进行宣传,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认识和了解数字人文的内涵和发展,为学科之间合作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方法,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提供支持。
5.4 提升馆员能力,加强合作理念
目前,对数字人文的关注和研究是业界的焦点之一,但是图书馆人员普遍缺乏数字人文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27],而人员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业界会不定期地举办数字人文主题的研讨会,且大多为线上模式或提供直播,为图书馆员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国图书馆可以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参加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举办的数字人文工作坊、数字人文主题方面的在线研讨会等,开拓图书馆员的视野。其次,我国图书馆可以鼓励人员积极参与数字人文基金和项目的申报,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和圣智旗下Gale公司合作开展的“Gale亚太学者——数字人文牛津大学奖学金”项目[28],自2021年起会资助三位学者在牛津大学利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中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数字人文相关研究。该项目的宗旨是鼓励亚太地区数字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推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拥有更多非西方的、区域性的观点,中国已有两位学者获此殊荣。最后,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时应注意开发与校内机构和学院以及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图书馆多年来在空间服务、支持教学科研、保存数字资源、提供学科服务的经验和优势,使得图书馆成为对接数字人文资源与数字人文研究者和机构的平台,体现图书馆员的衔接作用,成为数字人文跨学科沟通的桥梁。
6 结语
作为信息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数字人文”也成为了跨学科研究与运行的成功方式,它不仅拉近了人文学者与科技工作者的距离,也成为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板块交汇融通的重要媒介和桥梁,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参与模式和作用对于其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